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9026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体育科学、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编辑出版分会年会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肝癌高峰论坛、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第三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严茂祥、陈芝芸、崔国祯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0261 占比:99.98%

总计:590357篇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文趋势图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研究学者

  • 严茂祥
  • 陈芝芸
  • 崔国祯
  • 李惠民
  • 黄天养
  • 刘琦
  • 李美锋
  • 王辉
  • 陈亚楠
  • 陈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支建博; 杨茜雅; 谢磊; 官艳东; 董强
    • 摘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在各种刺激作用下释放到胞外的一种网状结构。它不但是机体各组织炎症时的一种免疫防御机制,而且在其过量时也可以进一步加重疾病。目前关于NETs在肝脏炎症中的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医学研究。为总结NETs在肝脏炎症中的作用和为兽医研究提供思路,论文对NETs的生成机制,以及NETs在肝脏感染性炎症、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石项天; 徐亚楠; 王猛; 乔桐杉; 乔山; 王满仓; 欧阳晓晖; 苏秀兰
    • 摘要: 随着全球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肝脏疾病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由该疾病带来相关致残率和并发症,为患者及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是机体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全身系统性低度炎症,促使脂肪组织(AT)分泌释放促炎和抗炎脂肪因子调节AT-肝轴,脂肪因子在抗炎和促炎过程中的功能不同,影响肝脏转运、分解脂肪能力及肝脏脂肪沉积,调控NAFLD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等脂肪因子在NAFLD疾病进展过程中表达水平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随着脂肪因子研究的完善及临床研究的跟进,为脂肪因子治疗NAFLD疾病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 贺立敏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FALD)是一种体内代谢障碍造成的以肝脏脂肪样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迁延不愈可逐渐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及肝癌等,由于对于该类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目前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预防及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的作用,对NFALD/NASH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他汀类药物在NFALD/NASH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文根据当前的前沿研究,阐述他汀类药物在NFALD/NASH治疗中的具体作用。
    • 杨广越; 陶乐; 张玮; 刘旭凌; 马文婷; 吴柳; 孙田甜; 姜浩; 刘成
    • 摘要: 目的探讨土鳖虫调控黏结合蛋白聚糖3(SDC3)对胆碱缺乏(CDA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碱充足(CSAA)组、CDAA组和胆碱缺乏加土鳖虫(CDAA+T)组。造模第12周开始,CDAA+T组小鼠给予0.108 g/kg土鳖虫(相当于成人用量10倍量)灌胃,CSAA、CDAA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8周末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小鼠肝功能、TC和TG,观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α1)、SDC3 mRNA表达;检测SDC3在人和小鼠原代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i-RNA沉默SDC3,检测SDC3在HSC活化中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DC3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或LSD-t检验。结果与CSAA组相比,CDAA组肝功能(ALT、AST)、血清和肝脏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1),CDAA+T组小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较CDAA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HE染色显示CDAA组脂肪变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增多,CDAA+T组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DAA组胶原增生显著增加,CDAA+T组胶原增生则减少;油红染色中CDAA组脂肪沉积明显,而CDAA+T组脂肪沉积减少。与CDAA组相比,CDAA+T组肝组织TGFβ、SDC3、α-SMA、COL1α1的mRNA表达和SDC3、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DC3在CSAA组中表达非常低,CDAA组中SDC3表达显著升高,主要在间质细胞,土鳖虫干预后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5)。PCR结果显示:人和小鼠肝脏各类型细胞中SDC3在HSC细胞表达最高(P值均<0.001)。体外培养LX2细胞,土鳖虫处理能显著降低TGFβ诱导的α-SMA、Col1α1上调,基因沉默SDC3后,土鳖虫不能抑制α-SMA、Col1α1升高(P值均<0.05)。结论土鳖虫显著改善CDA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C中SDC3表达实现的。
    • 孟雅楠; 高艳; 张玉伟; 李振城; 郝健亨; 刘晋芳; 苗宇船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降脂平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机制进行系统预测及分析。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SMP),Batman-TCM在线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降脂平肝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标,并将其与GEO NCBI数据库中检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目标信息,以构建降脂平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对降脂平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的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以及富集分析(KEGG)。结果:降脂平肝汤候选成分中quercetin、beta-sitosterol、sitosterol可能是本方发挥抗NASH作用的关键成分,而靶点中MOL000471(aloe-emodin芦荟大黄素)、MOL007154(tanshinone iia丹参酮IIA)作用较为重要。KEGG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可能是降脂平肝汤预防及治疗NASH的主要通路。AKT1、IL-6、PIK3CA 3个基因对于NASH的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降脂平肝汤可能通过AKT1、IL-6、PIK3CA等核心治疗靶点,以及PI3K-AKT、FoxO、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NASH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降脂平肝汤治疗NASH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王玉梅; 袁向东; 刘玉玲; 赵子瑜
    • 摘要: 目的分析提示肥胖症儿童/青少年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指标,为临床诊断NASH提供简易解决方案。方法2015年7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肥胖症儿童/青少年11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TNF-α和INF-γ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FibroScan 502型肝脏弹性检测仪行肝脏硬度测定(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ASH存在的指标。结果在117例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发现单纯性脂肪肝90例,NASH者27例;NASH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HOMA-IR、ALT、AST、LSM和CAP分别为(20.2±3.2)pmol/L、(5.2±0.4)、(70.8±12.8)U/L、(57.3±12.0)U/L、(9.2±2.7)kPa和(255.6±33.7)dB/m,显著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分别为(17.8±3.0)pmol/L、(4.0±0.3)、(33.8±7.5)U/L、(25.2±8.0)U/L、(7.8±2.4)kPa和(290.8±28.1)dB/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OMA-IR、血清IL-10水平和肝脏CAP值是提示存在NASH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肥胖症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NASH,可能对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一些血清指标和肝脏脂肪肝检测指标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早期判断,并给予正确的健康管理。
    • 向谦; 周婷; 熊玲; 何娟; 陈丽; 陈霞
    • 摘要: 目的 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不同状态下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寻找NAFLD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支持.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NAFLD相关肝硬化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三种主要SCFAs水平和构成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9例,NAFL患者27例,NASH患者20例,NAFLD相关肝硬化24例.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总含量(P =0.004,P=0.0001,P=0.001)、粪便丁酸(P=0.045,P=0.0001,P=0.0001)、乙酸水平(P =0.010,P=0.0001,P=0.012)分别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NAFL组和NASH组,丙酸水平(P=0.024)显著低于NAFL组.NAFLD相关肝硬化组患者SCFAs中丁酸所占比例显著低于NASH组(P =0.016).结论 NAFLD肝硬化患者粪便存在主要SCFAs水平的降低,其中丁酸构成比例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NAFLD进入肝硬化特征改变之一,提示SCFAs水平变化对NAFLD疾病进展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补充肠道SCFAs可能作为NAFLD相关肝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 马佳敏; 高璐璐; 张梦伟; 高清菡; 陶秀娟; 范彦娜; 杨建军
    • 摘要: 目的 基于p38 MAPK/NF-κB途径探讨枸杞多糖联合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共4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大鼠为高脂组(35只),食用高脂饲料.28周时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干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枸杞多糖组、有氧运动组、联合组(枸杞多糖+有氧运动),干预周期为10周.实验结束时,测定所有大鼠空腹血糖,收集血清样本,取肝组织和内脏脂肪.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TG、TC、ALT、AST水平.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胰岛素(FINS)、TNFα、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p38 MAPK和NF-κB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G、TC、AST、ALT、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6水平均呈现增高趋势(P值均<0.05),肝组织TLR4、p38 MAPK和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TC、AST、ALT、FINS和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血清炎症因子MCP-1、TNFα 和IL-6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P值均<0.05);肝组织TLR4、p38 MAPK、NF-κB相关mRM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枸杞多糖组相比,联合组TG、ALT、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血清MCP-1水平呈现降低趋势(P<0.05),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38 MAPK、NF-κB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有氧运动组相比,联合组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IL-6、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 枸杞多糖联合有氧运动可能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途径改善NASH大鼠炎症水平.
    • 吕璐; 平凡; 李玉秀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障碍驱动的以肝脂肪变性为特征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降低体内炎症,抑制肝纤维化,被认为可改善NAFLD及相关代谢紊乱.但目前其机制尚未阐明,治疗获益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他汀治疗NAFLD可能的获益及风险进行阐述.
    • 王稳; 陈迪; 朴海龙
    • 摘要: LAMTOR1(晚期胞内体/溶酶体接头蛋白,MAPK以及mTOR激活蛋白1)是机体应对营养压力时重要的调控蛋白之一.公共开放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显示LAMTOR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肝癌中均异常高表达,显示LAMTOR1在NASH和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索LAMTOR1在肝脏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调控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小鼠给予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饲养,肝脏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肝脏炎症性损伤的成功构建.接下来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了肝脏组织中LAMTOR1基因的特异性敲除以及一些LAMTOR1调控的蛋白变化.紧接着开展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以鉴定LAMTOR1肝脏特异性调控的重要代谢物.对检测到的134个代谢物进行多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模型显示特异性敲除LAMTOR1对小鼠肝脏的代谢过程有明显的扰动.其中45个代谢物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表明敲除LAMTOR1可引起肝脏多条代谢通路紊乱.进一步分析显示,UDP-乙酰葡萄糖胺(UDP-GlcNAc)、S-腺苷蛋氨酸、S-腺苷高丝氨酸和三甲基赖氨酸等代谢物在LAMTOR1敲除(LAMTOR1LKO)小鼠中明显上调,说明LAMTOR1与己糖胺合成通路和生物分子甲基化过程可能存在调控关系.另外,9-氧代十八碳二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等代谢物水平在LAMTOR1LKO小鼠中明显下降.接下来基于公共开放转录组数据库开展了基因表达相关性的预测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R表征基因间的调控关系,R的绝对值接近或高于0.5属于中强相关,结果提示LAMTOR1可能负调控MAT1A(R=-0.47)基因,同时预测得到LAMTOR1与MGAT1(R=0.47)和ADSL(R=0.59)等基因存在正调控关系.该研究将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疾病机制研究,通过鉴定小鼠NASH模型中LAMTOR1特异性调控的代谢物,并结合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揭示出LAMTOR1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恶性转化过程中可能调控的重要代谢通路,为后续NASH及NASH转化的肝癌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