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霍克海默

霍克海默

霍克海默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880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法商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等;霍克海默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培、方晶刚、殷华成等。

霍克海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1.1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880 占比:98.84%

总计:18090篇

霍克海默—发文趋势图

霍克海默

-研究学者

  • 李晓培
  • 方晶刚
  • 殷华成
  • 王凤才
  • 伍建军
  • 刘月1
  • 吴友军
  • 周穗明
  • 岳婷婷
  • 张一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嘉莉
    • 摘要: 马克斯·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人,力图通过跨学科的社会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全面批判。工具理性批判是霍克海默在考察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启蒙和理性并未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是以工具理性为手段对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实施压抑和控制,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对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霍克海默还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延伸到了文化消费领域,控诉了藏在文化工业背后的极权政治。
    • 荆蕙兰; 贾颖
    • 摘要: 霍克海默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批判精神,从商品性、支配性、欺骗性、单一性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实现了由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到文化批判的飞跃。霍克海默文化批判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上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建树和局限性,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剖析霍克海默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对于反思我国文化建设和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 《批判理论论争——与阿克塞尔·霍耐特的交锋》①,为庆祝霍耐特教授七十寿诞所作,于2020年10月正式发售,出版之后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集汇集了当代批判理论最为标志性的作者,从Raymond Geuss到Seyla Benhabib,再到如今仍然活跃在法兰克福大学的新生代学者如Rainer Forst,Christoph Menke等。这种与霍耐特的多重学术关系,意在向其“启迪、指导与友谊”(inspiration,mentorship,friendship)致敬——与霍克海默、阿多诺所代表的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不同,当代批判理论无论在方法、概念与政治介入都表现出极强的“复数性”。
    • 李乾坤
    • 摘要: 霍克海默的帮会理论对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主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法兰克福学派面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变化所进行的国家资本主义研究,和美国工人运动在当时的特殊情况,是帮会理论形成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帮会理论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理论的推进,它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运动转变为垄断性的保守力量,帮会在本质上从属于发达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构,而这种统治结构的内在逻辑即自我保存原则,帮会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联合的不可能。帮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哲学、文化研究之间的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的中介。但霍克海默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拒斥及其与实践的距离,导致了帮会理论必然坠入悲观主义的困境之中。
    • 赵彧博
    • 摘要: 进入20世纪以后,东西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产生了不同的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表现。马克思主义的形象在东西方呈现出不一样的两种状态,在东方是以一种政治手段、政治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而在西方则犹如一把钢刀毫不留情地刺破资本主义的伪善面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以霍克海默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下,开始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遇到问题的同时进行自我的修正和调和,使得马克思所预想的资本主义将面临的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面临着理论层面的问题与现实层面的问题,其次进行解决的关键不是马克思主义是否依旧适用于对当下社会的批判,而其侧重点在于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核心问题。
    • 张新朋
    • 摘要: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补充,是实践批判原则在意识形态批判中的运用.霍克海默基于辩证哲学方法,由反对形而上学的体系出发,一方面批判唯心主义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而抽象地谈论理性,另一方面批判唯物主义机械地把理性看作是某种物质本原的附属品.这种内容与形式看似冲突的批判,恰恰是其"开放的辩证法"的体现.既可以克服唯心主义的理性批判的脱离实际的弊病,又能避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批判的僵化.霍克海默在否定和批判意义上的"社会批判理论",用以清除意识形态遮蔽,并试图突破和超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感性意识.而理性究竟如何恢复其独立自主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张倩
    • 摘要: 霍克海默基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继承与发展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理论并构建出社会批判理论体系.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决裂传统理论,分析"独裁国家",主张"启蒙辩证法",探究人本身.评析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否认的是其理论的先进性以及对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发展的导向作用,当然在对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也有着不足之处,存在着瓦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问题.
    • 崔晓棠
    •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文化也被纳入工业化生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由此提出“文化工业”理论。在他们看来,“文化工业”具有一致性、强制性、利益化、消遣性、欺骗性等特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并未看到大众文化满足民众休闲娱乐需求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论是背道而驰的。借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我们看到当前中国大众文化存在缺乏独创精神、过度娱乐化、低俗倾向明显、缺乏深度理解等问题。要发展好中国大众文化,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加大民众教育引导力度、加强文化领域监管。
    • 张雨生
    • 摘要: 由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思想和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启蒙自我毁灭的现状和原因,因此不少学者认定《启蒙辩证法》对待启蒙的态度是绝对否定和悲观的。但是,透过《启蒙辩证法》的深层逻辑,我们可以揭示出其中一个隐而不显的积极的启蒙概念。这是一个以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为基础、认识到主观理性的有限性并强调非同一性与特殊性的肯定启蒙概念。就此而言,《启蒙辩证法》既是对启蒙的自我反思,也是对它的积极救赎,它仍然能够给予我们开辟新启蒙道路的重要启示。
    • 赵千帆
    • 摘要: 批判理论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接受不只是出于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危机,还基于批判理论开创性的理论策略,即:以"分科判教"的方式,将精神分析尤其是无意识理论,以及历史哲学、社会理论和心理学,重新部署于一个辩证的张力场中,让它们对其各自的同一性倾向相互校正,从而使各种理论在总体化的科学图景中保持批判的激进性.精神分析在霍克海默这里开启出了一种批判的病理学,它对社会历史中介下的"人类力量"的病理性考察,有助于破除自由主义的个体人格理论并重新规定个体在社会中的历史处境和推进历史的潜能.对阿多诺来说,精神分析理论使得韦伯-帕森斯式(以及后来的哈贝马斯)的合理化社会理论构想始终会受到个体心理学尤其是无意识因素的挑战,迫使理论家保留对个体身上无法还原的自然历史因素的关注.这种自然历史因素与真理性内涵的内在关联,由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展开,并同样借用了精神分析关于身体、创伤和恐惧的理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