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40868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国保健、护士进修杂志、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峰、李建强、张雷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0868 占比:99.97%

总计:440989篇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发文趋势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研究学者

  • 万峰
  • 李建强
  • 张雷
  • 丁杭
  • 何毅
  • 刘浩
  • 刘爱英
  • 吴强
  • 夏东升
  • 尚幼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邱水晶; 胡占嵩; 屠莹; 刘昱; 张瑶; 朱梦晨; 陈丽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低蛋白血症和补充人血白蛋白对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择期行OPCABG的48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其基本资料、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冠状动脉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人工胶体使用情况、术后7 d内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术后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胸腔置管引流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人血白蛋白用量等。按是否发生AKI将所有患者分为非AKI组(414例)和AKI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选取组间比较P0.05),体质量指数、术后人血白蛋白用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体质量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2.7%;人血白蛋白用量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7.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蛋白组患者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26.9%;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每增加10 g,AKI发生风险将增加14.0%。结论低蛋白血症不是OPCABG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但术后补充人血白蛋白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 张瑜; 孙莹杰; 刁玉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60例行OPCABG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发生情况、心肌功能、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以及心动过缓发生频次分别为(6.0±1.8)、(1.3±0.5)、(0.9±0.8)、(0.5±0.5)次,均低于对照组的(7.5±2.4)、(1.5±0.6)、(1.1±0.3)、(0.6±0.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6 h,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高于本组非体外循环前,但观察组患者CK-MB、MYO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5.6%、1.1%、0,均低于对照组的12.2%、5.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避免OPCABG术中应激反应,保护心肌,同时可防止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临床死亡率.
    • 雷云宏; 丁杭; 戴莹; 齐娟; 林波; 黄烽
    • 摘要: 目的 浅析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研究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且手术时间、带管时间、心绞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其快速康复.
    • 张航; 安景辉; 马千里; 马杰; 王华君; 石凤梧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接触(No-touch)法获取大隐静脉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00例No-touch法获取大隐静脉行OPCABG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指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3例,其中1例死亡,2例治愈;新发心室颤动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新发心房颤动22例,治疗后转复;新发脑栓塞1例;新发肾功能不全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6.50±2.42)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3.62±1.48)d;术后住院时间为(19.21±5.82)d.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为97.5%,术后1年大隐静脉桥血管通畅率为92.1%.结论 老年患者No-touch法获取大隐静脉行OPCABG能够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No-touch法获取大隐静脉行OPCABG是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靠的方法.
    • 王昊; 刘辉; 房凯; 徐川; 陈晓丽; 李小军; 宋彦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行OPCAB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67例患者依照麻醉方案分为两组,联合组34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TTPB麻醉,全麻组33例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O)、切皮劈胸骨(T1)、吻合回旋支远端(T2)、吻合回旋支近端(T3)、关胸时(T4)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率(HR)、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T0、T1、T4时间点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水平;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循环稳定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T0、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C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T2、T3、T4时间点CVP、SVRI、PVRI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TO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T1、T4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窦性心率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窦性心率过速、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均<0.05);联合组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 OPCAB中应用全麻联合TTPB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高血压及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 王璇
    • 摘要: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5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房颤现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房颤(n=25),研究组为术后发生房颤(n=25).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年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房容积指数、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均高于对照组,左房纵向整体应变、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左房纵向整体应变、左房容积指数、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质量分数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左房纵向整体应变、左房容积指数、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和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质量分数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
    • 雷云宏; 丁杭; 戴莹; 齐娟; 林波; 黄烽
    • 摘要: 目的浅析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研究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且手术时间、带管时间、心绞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使其快速康复。
    • 沈轶; 杨敏; 李俊
    • 摘要: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OPCABG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各项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58例(29.59%),其中脑梗死6例(3.06%)、弥漫性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1.53%)、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狂躁不安、抑郁、神志淡漠)49例(25.0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梗死病变、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均P2支均是OPCABG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2支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郑莉; 杨鹤; 邹毅
    • 摘要: 目的 评价术中血液回收(IBS)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洗涤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6~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OPCABG患者20例,均应用IBS.分别取术前外周静脉血(T0期)、回收自体血(T1期)和洗涤自体血(T2期)这三个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检测其中NETs成分,包括细胞外DNA、核小体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结果 术前外周静脉血(T0期)中细胞外DNA为25.09(7.26,88.35)ng/ml,MPO为4.64(1.30,7.90)ng/ml,核小体为0.06±0.04;回收自体血(T1期)中细胞外DNA为4985.59(2949.07,14171.43)ng/ml,MPO为392.33(199.12,755.11)ng/ml,核小体为3.11±0.24;洗涤自体血(T2期)中细胞外DNA为330.32(197.79,1258.53)ng/ml,MPO为36.79(26.14,65.60)ng/ml,核小体为1.70±0.97.回收自体血中NETs成分较术前水平明显升高(P<0.0001),经过洗涤后,洗涤自体血中上述成分明显降低(P<0.0001),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001).结论 OPCABG术中NETs(包括细胞外DNA、核小体和MPO)的产生增加,应用IBS可降低NETs水平,但仍高于术前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