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计
雨量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6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7891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气象与环境科学、气象、气象科技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底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术交流会等;雨量计的相关文献由1773位作者贡献,包括舒大兴、张敏、禹胜林等。
雨量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891篇
占比:99.30%
总计:28089篇
雨量计
-研究学者
- 舒大兴
- 张敏
- 禹胜林
- 周在伟
- 张朝
- 张永立
- 杨垒
- 叶小岭
- 李强
- 杨运
- 行鸿彦
- 陈昕
- 刘九夫
- 吴卫平
- 廖敏涵
- 廖爱民
- 李博
- 王加虎
- 刘晓阳
- 姜广旭
- 张建清
- 彭恩文
- 李丽
- 柴军
- 王佐鹏
- 高旗远
- 唐慧强
- 张勇
- 张栋
- 李柏
- 李薛刚
- 梅雪梅
- 王妞
- 田野
- 翁益松
- 胡庆钢
- 赖亮
- 赵伟
- 郑媛媛
- 郑锦涛
- 马岚
- 严建华
- 傅云飞
- 刘宏伟
- 刘家棣
- 刘玉
- 叶子祥
- 宏瑾靓
- 张亚萍
- 张健
-
-
陈根华;
莫正威
-
-
摘要:
针对雨量雷达的“测不准”和雨量计的“测不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的融合置信处理算法,并定量分析了雨量雷达降雨数据的相对置信度。首先对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再以标准化后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为辅变量,以雨量计雨量数据为主变量,通过协克里金方法实现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雨量计数据与雨量雷达数据的融合。该算法在数据层实现了雨量计雨量数据与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的融合,并利用相对置信度分析了算法的适用性与稳健性。实测数据与仿真试验验证了融合处理算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为工程应用上雨量雷达探测降雨提供了理论指导。
-
-
姚宇;
禹胜林
-
-
摘要:
针对目前常用机械式雨量计存在的自身缺陷以及光学雨量计灵敏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基于光散射原理的雨量计灵敏度的方法。通过分析散射理论基础,建立了散射光强、散射角度与体积的函数关系,并且仿真了其函数关系,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研究不同波长以及不同角度对散射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偏移入射光方向的45°~50°之间放置光电探测器及光源选择650 nm波段的单色红色激光,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
-
张亚萍;
黎中菊;
翟丹华;
张勇;
邱鹏;
黎春蕾
-
-
摘要:
以花林流域发生的2次洪水过程为例,对雨量计观测记录插值得到的降水分析场(Ps)和雷达联合雨量计估计的降水分析场(Pr)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不同来源降水场对流域面雨量计算和流域水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计稀疏或分布不均匀,可能会漏测强降水中心,导致不同降水场计算的面雨量存在较大偏差;不同来源降水分析场的差值场(Pr-Ps)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无雨量计观测的地区是否发生了强降水,有助于判断这些地区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导致一次洪峰的所有强降水风暴的发生位置、演变和移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流域的水文响应,需要重点监测强降水雨团沿流域汇流方向的移动.
-
-
刘莉娟;
黄天福;
蒋仕华;
林小杰;
陈昌文
-
-
摘要:
本文采用VB语言设计开发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系统,该软件具有全天候自动运行功能,可自动计算、统计、对比检验,输出天气雷达探测区域内估测降水量.可以自动生成图文兼具的Word格式的供天气预报部门做出准确的气象服务材料,服务于当地水文、水利、国土自然资源局等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系统弥补自动雨量站布局不足的缺点,实时得到具有业务应用价值的高分辨率定量估测降水资料,为精细化预报服务及强降雨积涝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
-
王金平;
吴炎成;
聂永来
-
-
摘要:
通过船载自动气象站雨量计记录的两个航次高分辨率降雨资料,对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海上降雨的频率、强度和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两个航次中,热带辐合云系是造成高强度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海上有降雨的天数约占45.2%,以阵性降雨为主,从凌晨4点到下午15点下阵雨的概率相对较大。结合自动气象站同步记录的其他气象要素和船载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一次典型海上降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降雨期间会有明显的能见度下降,大气温湿度和海表皮温也会在降雨期间产生明显变化,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出雨区大小、方位和距离。
-
-
李旭东;
王熠熙;
陈嵩;
王云泉;
胡嵩;
张隽威
-
-
摘要:
雨量计是地震监测中的辅助仪器,用于测量大气降水量.北方冬季严寒,固态降水不能被及时有效记录,且在融化过程中可能会凝结在雨量计传感器中,造成传感器不能记录甚至被冻坏.为此设计一种加热装置,通过加装智能识别、桶内加热器、延时等装置,对现有非融雪式雨量计进行改造,将固态降水有效转化为液态降水,从而得到降水量的真实记录.
-
-
蔡钊;
刘九夫;
廖爱民;
廖敏涵;
刘宏伟;
王欢;
马涛;
卓鹏
-
-
摘要:
利用雨滴谱仪对2019年5—10月和2020年6—7月的雨滴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验场内0.1mm和0.5mm分辨率的雨量计观测数据对比,得到雨滴到达地面时的尾速、直径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征,并探究不同雨强范围雨滴直径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5—10月出现频率最高的是0.5 mm左右直径雨滴,占比超过20%,0.7 mm直径以下的雨滴占比约为65%;在中雨、大雨雨型情况下,雨滴直径直方图的"双峰"较为明显,但随着降雨雨强的增大,在暴雨雨型下有可能出现"三峰"的情况,而在小雨雨型时更容易出现"单峰"现象;2019年5—10月和2020年梅雨季,雨强在0.5 mm/min以下的频率超过90%,这要求雨量计在出厂标定时必须在小雨强下进行.
-
-
黄乐琦;
冯国华
-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雨量计分辨率对降水测量的影响,在东兴水文站观测场进行了两种雨量计的对比试验.通过介绍JDZ05-1型翻斗式雨量计与HY.JFZ-03型磁致伸缩液位式雨量计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2020年两种雨量计自记雨量值,结果表明:两种雨量计自记值拟合度高、相关性好,资料误差在允许范围内;HY.JFZ-03型磁致伸缩液位式雨量计分辨率更高,记录的雨量总值比JDZ05-1型翻斗式雨量计大,更能反映实际的降雨过程.
-
-
展小云;
赵军;
税军峰;
赵向辉;
郭明航
-
-
摘要:
为了精准刻画降雨过程特征,研制了一种具有野外复杂条件下普遍适用的全自动称重式雨量计,该仪器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A/D转换芯片对称重传感器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获取分辨率为0.01 mm的分钟级别的降雨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雨量计测量标准差为0.02 mm/min,测量准确度最高为98.67%,说明该仪器监测精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称重式雨量计分辨率高,对微小雨滴反应灵敏,使得其监测结果较翻斗式雨量计大.此外,利用称重式雨量计在王东沟小流域进行野外自然降雨观测,发现该小流域自然降雨集中在5-9月,主要以次降雨量≤5 mm的降雨为主,而次降雨量为>10~25 mm的降雨对降雨总量贡献最大.该仪器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降雨全过程,可为提高降雨监测技术的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提供参考.
-
-
贺文轩;
栗文韬;
李亚群;
张万鹏;
沈敬伟;
马祯;
徐成伟
-
-
摘要:
基于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风雨监测设备测量原理,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异常测量数据特征,提出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雨监测设备现场核查技术.通过相关性检验、差异性检验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风速风向计核查,研究上罩式核查设备进行压电式雨量计核查,基于数据对比分析进行微波式雨量计核查.对风雨监测设备现场核查技术在某线路监测点、某试验场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现场核查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异常监测数据、完成设备核查.
-
-
徐可文;
王振华;
范秀平;
王军平;
裴克丽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利用山西省观象台2004-2011年的自动雨量计与虹吸雨量计的降水资料,对降水自记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由于两种仪器本身的测量特征所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规律,总结出不同强度降水可能造成的误差范围,以及不同强度降水的误差分布特征,为现行测报业务提供降水量质量控制的科学依据,得出订正公式和不同强度降水的误差范围;对现有自动站的雨量计在短时强降水的数据提供误差范围,分析了不同雨量计记录降水的特征,仪器出现误差的原因,及采集的优缺点,应用于需要应用的其他相关部门,本文提出此方法,意在提供一种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分析本地,由于不同雨量计与不同强度降水产生的误差计算订正范围的方法,为降水预报、城市排水设施、防洪抗灾,安排工农业生产等,提供客观的气象数据参考.
-
-
丁昌言;
王永东;
张文兴
- 《全国水文监测新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PGC10型移动式雨量计率定仪是雨量计进行现场率定与校准的新型仪器,本文介绍了其工作原理、校准与精度测试,给出了现场对各类降水量仪器(传感器)进行率定、校准的标准和实例,指出了雨量计现场率定中的注意事项,以便后续使用单位能够更好地进行雨量计的现场率定与校准.
-
-
王世坚
- 《2015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台湾的"中央气象局"气象仪器检校中心为提升雨量计校正设备能力,并改善原有设备操作耗费较多人力的状况,在工业技术研究院量测技术发展中心的协助之下,完成一套新型雨量计校正雏形系统的建置,此系统不但扩增雨量计校正范围及量测准确度,并导入自动化批次校正作业功能.新一代雨量计校正雏形系统为国际创新设计,以流量计为标准件,采用可变式定水头流量控制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设备雨强,并具有极佳的校正雨强调整能力和稳定度,新型设备的雨量计校正范围可达5mm/h至400 mm/h,这将大幅提升检校中心的雨量计校正能力,并可节省人力需求.本文将介绍雏型机外观、雏型机人机接口及操作流程及雏型机流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测试方式等.
-
-
卢新玉;
魏鸣;
王秀琴
- 《南大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降水是地球水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气象、气候和水文学意义.目前对于降水的测量主要有雨量计、雷达估测、卫星反演等三个探测手段.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传统地面气象站点实测的单点数据,不能有效地反映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而通过雷达反射率估测降水又受到地物阻挡、充塞效应等影响制约,卫星反演降水产品是获取大面积区域降水量的唯一有效手段.
-
-
ZHANG Yue;
张岳;
YANG Jun;
杨军;
ZHANG Weiquan;
张维全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通过对在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区域降水量研究方面广泛使用的Z-I关系最优化处理法进行的深入分析发现,使用该处理方法存在两个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其判别函数的推理基础不坚实,需对该判别函数的科学合理性进一步探讨;另一个问题是该处理方法所提供的寻找判别函数达到最小的方法有必要进行改进,否则将对最小值点的精准确定有一定影响;针对上述发现的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Z-I关系最优化处理法的衡量标准,建立了新型的判别函数,同时提出了寻找新型判别函数达到最小值的改进计算方法变步长循环计算法.
-
-
-
-
刘晓阳;
杨洪平;
李建通;
李柏;
赵坤;
郑媛媛
- 《江苏省气象学会2010年气象科技发展论坛》
| 2010年
-
摘要: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一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分辨率1*1平方公里,适合省市一级业务台站使用.过去3年的数据评估表明:校准雨量计数量和估测精度有明显正相关,校准雨量计数越多,降水估测精度越高.2003年的小时降水估测误差约40%,过程降水量的估测误差小于20%;雨量计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时段越长,降水区域越大,降水估测的精度也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