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90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255篇;相关期刊365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视角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9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暨“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2008《中国金融评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非正规金融的相关文献由901位作者贡献,包括邵传林、张兵、崔澜等。

非正规金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2 占比:6.2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0255 占比:93.70%

总计:10945篇

非正规金融—发文趋势图

非正规金融

-研究学者

  • 邵传林
  • 张兵
  • 崔澜
  • 左臣明
  • 徐晶
  • 沈红丽
  • 刘炯
  • 姚耀军
  • 程昆
  • 胡金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亦文; 欧阳莹; 丁攀
    • 摘要: 基于正规金融满足推算法科学测算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法(ESDA)以及σ收敛与β收敛法揭示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08-2018年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为1219-4557亿元之间,具有全局自相关显著而局部自相关不显著的特点,各地区存在逆向的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的速度为西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与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的迹象;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自然灾害、农村人均产值、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及农村家庭基尼系数等因素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 陈蕾; 蔡雪雄; 古洋洋
    • 摘要: 基于CFPS2016微观调查数据,将OLS和收入分位数法相结合,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增收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和两类资金是否区分使用对农户收入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无法根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特性有区别地进行投资,正规金融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始终大于非正规金融,同时使用两种来源资金的增收合力并未达到最大,但随着资本产出弹性的增大,资金间抑制效应会减小。为此,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积极引导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合理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资金。
    • 万博文; 郭翔宇
    • 摘要: 基于黑龙江省微观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农民合作社绩效,实证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民合作社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与非正规信贷约束相比,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效应更强;随着农民合作社绩效水平不断提高,信贷约束对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影响效应不断增强。
    • 汤盈盈; 马希金; 沈维怡
    • 摘要: 文章采用CFPS 2018的数据,构建二值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研究了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支持有助于农户跨越创业资金门槛,对农户创业决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证明,非正规金融较正规金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户进行创业决策。此外,目前农村地区中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之间还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为了提高农村地区创业比率,建议我国政府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提高农户创业金融可得性。
    • 张文菲; 金祥义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 汪涔宇
    •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对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农村中正规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伦理特性而产生了许多问题,使得部分农户放弃正规金融而选择非正规金融。文章通过对非正规金融的伦理特性进行分析,找到其存在的优势和解决问题方法。并最终结合非正规金融的特点,提出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建议。
    • 刘炯; 董军
    • 摘要: 文章选用1998—2018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θ"值法估算出安徽省非正规金融规模,然后构建VAR模型,计量分析安徽省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保持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来看,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冲击.鉴于此,加强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合作,规范非正规金融管理,提高农村经济效率,可以更好地发挥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 刘杰; 张杰利; 张华泉
    • 摘要: 论文认为,新中国70年农村金融改革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论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组织-组织场域"研究框架尝试对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70年的演化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基于"制度-组织-组织场域"的传导机理及帕累托效率改进,研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将朝着"制度系统性审视,促进顶层配套制度的有效供给;组织持续革新,促进正规、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功能互补和有机桥接;服务拓展深化,提供乡土社会高质量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实现突破,改善农村金融组织场域的制度环境"等趋向演化.
    • 张晓娜; 陈超
    • 摘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经济的市场化转变,亟须金融支持与乡村市场的深度耦合,但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对农村市场发展产生功效差异.本文基于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市场发展背景下金融发展类型的异质性对农村市场发展及其不同维度指标的影响差异性.研究首先以"市场化基础""市场化环境""市场化贡献"三个维度构建农村市场发展水平指标,结合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三类金融支持方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类金融支持方案均有效推动了农村市场发展,但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发展水平支持农村市场发展的贡献度却存在显著差异性.具体而言,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在支持农村市场发展实践中的功效最强,传统金融次之,互联网金融相对较弱.文章指出,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规划非正规金融发展,着力推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共同发展,实现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市场发展功效的最大化发挥.
    • 蒋蔚
    • 摘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非正规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借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消费、健康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而创业的途径没有发挥中介作用;非正规借出对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收入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对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以上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可以缓解非正规金融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损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