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阴道顺产

阴道顺产

阴道顺产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770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健康必读(中旬刊)、中国社区医师、中国民间疗法等; 阴道顺产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芳、俞波、刘培娟等。

阴道顺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96%

专利文献>

论文:7707 占比:99.04%

总计:7782篇

阴道顺产—发文趋势图

阴道顺产

-研究学者

  • 何芳
  • 俞波
  • 刘培娟
  • 孙莲莲
  • 彭伟
  • 徐雪莲
  • 林英姿
  • 王伟红
  • 盘宗琴
  • 蒋伟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琳; 桂千慧; 徐倩
    • 摘要: 目的研究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产科中心分娩的12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为阴道顺产,观察组采用剖宫产,两组均在产后第6周进行早期盆底功能检查,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失禁、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BSD)高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RA)、膀胱颈移动度(BN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对于盆底功能及盆腔结构的不良影响大于剖宫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更高,而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阴道顺产、剖宫产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剖宫产初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更好。
    • 古红岩
    • 摘要: 目的:探究阴道顺产分娩方式和产钳助产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近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接收的7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过程中产钳的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产钳助产组和阴道顺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时的盆底功能以及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阴道顺产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和慢肌平均肌电值明显优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的远期并发症仅包括1例性交痛产妇,占比为2.85%;产钳助产组中有2例尿失禁产妇和4例性交痛产妇,占比为17.14%;阴道顺产组的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经阴道顺产对产妇的身体伤害更小,且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也更低,值得应用在临床中。
    • 刘梦薇; 左驰; 江敬红; 徐雅馨; 张芸慈; 陈红
    • 摘要: 妊娠物残留是指终止妊娠后胚胎或胎盘组织残留于宫腔,甚至植入子宫肌层,是引起产后出血、感染的主要原因,易继发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或阴道顺产,主要临床特征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伴或不伴有下腹痛,血和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阳性,彩超示宫腔有占位且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病灶部位血流丰富。
    • 周莉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及肌力状态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21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n=107)和剖宫产组(n=103).于产后第6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腔结构指标、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产妇的BNP、P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两组产妇B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的URA、PUA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POP、SUI的发生率分别为27.10%、22.43%,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的11.65%、8.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临床症状能做出有效评估,有助于对FPFD患者及时调控及干预.两种分娩方式均对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产生不同程度损伤,其中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结构造成的损伤更为显著.
    • 黄锦梅; 江翠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盆底肌锻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执行国家版自然分娩临床路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的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的早产率与足月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500 mL、新生儿Apgar评分0.05).结论 产前盆底肌锻炼可提高产妇阴道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邹泉
    • 摘要: 目的 探讨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900例进行分娩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450例.顺产组进行阴道顺产,剖宫产组进行剖宫产,分娩后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力进行监测.对比两组产后早期尿失禁(UI)、大便失禁(F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及盆底肌力等级.结果 两组产妇UI、FI、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妇产后阴道前壁脱垂和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分别为4.89%、4.44%,显著高于剖宫产组的2.0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 李薇
    • 摘要: 目的:分析阴道顺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9月份至2020年9月份收治的7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划分为剖宫产和阴道顺产两组,对两组患者妊娠前后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在临床指标和整合基础上探索不同分娩方式的运用价值.结果:通过指导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进行阴道顺产可以减少剖宫产的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也能在减少并发症基础上提升妊娠分娩的安全保障.结论: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中采取阴道顺产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在合理控制出血量基础上保障分娩安全系数,在后续临床探索中应该关注阴道顺产的实践运用价值.
    • 李莉莉; 陈袁; 王天成; 雍小敏; 张秋月
    • 摘要: 目的:探讨顺产及剖宫产产妇产后胸部C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产妇(顺产组与剖宫产组)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产妇胸部CT异常率为40.33%(121/300),异常影像结果包括胸腔积液38.84%(47/121)、肺小结节32.23%(39/121)、肺部条索状改变10.74%(13/121)、胸膜增厚6.61%(8/121)、胸外改变如腋窝淋巴结肿大与肝脏肾脏钙化等4.96%(6/121)、肺部少许炎症改变4.13%(5/121)、肺大泡2.48%(3/121).异常影像结果以胸腔积液、肺小结节、肺部条索状改变较常见,占81.82%(99/121).顺产组胸部CT异常率为26.89%(57/212),异常影像结果中胸腔积液19.30%(11/57)、肺小结节52.63%(30/57)、肺部条索状改变5.26%(3/57)、胸膜增厚12.28%(7/57)、胸外改变如腋窝淋巴结肿大与肝脏肾脏钙化等7.02%(4/57)、肺部少许炎症改变1.75%(1/57)、肺大泡1.75%(1/57).剖宫产组胸部CT异常率为72.72%(64/88),异常影像结果中胸腔积液56.25%(36/64)、肺小结节14.06%(9/64)、肺部条索状改变15.63%(10/64)、胸膜增厚1.56%(1/64)、胸外改变如腋窝淋巴结肿大与肝脏肾脏钙化等3.12%(2/64)、肺部少许炎症改变6.25%(4/64)、肺大泡3.12%(2/64).两组相比,顺产组以肺小结节和胸膜增厚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组则以胸腔积液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胸部CT结果存在一定异常性,分娩方式对胸部CT结果有一定影响.
    • 吝书莉
    • 摘要: 目的 分析阴道顺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9.5-2020.5月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20例,实施阴道顺产),对照组(20例,实施剖宫产),对比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产妇,并且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顺产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产妇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大力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