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隐私关注

隐私关注

隐私关注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252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管理学报、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商业时代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2015年中国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年会等;隐私关注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姝、王刊良、Gerard Cliquet等。

隐私关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9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252 占比:99.01%

总计:10355篇

隐私关注—发文趋势图

隐私关注

-研究学者

  • 杨姝
  • 王刊良
  • Gerard Cliquet
  • 任利成
  • 刘经涛
  • 包格卉
  • 吴丁娟
  • 周扬
  • 周涛
  • 张晓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单孟丽; 付文婧; 张思光
    • 摘要: 基于对网络用户数据素养、隐私关注及其信息披露意向的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1524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网络用户在隐私忧虑和感知收益上的差异,通过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假设检验.研究证实了感知收益和隐私忧虑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作用,网络用户更倾向去计算隐私信息带来的后果而非利益.
    • 佟林杰; 赵怀宇
    • 摘要: 移动互联网凭借其社会化、本土化、移动化的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新模式,而这一模式也使媒体社交用户的隐私保护面临新挑战。本文通过从社交媒体的用户个体、运营商、信息数据、技术保障、第三方监督五个维度研究,认为用户个体(根本动因)和运营商直接影响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关注;信息数据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关注;技术保障、社会监督则起到调节用户隐私关注度的作用。笔者根据影响研究分析,从用户个体、运营商、政府三个主体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促进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和社交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 朱光; 李凤景; 卞淑莹
    • 摘要: 文章在时序演化视角下,探寻隐私关注驱动的智慧医疗使用意愿演化规律,为智慧医疗情境下的用户画像分析和隐私保护提供对策建议。基于信念更新理论将智慧医疗的用户使用行为划分为预备使用、初步使用和持续使用三个阶段,并以保护动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期望确认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隐私关注驱动的智慧医疗使用意愿演化模型。收集有效问卷309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备使用阶段,隐私关注正向影响初步披露意愿,感知严重性、反应效能、反应成本和隐私倾向正向影响隐私关注,自我效能负向影响隐私关注,但感知易感性对隐私关注没有显著影响;在初步使用阶段,初步披露意愿正向影响感知信息控制和感知收益,但对感知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感知信息控制正向影响感知收益;在持续使用阶段,感知收益、感知信息控制和感知风险正向影响期望确认,感知收益在感知信息控制与期望确认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信任在感知信息控制与期望确认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期望确认正向影响满意度,而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 韩啸; 谈津
    • 摘要: 为了澄清隐私悖论是否存在,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判断。本研究使用荟萃分析方法,以我国2011—2021年公开发表文献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隐私保护行为”还是“隐私披露行为”的分析结果都否定了隐私悖论的存在;“行为”比“意愿”更容易产生隐私悖论;当“意愿”及其他因素(感知风险、信任等)作为中介变量时,会导致隐私悖论消失;不同类型的平台与隐私悖论的关联存在差异,社交媒体平台的关联性最高,非社交媒体平台不存在隐私悖论,表明隐私悖论存在边界条件。对隐私保护行为的类型进一步细分发现,不同的保护行为会对隐私悖论产生调节影响。通过分析现有实证研究结论,澄清了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并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供未来研究参考。
    • 兰雪; 宋利
    • 摘要: 研究基于风险认知理论,构建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了社交电商模式下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证明: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正向显著影响,且当放入中介变量风险感知时,隐私关注对购买行为的直接影响依然显著,说明用户对于隐私关注的重视度会影响其在购买时的规避行为,包括更换平台或者减少平台的使用甚至选择放弃交易;隐私关注对风险感知的正向影响显著,风险感知对购买行为的正向影响也显著。即用户对隐私关注越重视,对隐私的风险感知越敏感,进而减弱消费者购买行为。
    • 宋波
    • 摘要: 服务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应用价值通过与消费者的高频互动实现,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消费者被赋予了“服务诉求者”和“隐私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在面对被收集和使用的大量信息隐私数据时,消费者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隐私行为,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隐私泄露和失去数据所有权的担忧会进一步促使其拒绝使用新技术;另一方面,消费者隐私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存在“隐私悖论”现象。在消费者隐私关注视角下,文章构建服务机器人使用中消费者感知收益与风险的隐私心理集成模型,剖析服务机器人使用的收益和风险;基于人机交互,运用隐私计算理论,提出消费者隐私态度、行为之间隐私悖论的分析框架,为未来进一步分析消费者隐私行为形成机制提供方向。
    • 张宇东; 张会龙; 张初兵; 金虹
    • 摘要: 分析社交网络服务中哪些因素驱动用户关注隐私,从主动和被动层面明确隐私关注下的隐私悖论形成机制。经由扎根探索与大样本实证检验,确证了社交网络服务中隐私边界模糊、隐私踪迹易得、隐私传播冲突共同驱动用户的隐私关注;认知乐观偏差性、风险评估滞后性将负向调节相关要素驱动下用户的隐私关注而增进其自我表露意愿,信息类别控制性、边界规则清晰性、平台关系紧密度、技术信任乐观度将正向调节隐私关注下用户的主动自我表露意愿,平台服务依赖性、制度规范约束性将正向调节隐私关注下用户的被动自我表露意愿,由此导致隐私悖论。
    • 李莉; 刘珊珊; 李钟允
    • 摘要: 本研究以用户基本认知心理为基础,对185份消费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消费者隐私关注对网络精准广告态度的影响机制。探索表明,隐私关注对网络精准广告态度产生了消极影响,消费者对精准广告的认知程度与自我效能感在隐私披露风险防范中呈显著正相关,消费者的自我效能感在感知风险、点击意图与网络精准广告之间存在负相关。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在精准广告的背景下,广告人的社会责任和提高用户体验隐私的一些建议。
    • 金燕; 李京珂; 耿瑞利
    • 摘要: [目的/意义]本文从隐私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的因素,为健康类APP服务提供商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服务效果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对24名有健康类APP使用经验的用户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隐私视角下健康类APP用户流失意愿理论模型.[结果/讨论]用户个体、隐私关注、社会环境和隐私计算结果直接影响用户流失意愿;社会环境还通过影响用户个体、隐私关注与流失意愿间关系的强度影响用户流失意愿,与用户流失意愿呈中介关系.
    • 臧国全; 赵炎冰; 张男
    • 摘要: [目的/意义]用户的微信使用行为,涉及使用动机、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三个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以隐私关注为中介变量,使用动机为前因变量,隐私行为为结果变量,构建用户使用微信的APCO模型,设计量表,测度微信用户对这三个变量的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使用动机与隐私关注整体上相关性较弱,但其中的关系保持和信息搜寻动机对隐私关注存在正向影响;隐私关注对隐私行为中的隐私保护存在正向影响,但在使用动机与自我披露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使用动机中的关系建立对隐私行为中的自我披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