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达产品

雷达产品

雷达产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2424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广东气象、干旱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雷达产品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冬梅、刘磊、刘银焕等。

雷达产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4244 占比:99.92%

总计:224425篇

雷达产品—发文趋势图

雷达产品

-研究学者

  • 黄冬梅
  • 刘磊
  • 刘银焕
  • 张一平
  • 曹刚
  • 莫益江
  • 郑芬
  • 郝建平
  • 陈红霞
  • 丁建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坚莲; 汤中明; 黄恩恩; 蒋玉凤
    • 摘要: 利用梧州市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分析2014-2020年发生在梧州市的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大暴雨与45dBz以上的强回波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发生短时大暴雨时,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50dBz,45dBz以上的强回波持续时间基本在50min以上;(2)质心高度在2km以下,且维持时间10min以上的低质心强回波容易形成暴雨;(3)强回波和辐合区相结合易形成大暴雨,与逆风区辐合区关系最密切,占6成多;(4)强回波带和列车效应相结合易形成大暴雨:回波带上单体或回波团的移动方向和回波带走向一致易形成大暴雨;(5)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出现大值的时间对大暴雨预报预警有指示意义。
    • 刘俊卿; 廖晓坤; 陈英英; 强德厚; 莫沙
    • 摘要: 利用CINRAD/CD雷达产品和FY-4A卫星数据及云特征量产品,结合地面、Micaps环流场和探空等资料,针对2018年6月17日青藏高原那曲中东部一次强天气过程综合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结构特征,探讨了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受500 h Pa高原槽和地面切变线共同影响,午后地面增温使得那曲中东部对流冷云单体发展,在其东移过程中不断与新生对流云合并加强,导致那曲市区和索县出现降雹。(2)冰雹出现区域与云顶亮温<-50°C区域及冰雹云移动路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冰雹落区在TBB值低于-50°C的负中心内。(3)高原冰雹云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垂直液水含量、垂直液水含量密度和回波顶高在降雹前均出现陡增,降雹结束前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冰雹粒子的发展;高原地区垂直液态水含量密度较低,强对流发展也相对较弱,难以产生强冰雹天气。(4)高原冰雹云具有粒子有效半径和云光学厚度较大的特点,符合高原农牧区冰雹云FY-4A卫星云特征参量的监测预警指标。(5)高原冰雹云较低的晶化温度使云体具有深厚的过冷水层,为冰雹增大提供了充分的环境。
    • 雷瑜; 黄武斌; 黎倩; 黄玉霞; 张君霞; 刘娜
    • 摘要: 利用2008—2017年甘肃省河东地区自动气象观测站冰雹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收集到的符合标准的河东地区75个冰雹个例进行中尺度诊断,按照主要影响系统分为3种冰雹天气类型,对3种冰雹天气型雷达产品的统计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典型个例进一步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3种冰雹天气型下,多普勒雷达产品的最大反射率因子(Z_(max))及其所在高度(H Z_(max))区别较小,Z_(max)均大于50 dBZ,对应H Z_(max)也在2.0 km以上;回波顶高(ET)、核心区厚度(H)、45 dBZ以上质心高度(H_(45 dBZ))、风暴体大于等于30 dBZ所在最大高度(TOP)、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VILD)存在明显差异,西北气流型的H、H_(45 dBZ)、TOP和VIL较高,低槽型的ET和低涡型的VILD较低;3种冰雹天气型出现回波悬垂的频率均在61.0%以上,低槽型出现三体散射和旁瓣回波的频率分别为35.5%、48.4%,而出现有界弱回波区的频率为12.9%,西北气流型和低涡型出现有界弱回波区的频率均达38.5%;三体散射和旁瓣回波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报时间提前量,提前量平均18 min,最大30 min。
    • 高建飞; 李霞; 熊凯; 吴新星; 王立斌; 刘晓倩
    • 摘要: 2022年3月31日,务川县成功开展一次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及时抗旱减灾。利用自动站分钟雨量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区域对比分析方法,对此次人工增雨效果分析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了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作业前、后3 h内雨量,统计得到作业效果值为1.28,正效果;作业增雨值为2.4 mm,相对增雨18.3%,总雨量增值161500 m^(3)。选取合反射率因子、差分相移率、回波顶高等产品作业前、后有关参数不同时间点的物理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的相关参数在作业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催化在作业后约10~20 min内发挥作用并达到最强,影响区的反射率因子、差分相移率、回波顶高的增大率及强值中心大于对比区的值,催化作业对增加地面降水的效果显著,统计效果得到云物理现象验证。
    • 甄雅鑫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临河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探空等资料,对2016年6月3日午后发生在五原县的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过程属于高空蒙古冷涡伴随低槽及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的抬升,配合上冷下暖的环境场,为该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条件;正涡度区和大片辐合区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五原县上空上干下湿的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较大的CAPE值、K值、合适的0°C和-20°C的高度层及强烈的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加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多普勒雷达产品表明,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及其密度、最大反射率因子、冰雹概率及强冰雹概率值、中气旋、逆风区、低层的弱回波区、中高层悬垂回波、弓形回波等都对冰雹天气的监测、识别和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该研究为冰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与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易田; 何春辉; 李文英
    • 摘要: 通过对2010—2018年黔江雷达资料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部分共同特征,并以此作为雷达自动报警的阈值判据;以雷达基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雷达回波进行二值化处理,均值滤波、开启运算、闭合运算,采用区域生长法分离出单个回波联通区域,并对每个回波联通区域的特征进行自动分析计算,实现雷达回波自动识别、跟踪和预警,有效提高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能力.
    • 李雨阳
    • 摘要: 选取2020年7月3日20时-4日20时的气象资料,从天气形势场、卫星云图、温度对数压力图、湿度条件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和研究,阐明了造成此次对流天气的条件,加之以往工作经验,判断出可能有冰雹出现,组织和实施了人工防雹作业,对作业情况作了介绍.
    • 孙宝利; 孙可; 杨晓彤; 张旭
    • 摘要: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气象资料和CPAS平台提供的卫星反演产品,雷达数据产品,探空数据产品,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结合GRAPES、EC等数值模式和云模式预报产品,从作业需求、天气形势、云系结构、增雨潜力分析、作业方案设计、作业实施跟踪指挥、作业效果评估等方面,总结与分析了阜新地区2019年5月26日降水天气过程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表明,CPAS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及业务产品为市、县级人工增雨作业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 吴丹; 王静岩; 郭佰汇; 孙莹; 徐一丹
    • 摘要: 利用朝阳地区138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1—2020年发生在朝阳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得出朝阳地区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6—8月,7月出现次数最多;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活跃时段为15:00~23:00,主峰值出现在17:00前后,午夜04:00为短时强降水的次峰值.结合朝阳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短时强降水进行分析,将雷达产品按照回波特征分为3类,分别统计得出不同雨强对应的雷达产品短临预警指标.
    • 杨宇; 付昭光
    • 摘要: 利用Micaps系统,对邵阳市2020年5月14—15日常规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并对各家模式预报检验分析,以期为相似天气系统演变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