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3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1263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通报、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第三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等;集落刺激因子的相关文献由1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凤、汪涛、石远凯等。
集落刺激因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263篇
占比:98.34%
总计:31790篇
集落刺激因子
-研究学者
- 孙国凤
- 汪涛
- 石远凯
- 王宏伟
- 孙关林
- 朱德煦
- 李静
- 王昌梅
- 贺福初
- 郑钦岳
- 陈玉春
- 鞠佃文
- 伊娃·维瑟
- 凌明圣
- 刘超
- 吴文
- 周兴军
- 安德烈亚斯·沃尔夫
- 宋欣
- 张瑜
- 张鸿来
- 托拜厄斯·劳姆
- 文勇
- 斯蒂文·泽曼
- 曹雪涛
- 朱洁
- 朱莉娅·赫普(尼亨克尔)
- 李政海
- 李继东
- 李钟守
- 杨桂云
- 桑德拉·布鲁克梅尔
- 王惠欣
- 王椿
- 王洪斌
- 王爱霞
- 王绮如
- 瞿成奎
- 秦浚川
- 董爱华
- 西尔克·佩奇(尼米特尔斯特拉斯)
- 赵俊
- 金磊
- 陈磊
- 马大龙
- 黄岩山
- J·B·博克
- 储淳
- 冯艳
- 刘丽
-
-
葛晓华;
赵小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沙利度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病态造血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自2014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MDS患者为研究总体,行便利抽样法选择60例于收治期间行输血、抗感染及诸如促红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等细胞因子治疗效果不佳的MDS开展研究,按完全区化原则设立对照组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地西他滨(DAC)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血象相关指标、病态造血改善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观察组ORR为51.61%,与对照组的26.67%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总生存时间率为63.33%,相较于对照组的36.67%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沙利度胺治疗,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疗效更为确切,且可改善血象指标,拥有一定T1率,且预后转归表现较好。
-
-
林鸿溢;
冯洋;
龙妮娅;
出良钊
-
-
摘要:
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以及术后联合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免疫微环境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作为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等)是调控微环境免疫抑制性的重要一环。因此,探究胶质瘤中存在的相关细胞因子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是进一步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键,并有望为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生命,甚至治愈脑胶质瘤提供新的方法及思路。
-
-
石山平;
黄惠雪;
杨明;
王莉
-
-
摘要: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集落刺激因子(CSF)、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A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治疗),各37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EOS、CSF、ECP、ICAM-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评分及EOS、CSF、ECP、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AR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通过拮抗EOS、CSF、ECP、ICAM-1等多种因子来阻止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快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且不良反应轻微。
-
-
党美佳;
张小用;
李静
-
-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年升高,现已是65岁以上患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发病机制复杂。细胞因子是一类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和趋化因子(CK)等。现就这些细胞因子在nAM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MD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
-
涂冲智;
李昱辰;
林建
-
-
摘要:
试验旨在建立猪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真核表达体系,应用表达的2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猪树突状细胞并检测其细胞功能.首先构建GM-CSF和IL-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上进行表达验证;其次应用表达的2种细胞因子诱导猪骨髓源和血液源单核细胞;最后分别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猪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CD1a、SLA-Ⅱ和SWC3a,并进行树突状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功能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2种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GM-CSF和IL-4.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因子诱导的单核细胞培养3 d后有聚集现象,6 d时可观察到典型的树突状突起.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表达的细胞因子可成功诱导猪骨髓源和血液源单核细胞转化为树突状细胞,其SWC3a+/SLA-Ⅱ+和CD1a+/SLA-Ⅱ+双阳性比例显著提高,与商品化细胞因子处理组没有区别.细胞吞噬试验发现,表达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状细胞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吞噬能力.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猪重组蛋白GM-CSF和IL-4的方法,并联合应用2种重组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获得猪骨髓源和血液源单核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猪树突状细胞与各种病原微生物作用奠定基础.
-
-
-
-
-
-
杨旭初;
王怀璋;
刘怀民;
张新峰;
张怀宝
-
-
摘要:
目的:探究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SF、TNF、IL-2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患者,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顺铂化疗方案,并给予常规预防化疗毒副反应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直接灸四花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d.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SF、IL-2、TNF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体力状况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SF和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CT-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amofsky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FACT-L评分和Karnofsk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失眠、白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灸四花穴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血清CSF、IL-2水平,降低血清TNF水平,减轻患者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刘旭;
李殿俊;
许祥裕;
于萍;
张春艳;
刘巍
- 《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对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白鼠体内外实验的方法,对小白鼠化疗后血细胞降低给予rhGM-CSF观察其生物学作用,并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rhGM-CSF对化疗后小鼠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升高作用,于化疗前给药对骨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rHGM-CSF体内外实验均能刺激骨髓细胞增殖,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
-
-
巨长丽;
方志杰;
刘崇刚
- 《2002年全国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学术交流会》
| 2002年
-
摘要:
人GM-CSF(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hGM-CSF)是集落刺激因子的一种,对hGM-CSF活性的研究可以分为五大类,表达,PEG修饰,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纯化.本文对有关这几方面的研究作了一下总结,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
-
-
-
-
-
Jiang Yue;
蒋玉娥;
Hu Zedong;
胡泽东;
Zhong Zhaoming;
钟兆铭;
陈雪;
李磊;
费继敏;
李晓江;
孙传政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计数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负相关的原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年间收治的42例A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存档蜡块中CSF1、EPO、IL-6和IL-11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rn 结果:42例ATC组织中CSF1、EPO、IL-6和IL-11阳性率分别为69.0%、69.0%、83.3%和71.4%;生存分析提示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的预后负相关,相关性分析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而EPO和IL-6与ATC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n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负相关因素可能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分泌CSF1和IL-11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
Jiang Yue;
蒋玉娥;
Hu Zedong;
胡泽东;
Zhong Zhaoming;
钟兆铭;
陈雪;
李磊;
费继敏;
李晓江;
孙传政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计数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负相关的原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年间收治的42例A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存档蜡块中CSF1、EPO、IL-6和IL-11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rn 结果:42例ATC组织中CSF1、EPO、IL-6和IL-11阳性率分别为69.0%、69.0%、83.3%和71.4%;生存分析提示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的预后负相关,相关性分析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而EPO和IL-6与ATC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n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负相关因素可能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分泌CSF1和IL-11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
Jiang Yue;
蒋玉娥;
Hu Zedong;
胡泽东;
Zhong Zhaoming;
钟兆铭;
陈雪;
李磊;
费继敏;
李晓江;
孙传政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计数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负相关的原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年间收治的42例A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存档蜡块中CSF1、EPO、IL-6和IL-11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rn 结果:42例ATC组织中CSF1、EPO、IL-6和IL-11阳性率分别为69.0%、69.0%、83.3%和71.4%;生存分析提示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的预后负相关,相关性分析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而EPO和IL-6与ATC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n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负相关因素可能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分泌CSF1和IL-11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
Jiang Yue;
蒋玉娥;
Hu Zedong;
胡泽东;
Zhong Zhaoming;
钟兆铭;
陈雪;
李磊;
费继敏;
李晓江;
孙传政
- 《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计数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预后负相关的原因.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年间收治的42例A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存档蜡块中CSF1、EPO、IL-6和IL-11表达水平,探索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rn 结果:42例ATC组织中CSF1、EPO、IL-6和IL-11阳性率分别为69.0%、69.0%、83.3%和71.4%;生存分析提示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的预后负相关,相关性分析CSF1和IL-11的表达与ATC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而EPO和IL-6与ATC患者预后及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n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负相关因素可能与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分泌CSF1和IL-11有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
-
-
-
-
-
-
- 李欣越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9-0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红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通过对红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亚克隆和末端改造以及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把两个基因通过一段多肽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表达质粒,将其转化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并得到了高效表达。该融合蛋白具有红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双重活性,与相同剂量的EPO和G-CSF单体相比,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本发明EPO的生物活性为1×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