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隧道洞口段

隧道洞口段

隧道洞口段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075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地震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2年技术交流会、第七届铁路隧道年会、2009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等;隧道洞口段的相关文献由43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谙男、郑帅、刘宏宇等。

隧道洞口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751 占比:99.93%

总计:120836篇

隧道洞口段—发文趋势图

隧道洞口段

-研究学者

  • 姜谙男
  • 郑帅
  • 刘宏宇
  • 姜相松
  • 罗国成
  • 董庆波
  • 蔡俊华
  • 高波
  • 任少强
  • 佟显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龙生; 翁贤杰; 熊小华; 刘军
    • 摘要: 为治理隧道洞口段二衬病害,以某隧道进洞口段二衬开裂病害实例,从二衬裂缝分布、衬砌厚度、钢筋间距、仰拱回填等方面分析衬砌病害特征,采用荷载结构法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典型病害断面的弯矩、轴力、剪力和安全系数,评估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研究表明:S0型和S5型衬砌最小安全系数均低于规范要求,运营安全风险较高。针对二衬病害提出了围岩注浆加固、二衬粘贴钢板加固、明洞段拆除重建、过程动态监测为核心的系统处治技术。在隧道洞口段二衬病害处治过程中,累计拱顶沉降、收敛、裂缝发展和边坡位移分别为3.99、2.73、0.82、8.17 mm,变形速率分别为0.069、0.048、0.014、0.143 mm/d,均小于规范规定的监测项目控制标准,证明隧道洞口段二衬病害系统处治系统技术有效,可为类似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 李奥; 张顶立; 董飞; 黄俊; 孙振宇; 孙毅
    • 摘要: 针对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问题,基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从边坡自身的安全性出发分析隧道开挖对边坡的扰动影响,揭示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模式和机理,进一步分析台阶法施工以及管棚预支护措施对于隧道开挖面安全性的影响,验证隧道洞口段长大管棚施作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张拉剪切同步折减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能够真实模拟边坡的失稳;边坡安全性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边坡高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边坡角;隧道洞口段开挖面失稳塌方模式为典型的滑移式失稳塌方,在隧道开挖面前后位置分别形成滑移区和顶部塌方区;隧道洞口段管棚应能够穿过边坡的滑移线,采用60 m管棚超前支护,台阶法和全断面法施工进洞25 m时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392、1.317,此时隧道和边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杨昌能; 刘泽; 彭亚雄; 杨秀锋
    • 摘要: 隧道洞口段施工易引起上覆地表大面积沉降,对洞口边坡稳定产生较大威胁。施工引起的地表累积沉降通常呈现为S型变化规律,选取5种S型曲线(Logistic、Gompertz、Richards、Weibull及MMF曲线)分别运用于黄泥岗头隧道洞口段施工诱发地表沉降预测,分析各单一模型的预测效果。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获得5种曲线的组合权重值,构建组合S型曲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MF模型在5种单一S型曲线中拟合效果最好;通过权重优化得到组合模型,其拟合评价R2及RMSE值均优于单一模型,提高了地表沉降预测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地表沉降预测有效性。
    • 余汉斌
    • 摘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浅埋暗挖隧道洞口段施工的特点,其次说明了浅埋暗挖隧道洞口段施工要点,接着分析了浅埋暗挖隧道洞口段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浅埋暗挖隧道洞口段施工质量的优化策略,最后展望了浅埋暗挖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发展前景。
    • 樊荣; 程强; 赵海松
    • 摘要: 对顺层开挖边坡破坏特征及形成机理的认识是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关键。文中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段开挖诱发顺层滑坡调查及监测,研究顺层滑坡渐进式破坏特征及机理。研究表明,该滑坡呈分区渐进式滑移破坏特征,隧道洞口段开挖是诱发岩体滑动的直接因素,软弱夹层应变软化导致边坡渐进式滑动破坏。基于此,提出发育软弱夹层顺层结构边坡隧道洞口段开挖宜采取预加固措施。
    • 李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监控量测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极大进步,针对某条高速公路上的隧道来说,通过使用此项技术来合理监测其单向出洞的洞口部位,根据实际监测数据来有效判断支护与围岩的稳定性,并及时做出相应的预警,给施工单位制定应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了整个隧道的顺利贯通.
    • 李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监控量测相关技术也取得了极大进步,针对某条高速公路上的隧道来说,通过使用此项技术来合理监测其单向出洞的洞口部位,根据实际监测数据来有效判断支护与围岩的稳定性,并及时做出相应的预警,给施工单位制定应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了整个隧道的顺利贯通。
    • 张航; 彭雪峰; 周扬; 曾文浩; 杨文波
    • 摘要: 重庆某公路隧道为双向5车道城市隧道,洞口段穿越由城市建设回填土组成的松散岩堆体,左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冒顶事故,并出现了大变形、支护开裂、地表裂缝等不良现象。为探究事故发生原因,并验证变更后方案的合理性,首先,对原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分析不同施工方案所产生的洞周位移、支撑结构应力与塑性区等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原方案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施工,支护未能及时封闭成环,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位移,且能够提高隧道洞周变形协调性。2)原施工方案中的初期支护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大拉压力超过结构容许值,同时围岩应力较大。通过对比发现,增大超前加固范围有助于减小初期支护所受的围岩压力、改善支护结构所受应力状态。3)变更后施工方案的土体受破坏区域小,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能够减小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研究成果适用于松散岩堆体地层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开挖。
    • 严健; 蔚艳庆; 何川; 周子寒; 苟昊
    • 摘要: 为有效利用川藏公路行经青藏高原断裂带区域内的地热水资源,建立热冻链接技术解决寒区隧道洞口范围内路面融雪除冰问题,文章依托雀儿山隧道出口,采用地质背景调查和现场试验方式,分析了地热水的成因、特征,在温泉水温度、流速、流量现场测试基础上计算了温泉水供热量,同时计算了路面融雪和除冰需热量,分析了热冻链接可行性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受青藏高原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洞口路面大于10 cm厚积雪累计时间180 d,暗冰时间为210 d;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及北部断裂带主控,雀儿山隧道隧址区温泉群月供热量理论计算在7.627×107~1.320×108 kJ;利用Chapman模型和混凝土热交换管内流体传热模型进行计算,为满足隧道洞口段100 m长、8 m宽路面的融雪和除冰要求,月需热量为3.3×106 kJ及8.25×107 kJ;温泉水按60%利用率计算,依然能完全满足最冷月路面融雪除冰需求;利用温泉水建立热冻链接技术,温泉水热储量丰富,利用高差能保证流量、流速进而省去了泵送设备、节约了电能,余水温度高还可再利用,现场温度测试和计算表明路面融雪除冰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 彭传甫
    • 摘要: 文章基于工程概述,从汪家山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的辅助施工、支护、开挖、围岩量测等几方面入手,总结出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施工技术,对于工程实践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