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集流体

集流体

集流体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240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615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与技术交流会、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CBIA 2005中国国际电池学术交流会等;集流体的相关文献由415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起森、张国平、李学法等。

集流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6158 占比:99.80%

总计:66293篇

集流体—发文趋势图

集流体

-研究学者

  • 黄起森
  • 张国平
  • 李学法
  • 梁成都
  • 周明杰
  • 王要兵
  • 李素丽
  • 刘欣
  • 吴凤
  • 周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争兵; 丁瑜
    • 摘要: 抗拉强度影响电解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的使用效能。对正极电解铜箔进行时效处理,然后进行XRD和SEM分析,并测试铜箔的抗拉强度。时效温度和时间对铜箔的抗拉强度都有影响,当二者分别为40°C和24 h时,处理后铜箔的抗拉强度较未处理铜箔提高了13.4%。时效处理过程中铜晶粒的二次取向生长,是铜箔抗拉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苏蓓
    • 摘要: 分别以普通铝箔、腐蚀铝箔和微孔铝箔为集流体,以活性炭材料为电极片活性物质,研究不同的浆料涂布厚度及集流体种类对单体超级电容器内阻、比电容和比能量的影响。用交流阻抗谱、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等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电极片的涂布厚度相同时,微孔铝箔的活性物质负载量最大,并且其内阻最小、比电容最大,说明微孔铝箔与活性物质表面的接触更为紧密;而对于同一种集流体,当涂布厚度为90μm时,组装的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最大。
    • 谢若晗; 吴菁菁; 高翔; 苏荣欣
    • 摘要: 近年来柔性及可拉伸电子器件的逐步应用,对作为其储能设备的电池提出了需具备一定拉伸能力的新要求。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方法来实现电池的可拉伸性,但尚无系统的综述进行总结。本文将可拉伸锂离子电池的实现方法分为通过电池宏观结构设计及采用本征可拉伸材料这两类进行介绍,通过总结具体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本征可拉伸集流体、电极、隔膜、电解质、封装材料等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可拉伸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对其他可拉伸电池体系,包括锂金属电池、锌基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了可拉伸电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及挑战进行了展望。
    • 郭艳云; 张鹏; 郭琴; 王克良; 范佳鑫
    • 摘要: 在酸、碱、卤素等腐蚀性的环境中,电化学测试中常用的测试组件如封装模具、集流体和隔膜等必须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各常用测试组件的材质及耐蚀性,碳基材料、聚烯烃、聚氟代乙烯、铂、钽等具有良好的耐酸碱和卤素腐蚀性能;覆有聚丙烯层的铝塑膜也具有优良的耐酸碱和卤素腐蚀性能,该材料被用于软包电池中;钛能耐碱、5%硫酸和除氟以外的卤素环境。除了耐蚀性,组件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装卸方便等方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有腐蚀性的电化学测试中,优先选用碳基材料作集流体,其次是钽或钛;隔膜采用具有高耐蚀性的聚烯烃材质,如聚四氟乙烯;软包电池模具能耐酸碱和卤素环境,不锈钢材质的扣式电池可耐碱性环境,配有铂片电极夹的电解池耐酸性和卤素环境。
    • 段永利
    • 摘要: 深圳新源柔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柔性”)的“基于先进印刷制造技术的超薄柔性印刷电池”项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组一等奖、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赛总决赛三等奖。该项目针对当前可充电柔性锌电池产业化遇到的锌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少、柔性封装难、锌电池寿命短等问题,通过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锌(Z n)纳米复合技术、印刷生产及柔性封装技术、半固态凝胶电解质及碳纳米集流体技术等,开发的一款高性能可充电超薄柔性锌电池,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物联网、物流快递、智能可穿戴、生物医疗等领域。
    • 李明; 田明伟; 王冰心; 曲丽君
    • 摘要: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纺织基柔性锌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纺织基集流体、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几年试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制备工艺,对纺织基柔性锌离子电池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将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认为:对纺织基柔性锌离子电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 黄岩; 张树鑫; 努丽燕娜; 王保峰; 杨军; 王久林
    • 摘要: 采用原位生长NiS的泡沫镍NiS@Ni(NNF)和铜箔分别作为硫@微孔碳(S@MC)正极材料的集流体,0.4 mol/L(PhMgCl)2-AlCl3+1.0 mol/L LiCl"二代镁锂混合"作为电解液,测试了镁硫电池恒电流和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分析了2种不同的集流体在涂覆相同正极材料下对镁硫电池性能影响的原因.研究发现,采用铜箔集流体的镁硫电池循环后正极极片上观察到明显的裂缝,镁负极表面有分布不均匀的附着物,硫含量略高.采用NNF为集流体时,由于泡沫镍具有缓冲硫正极体积变化的孔道结构,正极极片能基本保持原本的形貌;特别是在NNF上原位生长的NiS可电催化加速多硫化物中间体的转化,减少多硫化物的生成并减缓其穿梭,不干扰镁负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使镁负极极片表面更为均匀,明显改善了镁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王骞; 吴恺; 王航超; 刘文; 周恒辉
    • 摘要: 金属锂由于其高的比容量,低的电极电势和轻质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金属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然而,充放电循环中不均匀的锂沉积会导致严重的体积变化和大量的锂枝晶形成,从而影响了电池的库伦效率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亲锂的三维二硫化锡@碳纤维布复合基底材料,并作为集流体将其应用于金属锂电池上.一者,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碳纤维骨架可以适应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并且有效地降低局部电流密度,从而确保锂的均匀沉积.二者,表面修饰的SnS2层在锂沉积过程中可以形成Li-Sn合金界面层,诱导锂的沉积并降低过电势.最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所制备的复合集流体与金属锂搭配组成的半电池可以在5 mA.cm-2的高电流密度下以>98%的库伦效率稳定循环100周以上.此外,在承载10mAh?cm-2的金属锂后,复合的锂负极无论是在对称电池还是与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实际电池中,均可以在高的电流密度下实现稳定的循环.我们相信这一复合的集流体构建策略对于设计安全稳定的锂金属电池或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 常立民; 林丽; 聂平
    • 摘要: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然而,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反应过程中,锌负极会形成锌枝晶易于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同时,也会钝化生成不可逆产物,导致了电池差的循环稳定性和低的库仑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详细地总结和讨论了当前锌负极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电解液添加剂、基底效应、引入保护层以及锌负极的结构设计等,并对未来高性能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刘洋洋; 王旭阳; 徐谢宇; 王永静; 熊仕昭; 宋忠孝
    • 摘要: 金属锂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密度(3680 mA·h/g)和低还原电位(-3.04 V,相对标准氢电极),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电池负极材料的"圣杯".然而,由锂枝晶生长和对电解质高反应性所造成的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内短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金属锂负极的实用化进展.在实际的电化学体系中,集流体作为金属锂沉积/脱出的基底,其表面性质对锂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负极集流体表面成分以及微结构设计两方面系统总结了多种稳定金属锂负极的界面修饰策略,包括构建亲锂表面、纳米级电子/离子混合导电网络修饰、表面微结构设计等.对集流体界面和结构进行针对性修饰,可以有效调控金属锂的电沉积,推进金属锂负极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中的实用化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