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908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家庭保健、东方药膳、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等;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乔鹏飞、何军飞、何金雨等。

青少年抑郁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908 占比:99.40%

总计:23047篇

青少年抑郁症—发文趋势图

青少年抑郁症

-研究学者

  • 乔鹏飞
  • 何军飞
  • 何金雨
  • 卞茜
  • 卢圳耿
  • 吴琼
  • 吴艳茹
  • 孔令军
  • 左小云
  • 张婷婷

青少年抑郁症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帅; 范晓莉; 李士龙; 邵新月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DD)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因素,以预防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诊的90例青少年MD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NSSI分为观察组(出现NSSI,63例)和对照组(未出现NSSI,27例)。采用本院自制的一般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环境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MDD患者出现NSSI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级、是否寄宿、父母婚姻状态、自评学习成绩、是否感觉孤独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arratt评分、抑郁程度、家庭形态、是否被校园暴力、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rratt评分、抑郁程度、家庭形态、校园暴力、父母教养方式、ASLEC评分均为青少年MDD患者出现NSSI的影响(P<0.05)。结论影响青少年MDD患者伴有NSSI的因素有Barratt评分、抑郁程度、家庭形态、校园暴力、父母教养方式、ASLEC评分,以上因素应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以预防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
    • 赖雨婷; 周倩意; 吕豪程; 徐铭; 严波
    • 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文章回顾了互联网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干预及治疗。研究表明:相关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青少年父母养育技巧的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我监测与管理等方面呈现出积极效果。但对其预后管理的研究仍存在较多不足,如缓解期症状干预、症状监测等。分析表明:应关注网络和手机App在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在国内人群中开展更多设计精良、样本量更充足、随访期更长的干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补充现有研究证据。
    • 梁连仲; 李柳香; 叶娥明
    • 摘要: 目的:探讨“情绪宣泄坊”构建联合亲情支持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15例青少年抑郁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情绪宣泄坊”构建联合亲情支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命意义认知程度(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不良情绪[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能力[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及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命意义意志、生命目的、生命控制及苦难接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接纳、存在盈实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Q中积极应对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绪宣泄坊”构建联合亲情支持心理干预可提高青少年抑郁症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服药依从性,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增加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提高其生活质量。
    • 田佳荣; 孙敦保
    • 摘要: 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刻不容缓,但目前国内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诊断无统一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是治疗抑郁症常见方案,但抗抑郁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直是家长难以接受的问题。舍曲林片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不良反应比其他类抗抑郁剂少,且用药耐受性较好[1]。感觉统合是指大脑根据不同的感觉通路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其作为增强患者感觉协调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新兴训练方法,已在儿童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2]。本研究期望通过感觉统合联合舍曲林片提高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 华大萍
    • 摘要: 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护理疗效,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家庭功能的关系。选择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7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实验组采取家庭干预方式,分别采取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家庭功能;采取HAMD-17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总有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FACESⅡ-CV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干预中,发挥患者的家庭功能,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治疗干预效果。
    • 徐莉; 赵锦涵; 金于雄; 付会佐; 元静; 王新; 杨建中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80)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50)。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和相关障碍筛查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来进行心理因素的调查评估,采用IITC电子Von Frey测痛仪器进行皮肤压痛阈值的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高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CDI总分、皮肤压痛阈值均低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判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AUC分别为0.724、0.618,两者联合检测后,对应的AUC为0.767。结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英
    • 摘要: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在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司徒玉仪
    • 摘要: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医学应对方式、抑郁、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责、幻想及退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定期复查、康复锻炼、遵医治疗依从性和干预方法、干预效果及服务态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能改善医学应对方式,降低抑郁水平,能提升患者运动功能,获得较高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邱吉明; 申璎; 吴乔; 袁其清; 匡小龙
    •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并网络成瘾患者接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8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并网络成瘾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安全性评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CIAS-R评分、HAMD-17评分、HAMA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治疗2、4、8周后CIAS-R评分、HAMD-17评分、HAMA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并网络成瘾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更有助于改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患者对网络的渴求度。
    • 高丽娟; 黄飞兰; 吴小霞; 廖凤芹; 谌祥兵; 李雪丽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及其效能。方法:收集26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社会心理因素评估及血浆皮质醇及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检测;接受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随访2年,以复发或症状加重定义为预后不良并将入组者分组;筛选具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及生物学特征变量,并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预后因子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共18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预后不良组95例,预后良好组90例。两组性别、莱顿抑郁敏感性量表(LEIDS)及功能失调态度量表(DAS)评分、血浆皮质醇及DHEAS水平、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OR=0.325)、LEIDS(OR=1.026)、DHEAS(OR=0.994)、皮质醇(OR=1.089)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青少年抑郁症预后不良的C-index为0.715,校正曲线显示绝对误差为0.019。结论:性别、血浆皮质醇及DHEAS水平、LEIDS及DAS评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生物学和非生物学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