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限界

限界

限界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3年内共计826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技术与市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中国铁道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等;限界的相关文献由232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道祥、李经伟、邱绍峰等。

限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25.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618 占比:74.82%

总计:826篇

限界—发文趋势图

限界

-研究学者

  • 丁道祥
  • 李经伟
  • 邱绍峰
  • 崔高峰
  • 李加祺
  • 林凤涛
  • 刘高坤
  • 王健
  • 周明星
  • 姚应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敏
    • 摘要: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发射激光并以螺旋线形式对隧道进行全断面高密度扫描,初步获取隧道表面特征信息,再通过内业分析发射和接收激光信号的强度,可以获得隧道衬砌内表面的影像信息。使用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对隧道状态、病害、限界、变形、收敛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采用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选取杭州地铁5号线一个车站和区间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隧道椭圆度(最大直径)、车辆/设备限界、接触网导高的准确度测试和隧道高清正射影像图、掉块、渗漏水(泥)、滴水等表观病害统计及影像图标注。通过最终数据对比分析,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较好满足地铁隧道全断面扫描的要求。
    • 李威; 戴源廷; 刘斐然; 王雨泰; 魏志恒
    • 摘要: 采用以线激光传感器为基础的动态补偿方法可提高限界检测系统的测试精度。该方法主要使用2台线激光传感器扫描钢轨内侧得到钢轨的轮廓数据,对钢轨数据通过中值滤波进行曲线平滑后,通过钢轨特征提取轨头数据,根据带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找出钢轨轨头特征点,再进行坐标转换后,计算出实际限界数据在标准限界中的位置。通过与现场的实际比对,证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限界检测精度。
    • 周晓根; 姚应峰; 吴章科; 李威
    • 摘要: 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1号线是国内首条全线采用独立路权型式的有轨电车线路。本文介绍了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1号线限界设计的特点及创新,主要包括工程的特点,车辆轮廓、车辆限界及设备限界的包容性设计,高架、盾构、明挖区间、车站的限界设计及管线敷设。高架区间建筑限界,主要分析了线间距的确定及利用电缆槽作为疏散通道的可行性;盾构区间建筑限界,创新性制定了国内首条有轨电车盾构隧道的建筑限界及疏散平台的设置方式。明挖区间建筑限界,提出利用明挖隧道行车方向左侧的隧道地面空间进行人员疏散的方案。车站建筑限界,分析了车站站台板及屏蔽门限界制定须考虑的因素。以供类似项目设计时参考。
    • 张绍光; 陈明达; 张海涛
    • 摘要: 本文基于出口新西兰宽体木材集装箱研究成果,落实公转铁运输模式国家战略,针对国内木材运输特点及要求,结合N17系列平车提出了宽体木材集装箱运输模式装载方案、进行了限界、强度、性能等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工程应用应注意事项。
    • 徐建新
    • 摘要: 针对DF7型内燃机车在驼峰调车场作业时,机车走行部与驼峰减速器在界限方面存在碰撞隐患问题,从机车设计尺寸、减速器限界标准和限界检查器的维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 张明阳; 颜鑫鑫; 赵增闯
    • 摘要: 导轨式胶轮系统车辆(Rail-guided Rubber-tyre Rapid Transit,简称RRT)作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新产品,具有低噪声、低振动、经济、便捷、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RRT采用独特的胶轮走行导向技术,其走行部不同于传统城轨车辆的钢轮钢轨系统。因此,国内外目前还没有针对RRT限界计算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限界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性技术规范,关系着工程的规模、投资及建成后运行的安全问题。为便于RRT技术推广应用,有必要对RRT限界相关计算进行研究。本文根据RRT特有的结构特点,借鉴地铁车辆动态包络线的计算方法并参考其他城轨车辆现有限界研究成果,对RRT限界计算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正常工况和典型故障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方法,对RRT车辆设计、限界计算校核、站台设置校核、限界标准制订、工程建设等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王猛; 狄谨; 陈民武; 姚鸿洲; 李正川
    • 摘要: 为实现市域铁路与地铁线路的贯通运营,以重庆市域铁路江跳线贯通运营进入地铁5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交流和直流2种供电制式下的双流供电技术应用情况,在对限界、轴重、供电、信号和列控系统、接轨站及运输组织等边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列车贯通运营进入地铁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下沉式平台等车辆限界适应性控制技术,将双流制车辆受电弓最低工作高度控制在距轨面4220 mm,符合地铁5号线的接触网限界标准;采用设备均衡布置和车辆轻量化设计技术,将车辆轴重由17.5 t减至15.5 t,满足地铁5号线结构荷载对轴重的要求;采用设置系统分离区和钢轨绝缘节的交直转换段切换技术,能实现交直流供电方式下车辆区间不停车自动切换;列控系统直接选择地铁列控系统,同时预留国铁列控系统的位置,并在终点站通过双岛四线和信号交叉共管的方式可实现同台换乘和过轨贯通运营。该研究不仅为本线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还为国内其他线路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 韩军
    • 摘要: 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内蒙古某铁路隧道段进行隧道点云测量,首先对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距精度进行实验分析,随后基于隧道点云数据,实现了对铁路钢轨、隧道横断面等隧道点云特征的快速提取。再基于钢轨轨面点云建立限界检测坐标系,实现了隧道的限界检测,对铁路设施维护与铁路运营安全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 张博
    • 摘要: 新建川藏铁路根据工程需要,多个隧道需采用10 m级TBM设备进行施工。受制于西藏当地既有交通路网密度低、公路等级低等条件,需对现有交通网进行升级改造方能满足TBM运输需求。本文基于机动车转弯设计软件AutoTurn,对10 m级TBM最宽、最重构件的特种运输进行了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宽度及限界的理论计算及仿真,为川藏铁路TBM运输道路的升级改造提供设计依据。
    • 张旭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可利用的地下空间越来越有限,大量新型设计方法被应用。杭州轨道交通某车站的配线区受交通、管线及古海塘等影响,无法采用常规的明挖法施工,需寻求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交叉渡线功能需求和结构受力要求。介绍了交叉渡线段的类矩形顶管法隧道断面研究过程,从建筑横断面、管节结构形式等方面对类矩形顶管法隧道的断面型式和管节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