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前检测

产前检测

产前检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0483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家庭保健、家庭医药、母婴世界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09年第三届输血学术年会、2007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等;产前检测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伍启熹、刘倩、唐宇等。

产前检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04838 占比:99.99%

总计:1104928篇

产前检测—发文趋势图

产前检测

-研究学者

  • 伍启熹
  • 刘倩
  • 唐宇
  • 张静波
  • 王伟伟
  • 王建伟
  • 丁世家
  • 伍建
  • 刘九思
  • 刘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已达5.6%。在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多,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尤其重要。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前的产前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血清学产前筛查、羊水穿刺诊断、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其中,血清学产前筛查成本低、假阳性高;羊水穿刺诊断准确率高,但可能引发出血、流产;产前基因筛查检出率高、安全无创,但并未普及。
    • 奉淼
    • 摘要: 目的 验证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无创DNA)的阳性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建档产检且行无创DNA检测显示结果 阳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的产前诊断指导均行羊膜腔穿刺[系统案例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核型分析],统计诊断结果,与无创DNA的诊断结果比较,评估无创DNA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假阳性率,并追踪随访产妇妊娠结局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80例无创DNA阳性结果产妇,经羊膜腔穿刺检查确诊57例存在染色体异常,13例为假阳性(28.75%),检测准确率为71.25%;其中42例无创DNA显示21-三体者诊断准确率(92.54%)最高,显著高于18-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无创DNA显示13-三体者(33.33%)诊断准确率最低,显著低于18-三体、性染色体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18-三体(78.57%)和性染色体异常(77.78%)者.终止妊娠及随访观察结果,与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一致.结论 无创DNA对21-三体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结果阳性者存在较高的染色体异常风险,但不能将其作为确诊依据,需进一步联合其他产前诊断方式确诊.
    • 林佩娜; 刘肖瑛; 隋洪
    •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东莞康华医院检验中心行产检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妊娠合并高血压的6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妊娠合并症的13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凝血四项检测与D-二聚体检测,比较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产妇的凝血酶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可有效预防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发生,避免分娩意外.
    • 孔祥慧
    •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DNA检测在单项超声软指标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2日~2020年4月20日于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无创DNA检测的600例单项超声软指标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引产或活产检查结果为确诊金标准,分析无创DNA筛查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600例单项超声软指标阳性孕妇,经无创DNA检查,发现高风险胎儿12例,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其中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8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核型无异常1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4.62%、99.83%、99.50%、0.17%、15.38%.经确诊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核型异常者最终接受了引产.1例XYY染色体数目异常孕妇选择足月分娩.结论 无创DNA技术能够尽早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对胎儿筛查的准确率较高,利于降低流产风险,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值得推广.
    • 丛培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的应用效果、不良反应检出率以及高危妊娠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180例孕妇进行研究,将180例孕妇分为常规组(90例)与试验组(9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检验,试验组给予常规检验联合免疫学检验,观察分析两组孕妇的疾病检出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检查满意度.结果:经检验后,试验组的梅毒感染、微生物感染、艾滋病感染以及乙肝感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经检验后,试验组的梅毒感染、微生物感染、艾滋病感染以及乙肝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优于常规组(P<0.05);经检验后,试验组的检查满意度(96.67%)明显提高,且优于常规组(83.33%),(P<0.05).结论:针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免疫学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母婴结局,值得临床运用.
    • 张秀梅
    • 摘要: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测开展免疫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前接受常规检查,研究组产前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开展免疫学检查。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评价孕产妇的满意度,统计孕产妇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孕产妇满意度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0.0%和6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和22.5%,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检测中开展免疫学检验能提高孕产妇的满意度,减少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 李小蕾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免疫学检验项目的效果和价值所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孕产妇100名,对照组(50例)进行传统产前检测,观察组(50例)进行免疫学检验检测,观察两组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免疫学检验检测,效果更好,可以减少高位妊娠,避免出现妊娠期不良事件,提高分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杜亚琴
    •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产检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母婴传播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传染病筛查的孕妇共128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进行HCV抗体(抗-HCV)、TP抗体(抗-TP)、HIV抗体(抗-HIV)等指标的检测.抗-TP阳性者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复检.抗-HIV初筛阳性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对各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总体检出率为6.700%,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总体检出率为0.460%,梅毒总体检出率为1.35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总体检出率为0.047%.梅毒检出率逐年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越大,乙肝检出率越高,不同年龄段孕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合并丙肝/梅毒/AIDS的比例为1.970%;丙肝孕妇合并乙肝/梅毒/AIDS的比例为10.170%;梅毒孕妇合并乙肝/丙肝/AIDS的比例为8.670%;AIDS孕妇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的比例为66.670%.乙肝孕妇的感染模式以"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均为阳性)模式为主,占总体乙肝孕妇的60.210%;其次为"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模式,占总体乙肝孕妇的23.900%.结论 孕妇产前应进行这4种传染病的检测,以提高优生优育水平.
    • 周俊; 周莉; 马莉; 郭晓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在捕捉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和胎盘滋养层细胞(EVT)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利用生物抗原抗体的生化特性辨认,再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捕捉最大量的fnRBC和EVT.结果 孕妇平均年龄(36.9±2.8)岁,平均孕周(20.2±2.3)周,在8 mL母体血中,第1次捕捉fnRBC平均个数为(20.6±6.1)个/mL,第2次为(20.4±5.8)个/mL,两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62,P>0.05);第1次捕捉EVT平均个数为(67.6±7.9)个/mL,第2次为(67.2±8.2)个/mL,两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鉴定fnRBC纯度为(95±2)%,EVT纯度为(93±1)%.结论 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能较准确捕捉、分离和识别孕妇外周血液样本中的fnRBC和EVT.
    • 刘琳琳; 陈婷婷; 刘伟; 孟琴
    • 摘要: 目的 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测应用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进行产前检测的孕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联合免疫学检验.分析观察组免疫学检验结果,对比两组因病毒感染高危妊娠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检测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中有1例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63%(1/38);有4例患者检出乙型肝炎,阳性检出率为10.53%(4/38);有2例患者检出丙型肝炎,阳性检出率为5.26%(2/38);有1例患者检出TORCH(T指弓形虫,O指其他病原微生物,R指风疹病毒,C指巨细胞病毒,H指Ⅰ/Ⅱ型单纯泡疹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为2.63%(1/38);未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观察组因病毒感染高危妊娠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检测满意度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产妇产前检测应用免疫学检验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并予以及时干预,明显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