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变

音变

音变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679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71篇;相关期刊287种,包括语文学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音变的相关文献由9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磊、今堀能男、亓秀梅等。

音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7 占比:59.9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271 占比:39.91%

总计:679篇

音变—发文趋势图

音变

-研究学者

  • 张磊
  • 今堀能男
  • 亓秀梅
  • 凌晨
  • 张伟
  • 徐磊
  • 木川尚之
  • 李国保
  • 李法民
  • 毛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取次; 高定国
    • 摘要: 藏语迪庆方言属于藏语康方言的南路次方言。在藏语方言的不断演变中,各路方言的音韵与书面语的发音产生了很大差别。本文以藏语迪庆方言常用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语音学及藏文字性组织法等语言学理论知识,分析迪庆方言与藏语书面语的发音差异,从音节的声母、韵母、元音三个方面探讨藏语迪庆方言中存在的不同于书面藏语的音变现象。为今后深入了解迪庆方言的语音系统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当地藏文教材和藏语文的教学提供参考材料。
    • 苏瑞
    • 摘要: 方言是最能体现当地语言特色之一。建水方言合音词是在长期的口语交流过程中逐渐积淀且约定俗成的产物。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所提取出的15个合音词可以看出,在语音上建水方言合音词多采用“反切”法形式组合,虽有少数例外,但都符合声韵调搭配的基本规律。在建水方言合音词的结构和功能上,其多作为副词和代词使用,常在疑问句、否定句或感叹句中使用,建水方言合音词是语言使用经济性的一大表现。
    • 高春梅
    • 摘要: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说好普通话的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普通话口语学习活动。互动朗读,体验音变。教师出示下面几组词语让学生朗读,体会每组词变调规律的不同。第一组:演讲稿、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洗脸水、往北走、手写体。这组词属于“双单格”(双音节+单音节)。教师引导学生读这组词时,需要把每个词的前两个上声变成阳平,读第二声,第三个上声读原调。具体读法为:(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 徐蕾
    • 摘要: “毛”的通语字音,上古音在段玉裁的“古音二部”,中古音为“明母豪韵平声”,现代汉语为[mau^(35)],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根据古书记载,“毛”的方俗字音有很多,如“■、苗、无、模、轑、爸”等,它们与通语字音在声、韵、调上有各类不同的差异;通过对全国各地现代汉语方言的观察,发现“毛”的部分方音在声、韵、调上分别出现了鼻音化塞音[mb]作声母、鼻音韵尾单独作韵母、平声变读上声等特殊情况,这些是继承古代方音的表现,由此反观出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的语音发展程度与通语的不同。
    • 李琪
    • 摘要: 本文从方言古今音韵演变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山西娄烦话表示痴傻义"[?iI22]"的本字作了考证,并对该方言中"[?iI22]"类音的特殊音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iI22]"类音的形成是该方言蟹摄开口一等韵母前化、增生[-i-]介音和高化的结果,晋语广泛存在的开口一等韵读细音的现象为该音变提供了方言学证据.
    • 陈波先
    • 摘要: 国人品茶及对茶的研究历史悠久,但"茶"字何时产生、为何产生?古今学者则所言不详。本文拟从"对荼认识的深入""荼字音的分化"及"对荼味苦的避讳"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此文探析"茶"字产生的原因,可为饮茶历史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 朗杰扎西
    • 摘要: 文章以历史语言学为研究视角,分析唐宋历史文献《通典》《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所载吐蕃赞普名号汉语音译语词为依据,结合唐蕃会盟碑、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和藏文历典籍有关吐蕃赞普名号的不同藏文书写形式,通过汉语历史音韵和古藏语语音历史演变比较法,对吐赞普名号的汉藏对音情况进行了考证,同时根据汉藏对音材料所体现的藏语音系特征,分析了公元9纪前后的藏语语音现象(Cr-、sC-、-g/-η/-b/-s、*Φ-
    • 胡森
    • 摘要: “斜”作为韵脚字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今人时常改读为xiá,甚至认为这是唐宋古音。然而基于音类分析和音值构拟两方面的结论,该字在唐宋时期读作xiá并无依据。不明古今音异,就无法诠释“斜”字与其他中古麻韵字通押的合理性。而明知历史音变,也有可能会陷入改读就韵的泥淖之中,古代风靡一时的叶音说即为前车之鉴。究其根本,仍是在于忽视了语音演变的系统性,将古今音变局限于零星字变,并试图通过简单改读以恢复古音。这与当今的“斜”字音读之误如出一辙。因此,考察古音的科学方法是立足系统,求诸历史音变的具体语境和发展脉络。而对于今人诵读唐宋诗词,乃至历代诗骚韵文而言,唯一正确且可行的办法,就是依据现代汉语来诵读。
    • 陈柳
    • 摘要: 苍梧白话属于勾漏粤语,苍梧白话中有两个中性指示代词:"噉蚊""咁"."咁"和"噉"声韵调相同,均读[kom44]."噉蚊"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样、那样";"咁"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那么".二者语法功能不同:"噉蚊"常用来指代方式和状态,在后分句句首时具有连词性,相当于"那、那么".单用"噉"或单用"蚊"及"军"("噉蚊"的合音)与"噉蚊"的语法功能相同."咁"经常放在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前指代程度,具有副词性.二者的来源相同:"噉蚊"和"咁"均来源于"个物","噉蚊"为"个物"之音变,"咁"为"个物"之合音.苍梧白话中的"噉蚊""咁"与广州话的"噉""咁"在读音和用法上有所区别.
    • 胡森
    • 摘要: "斜"作为韵脚字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今人时常改读为xiá,甚至认为这是唐宋古音.然而基于音类分析和音值构拟两方面的结论,该字在唐宋时期读作xiá并无依据.不明古今音异,就无法诠释"斜"字与其他中古麻韵字通押的合理性.而明知历史音变,也有可能会陷入改读就韵的泥淖之中,古代风靡一时的叶音说即为前车之鉴.究其根本,仍是在于忽视了语音演变的系统性,将古今音变局限于零星字变,并试图通过简单改读以恢复古音.这与当今的"斜"字音读之误如出一辙.因此,考察古音的科学方法是立足系统,求诸历史音变的具体语境和发展脉络.而对于今人诵读唐宋诗词,乃至历代诗骚韵文而言,唯一正确且可行的办法,就是依据现代汉语来诵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