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鞭毛蛋白

鞭毛蛋白

鞭毛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13248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技术通讯、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药学分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论坛)、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会议等;鞭毛蛋白的相关文献由687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新安、徐剑铖、潘志明等。

鞭毛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3248 占比:99.88%

总计:113383篇

鞭毛蛋白—发文趋势图

鞭毛蛋白

-研究学者

  • 焦新安
  • 徐剑铖
  • 潘志明
  • 胡明冬
  • 周长喜
  • 杨昱
  • 康喜龙
  • 张蕾
  • 曾静
  • 耿士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颖; 金正雨; 邓永军; 区炳明; 文明
    • 摘要: 【目的】探索益生菌Nissle 1917无质粒克隆菌株(EcNc)鞭毛蛋白高变区展呈外源抗原的位点,为EcN靶向投递外源抗原提供操作策略,为优化构建遗传稳定、定植力强的功能性益生菌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BR322-fliC为模板,构建EcNc fliC高变区随机缺失质粒库、筛选有效的fliC高变区缺失区域、构建EcNc FliC高变区突变株展呈外源抗原、通过透射电镜和运动性观察及IPEC-J2细胞黏附试验对重组菌株鞭毛展呈外源抗原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EcNc fliC高变区不同部位出现缺失,获得EcNc fliC高变区随机缺失质粒库;经细菌运动性检测和测序分析,筛选到fliC基因缺失910~927 bp处碱基序列后不影响EcNc鞭毛丝的形成和运动性能;将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与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受体结合域(第6~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碱基序列插入该位点。【结论】成功将FedF亚单位受体结合域的50个氨基酸展呈于EcNc表面。
    • 杜小妹; 盛思思; 乔苏潍; 陈晓蕾; 董理月; 吴正常
    • 摘要: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是动物天然免疫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可识别病原微生物具有的保守结构分子,可检测微生物感染并触发抗菌宿主的防御反应,参与构成防御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条防线。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TLR5)是TLRs家族中的一个成员,TLR5可以被细菌鞭毛蛋白激活,构成机体反抗病原菌的第一线防御机构,并且对机体内部的免疫稳态影响明显,在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
    • 张秀森; 刘书培; 王海瑞; 原翔
    • 摘要: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通过膜受体分子-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olute cart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又称xCT)调节食管鳞癌细胞谷氨酰胺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人类全基因组库筛选Pg感染食管鳞癌细胞所需的宿主因子;运用免疫共沉淀、NanoBiT活细胞实时蛋白相互作用和免疫荧光实验探索Pg的主要毒力因子鞭毛蛋白(fimbriae,FimA)和宿主细胞受体分子xCT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xCT基因敲除小鼠模型,Pg口腔灌胃4周后剥离小鼠食管组织,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小鼠食管黏膜Pg的载菌量;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试剂盒测定Pg感染对食管癌细胞内谷氨酰胺代谢及其合成酶表达的影响。结果全基因组筛选测序分析及细胞活力测定结果表明,xCT能够增强Pg在胞内的定殖从而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免疫共沉淀、NanoBiT实验和免疫细胞荧光实验结果表明,xCT与Pg鞭毛蛋白FimA可直接结合并相互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xCT基因敲除小鼠食管上皮中Pg载菌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qRT-PCR、Western blot和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测定发现,感染Pg后食管癌细胞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ase-1,GLS1)以及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比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xCT是Pg入侵食管癌细胞的重要受体分子之一;Pg入胞后能显著增强肿瘤细胞谷氨酰胺代谢。上述研究为食管癌的病因学和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 景建国; 贺文燕; 靳强; 赵贵
    • 摘要: 肉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该病可导致肉犊牛出现腹泻、败血症、肠毒血症甚至死亡。1病原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牛体内、饲养环境中广泛分布,其为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有鞭毛。根据抗体抗原、表面抗原和鞭毛蛋白可将其分为多种血清型。
    • 夏中秋; 陈宇婧; 岳凯; 管翠翠; 杜恩岐; 姚伦广
    • 摘要: 采用PCR扩增出猪回肠炎胞内劳森氏菌的鞭毛蛋白基因Flic(LI0710),再将目的基因和Msyb标签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表达质粒pET28a-Msyb-Flic。然后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中,0.5 mmol IPTG诱导阳性菌株进行蛋白表达,采用超声破碎仪破碎菌体收集蛋白。最后使用NI柱摸索纯化条件获得目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特异性,免疫小鼠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胞内劳森氏菌鞭毛蛋白Flic(LI0710),用Flic(LI0710)蛋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表达蛋白与小鼠胞内劳森氏菌抗血清可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为胞内劳森氏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兆霞; 补娟; 张晓玲; 叶勒丹·马汉; 吴选霞; 周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刺槐素(Acacetin)对鞭毛蛋白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Nod样受体家族蛋白4(the nod-like receptor family car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NLRC4)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鞭毛蛋白组及LPS+Acacetin+鞭毛蛋白组,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LPS组用LPS(50 ng/mL)预处理3 h,LPS+鞭毛蛋白组用LPS(50 ng/mL)预处理3 h后加入鞭毛蛋白(10μmol/L)刺激0.5 h;LPS+刺槐素+鞭毛蛋白组用LPS(50 ng/mL)预处理3 h后再加入Acacetin(10μmol/L)处理0.5 h,最后加入鞭毛蛋白(10μmol/L)刺激0.5 h;采用WB检测细胞裂解液Pro-caspase-1和Pro-IL-1β的表达,上清液中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β、IL-18和TNF-α的含量,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鞭毛蛋白组细胞上清液中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鞭毛蛋白组比较,LPS+Acacetin+鞭毛蛋白组细胞上清液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鞭毛蛋白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TNF-α水平及LDH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槐素可有效抑制鞭毛蛋白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NLRC4炎症小体的活化,减少细胞损伤。
    • 蔡雨珊; 张秀坤; 竹攸汀; 杨金龙; 梁箫
    • 摘要: 大多数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都经历浮游、底栖附着阶段,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作为海洋经济物种与大型污损生物,其附着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海洋细菌与厚壳贻贝附着的互作关系,选取了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具有较高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采用酸解超速离心法提取P.marina的鞭毛蛋白。将提取的鞭毛蛋白与琼脂糖溶液混合,形成凝胶直接刺激稚贝;再用提取的鞭毛蛋白处理P.marina生物被膜进行稚贝附着实验。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分析形成的生物被膜上生物量、细菌密度和胞外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marina鞭毛蛋白与琼脂糖形成的混合凝胶可显著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鞭毛蛋白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显著提高;生物被膜上的生物量、细菌密度、膜厚、胞外β-多糖、脂质和蛋白浓度都有所增加。研究表明,鞭毛蛋白可以直接调控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也可通过改变P.marina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间接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为探究细菌鞭毛蛋白与厚壳贻贝附着互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肖振明; 赵超; 邬永琳; 徐俊
    • 摘要: 鞭毛是位于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细长呈波状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不仅在细菌的运动与致病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参与宿主多种免疫调节.鞭毛蛋白(flagel-lin)是形成鞭毛细丝主要部分的结构蛋白,可以被宿主细胞的Toll样受体5(TLR5)等受体识别,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目前,鞭毛蛋白因其免疫激活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免疫佐剂的研究,而其炎症抑制作用也在对抗免疫病理损伤方面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将对鞭毛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宿主识别机制及其对宿主免疫系统起到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魏艳侠; 李卓然; 张斌; 苑瑜瑾; 于玮玮; 常若葵; 王远宏
    • 摘要: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J02菌株能够诱导黄瓜等植物产生免疫抗病反应.本研究从生防菌LJ02中分离鉴定具有激发植物免疫活性的蛋白分子,通过验证其功能,进一步解析免疫蛋白的免疫信号通路.[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处理LJ02菌株发酵液,离心获得LJ02蛋白粗提物,将其经凝胶层析后再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收集不同峰值处的蛋白组分.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virus,TMV)为靶标进行活性组分的筛选,从而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组分.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分析活性组分后发现,在组分F-23中含鞭毛蛋白(flagellin,FlgLJ02).将鞭毛蛋白FlgLJ02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经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HR)和抗病试验验证其免疫功能.为确定其主要免疫信号通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ethylene,ET)途径的相关合成酶基因ICS1、PAL、ACS1以及免疫相关抗性基因NPR1、PR-1、EIN2和EIN3,通过免疫相关抗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解析鞭毛蛋白FlgLJ02免疫信号转导途径.[结果]HPLC层析分离出贝莱斯芽孢杆菌LJ02菌液产生的60个外泌蛋白组分(F-1—F-60),免疫烟草接种TMV后,观察分析发现组分F-20、F-23、F-41、F-44具有显著的免疫抗病效应,其中组分F-23抗TMV效果最为显著,其抑制率为81.7%.经过质谱数据分析发现该组分包含鞭毛蛋白FlgLJ02等7种物质.选择鞭毛蛋白FlgLJ02为研究对象构建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后破碎细胞,获得粗提蛋白.将粗提蛋白过柱、透析纯化后的FlgLJ02渗入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var.xanthi)叶片,24 h后能观察到过敏性坏死反应.将FlgLJ02稀释为终浓度50、100、200μg·mL-1的稀释液后预处理珊西烟叶片,24 h后接种TMV,其对TMV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65.6%、76.1%、88.1%.用鞭毛蛋白FlgLJ02处理珊西烟,其SA途径和ET信号途径的免疫抗病相关基因ICS1、PAL、NPR1、PR-1、ACS1、EIN2、EIN3的相对表达量在24—48 h均显著上调.[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LJ02外泌的鞭毛蛋白FlgLJ02可以激发珊西烟植株的免疫防御反应,提高烟草植株对TMV的抗病性.
    • 殷星; 冯春花; 岳峰; 郭美丽; 王舒会; 周娟娟; 仇书兴
    • 摘要: 将蜂毒素信号肽、全长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流感病毒HA跨膜区序列和胞内区序列融合制备成嵌合鞭毛蛋白,对其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进行理化特征、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稀有密码子特征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制备表达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实验结果表明嵌合鞭毛蛋白可以在昆虫细胞内表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