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弹性
产出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6089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生产力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等;产出弹性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石贤光、程毛林、郑尚植等。
产出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089篇
占比:99.61%
总计:76384篇
产出弹性
-研究学者
- 石贤光
- 程毛林
- 郑尚植
- 冯中朝
- 喻闻
- 孙兆明
- 李谷成
- 王春元
- 白暴力
- 肖晓峰
- 胡春龙
- 范九利
- 蒋满元
- 许秀梅
- 丁小浩
- 冯金丽
- 史红亮
- 向琳
- 吴忠才
- 夏岩磊
- 尹朝静
- 张海燕
- 张焕明
- 徐涛
- 朱学义
- 朱珠
- 李树超
- 李磊
- 杨俊
- 杨根生
- 柳思维
- 樊胜岳
- 沈鹏远
- 潘杰义
- 潘泉
- 王长富
- 田志宏
- 章上峰
- 罗莹
- 肖耀球
- 胡善成
- 董靖
- 蔡瑜
- 袁中华
- 赵敏娟
- 闫波
- 陈凯
- 陈锐
- 魏冬
- M.萨里苏和戴维萨普斯福特
-
-
刘美玲;
王佳
-
-
摘要:
文章以中国16个省份2005—2020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Griliches-Jaffe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创新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绩效对人力资本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创新绩效对运营经费要素、技术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创新要素配置比例可影响创新绩效提升效果,创新要素配置结构越均衡,创新绩效提升效果越好;区域创新要素之间投入与边际产出趋于同比例变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极为有利。
-
-
王丽君;
王益谊;
陈韬
-
-
摘要:
基于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根据我国标准体系的构成和标准研制贡献指数构建地区的标准化水平,通过纳入技术创新要素和标准化要素构建增广的索洛模型,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投入要素对各省区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各要素对各省区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区域差异性,这意味着不同的区域需要实施不同的要素驱动政策.技术创新的要素年均增长率和要素贡献率在东中西部各区域都稳居第一位,意味着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在中观层面发挥了显著影响.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年均增长率限制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区域经济增长中标准化与自主创新的贡献度是相关的,表明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
冷博峰;
李谷成;
冯中朝
-
-
摘要:
采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测点2016-2019年15个省1069个油菜种植户2890个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蜂农授粉外部性效果对油菜产量的产出弹性和要素贡献率,并分析了其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蜂农授粉对油菜年产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样本均值处的产出弹性为0.136,仅次于土地(0.861),高于劳动力(-0.009)、化肥(0.043)和其他生产投入(0.076),期间对油菜产量增长贡献为2.885%;各因素对油菜年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差异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其他生产投入、化肥、蜂农授粉、劳动力;蜂农授粉对油菜年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平原县表现出更高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因此,未来应将农业补贴资金适度向蜂业倾斜,加强蜂业知识宣传,引导种植业与养蜂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
-
-
-
-
王昆鹏;
李星光;
邵砾群
-
-
摘要:
基于陕西、山东两省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矮化栽培模式下苹果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农户健康状况和果树种植时间对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具有正向影响,土地类型对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具有负向影响;果园面积对机械-肥料替代弹性具有正向影响,土地类型和土地质量对机械-肥料替代弹性具有负向影响;劳动力年龄、有无一技之长、每年投入时间对劳动力-肥料替代弹性具有正向影响,土地质量对劳动力-肥料替代弹性具有负向影响.
-
-
邬桐
-
-
摘要:
文章基于永续盘存法(PIM)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并使用中国历年上市公司数据,估算了企业的研发资本存量,分析了企业研发资本存量、非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对企业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总体较高,且人力资本存量对企业产出也有着较大影响。
-
-
周成蹊
-
-
摘要:
贸易、 投资和需求是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外商直接投资是否能够促进重庆市的区域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的定性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是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研究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产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了0.6951,由此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最后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动重庆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
谢攀;
芦婷婷
-
-
摘要: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增长、保就业的有效途径。基于扩展的MRW模型,本文测算了中国1978—2015年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之间的缺口,以及矫正要素投入扭曲的再配置效应。研究发现:三次产业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错配导致的产出损失率分别以1999年、2000年和1995年为拐点,后一阶段较前一阶段均有所下降。各产业中两类资本配置扭曲程度得以缓和,其中第三产业的改善尤为明显。若其他要素投入趋势不变,三次产业内两类资本投入按最优比例调整,产出损失率有望分别减少78.41%、76.18%和67.82%。
-
-
杨龙;
徐明庆;
蒲健美;
杨诗琦;
骆耀峰
-
-
摘要:
为探究当前中国农业的碳排放问题,基于2019年杨凌区及周边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样本农户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同时建立效率损失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 表明,种植业投入要素中,土地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农药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样本农户的农业碳排放效率较低,均值只有0.2962,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中,家庭从事种植业的年限、一年内从事种植业工作的月数、土地流转面积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面效应,实际土地面积块数、农业补贴总额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负面效应.
-
-
ShenPengyuan;
沈鹏远;
ZouHaifeng;
邹海峰
- 《2014年“中国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近2003-2011年R&D资本存量.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中增加了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的交互项,研究R&D产出的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发现:(1)2003—2011年与1993—2002年相比中国R&D资本产出下降,R&D劳动产出弹性上升.(2)当企业规模的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绩效对R&D产出的影响是负的.(3)随着企业绩效的增加,国有产权的比重提高对研发产出有正的影响.
-
-
张海波;
谢德泳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论述了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面板数据,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通过运用该方法,本文对含有时变参数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选取省际面板数据估算了1986~2011年中国东、中、西部的产出弹性及技术进步率,确定了不同区域要素弹性及技术水平随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变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东部地区资本产出弹性呈稳步下降的趋势,而劳动产出弹性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中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都呈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资本产出弹性逐步上升,劳动产出弹性不断下降.
-
-
项本武;
殷琴
-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消耗来维持经济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投资过度扩张的结果,并非效率的提升,因而难以为继.尽快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维持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国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从投入比重来看,大中型工业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自主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自主创新绩效。rn 本文运用1999-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3个两位数分类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估算样本行业的实物资本存量和研发(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估计研发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并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相关政策建议。rn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大力提升我国工业既有R&D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与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一起构成完善我国自主创新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努力方向。而提升R&D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的关键,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技术效率,通过更有效率地利用既有R&D投入资源,提升其专利或新技术的产出效率,并加速这些专利或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转化和运用,为工业的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
-
-
赖晓敏;
张俊飚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出于农业"弱质性"考虑,政府普遍采取产业监管措施.而政府的一系列监管究竟能多大程度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FAO国家数据,选用世界银行监管质量指标实证政府监管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比较了不同产业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完善的政府监管一方面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土地要素的产出弹性,但对劳动投入与政府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政府监管对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影响更显著,对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影响较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