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顾随

顾随

顾随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广角、文学教育等; 顾随的相关文献由6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林涛、李云、顾之京等。

顾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00.00%

总计:94篇

顾随—发文趋势图

顾随

-研究学者

  • 赵林涛
  • 李云
  • 顾之京
  • 李允霖
  • 沈治钧
  • 罗克辛
  • 赵良臣
  • 赵鲲
  • 陈均
  • 刘永超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以云
    • 摘要: 最近读当代学者景凯旋的唐诗随笔《再见那闪耀的群星》,书中对诗人命运和德行的关注,在唐诗中寻绎价值和观念的方法,带给我不少启发。不过,对于“王维篇”结尾的评价,我却有不同的想法。景凯旋说,王维的诗,“缺少内在的人性冲突,缺乏附着于自由而不是自然的情感,总是引导读者进入无我的境界,让人沉静下去。恰如顾随先生所说:‘右丞高处到佛,而坏在无黑白、无痛痒。’”王维果真无黑白、无痛痒吗?这与我的阅读经验有较大出入。
    • 李云
    • 摘要: 当前学界对顾随是否参加过浅草-沉钟社有多种看法。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明确,虽然顾随没有参加过浅草和沉钟社,但他一直和浅草-沉钟社友人关系密切。顾随在《浅草》《沉钟》发表多篇作品,并受到鲁迅的关注,是浅草-沉钟作家群中较为突出的一位小说家。通过梳理顾随与浅草-沉钟社的渊源,可以从侧面看到浅草-沉钟这一现代文学社团的创办细节,文学青年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 魏邦良
    • 摘要: 顾随1920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山东的中学任教,后经恩师沈尹默推荐,在燕京、辅仁等大学授课。解放后,他本可以从事研究工作,但还是选择去天津师院做教师,理由是:“我离不开学生。”
    • 魏邦良; 范李丽(图)
    • 摘要: 顾随1920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山东的中学任教,后经恩师沈尹默推荐,在燕京、辅仁等大学授课。解放后,他本可以从事研究工作,但还是选择去天津师院做教师,理由是:“我离不开学生。”顾随学问好,口才好,刚登上讲台就受学生欢迎。
    • 王星; 李文迪
    • 摘要: 顾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思想深邃的学者,在诗词、剧曲、文学理论等方面颇有建树,对词的钻研与创作贯穿了他的全部人生。秉持"为人生"和"用新精神作旧体诗"的创作理念,顾随词在继承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基础上,渗透了词人在特殊时代对人生的体悟与反省。无论是写离别、悲愁、相思,还是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哲学思索,顾随词都在同一维度的不同侧面反映了顾随通达乐观、担荷运命的人生态度。顾随词极富生命力,这不仅得益于顾随自身的开放心态与博学多才,还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与他同时代的思想先行者鲁迅的影响。顾随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心灵的升华与品格的塑造。
    • 欧阳中石
    • 摘要: 《宋人词钞》系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抄录的宋词,凡50首。中石先生喜爱写诗、填词、度曲,常自作诗词歌赋。他的诗受教于顾谦先生,词曲受教于顾随先生。此外,他还曾受教于张伯驹先生。
  • 7. 新见顾随自注本《濡露词》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赵林涛; 赵天艺
    • 摘要: 《濡露词》是顾随自印的第六种也是最后一种词集,代表了其词的最高水平.除了印本、稿本和部分初稿之外,尚存一部顾随弟子的抄稿,内有顾随亲笔批注、题识,极具版本和文献价值.以“自注本”为基础,系统考察了各本的来历、关联,进而全面评述了《濡露词》的创作背景、思想性和艺术性.《濡露词》二十二首是在北平沦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创作的,意象常取“秋景”和“旧观”,用语多用释家名词,承载了作者更多的情感与寄托.我们既要看到学禅对于顾随为文、治学、授业全面而深入的影响,亦不得因此忽略他身负国仇、家累、病苦多重重压所表现出的忍辱、精进、担荷的修行功夫.同时,顾随先生不蹈袭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也在《濡露词》中得到充分体现.
  • 8. 鲁迅战斗精神对顾随的影响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李云
    • 摘要: 鲁迅先生被称为民族的战士,其精神对后辈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随积极地学习鲁迅、宣传鲁迅.他深受鲁迅战斗精神的影响,自觉地以鲁迅精神来改造自己,铲除旧日愁思,不再忧思抑郁以自伤,努力锻炼坚强的意志,由牢骚抱怨转向执着进取,在文学事业中勇猛创新.他把鲁迅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化用入词,将鲁迅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融入于词,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虽然顾随自谦没有学到鲁迅的战斗精神,但他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勇于反抗、积极进取的品格.尤其是抗战期间,顾随进一步将战斗精神融入文学创作、诗词论著与古典文学课堂当中,彰显了抗战到底、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为青年一代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