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3999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光明中医、世界中医药、山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等;阳虚体质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英帅、王琦、胡安然等。

阳虚体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5.22%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1.10%

专利文献>

论文:3999 占比:93.68%

总计:4269篇

阳虚体质—发文趋势图

阳虚体质

-研究学者

  • 李英帅
  • 王琦
  • 胡安然
  • 何清湖
  • 周明旺
  • 李盛华
  • 赵晓山
  • 陈威
  • 陈洁瑜
  • 乔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小香; 周丽莉; 许金森; 兰彩莲; 萨喆燕; 叶笑然; 周旋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和关元对阳虚体质者督脉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探讨艾灸任脉穴位对阳虚体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例阳虚体质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各16例,艾灸组艾灸神阙、关元穴,每次30 min,隔天1次,共10次,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红外热像仪记录2组督脉背段(大椎至命门穴)及大椎、身柱、至阳、中枢、命门穴的皮肤温度。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艾灸组督脉背段、大椎、身柱、至阳、中枢、命门穴皮肤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2组比较,艾灸组大椎、中枢穴位皮肤温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2)干预前2组位居命门穴以上的督脉穴位皮肤温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干预后各穴位皮肤温度均有所上升,艾灸组升高更为显著;命门穴皮肤温度在干预前后均不低于其上部的中枢穴。结论艾灸神阙和关元可以升高阳虚体质者督脉经穴皮肤温度,其中命门穴在督脉穴位皮肤温度变化趋势中具有一定特殊性。
    • 李静颖; 周建平
    • 摘要: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阳虚体质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9月期间宁波市中医院妇科治疗的70例阳虚体质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药物治疗(西药黄体酮注射液20 mg或40 mg肌注+中药寿胎丸加减口服);研究组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比较2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体质辨识量表阳虚体质评分及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证候积分、阳虚体质改善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阳虚体质评分为(26.77±12.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54±13.94)分,t=3.717,P<0.01];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为0(0,1),低于对照组[1(0,2),Z=-2.543,P<0.05];研究组阳虚体质改善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86%、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28.57%、65.71%,χ^(2)=8.289、6.873,均P<0.01)。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压豆对提高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保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阳虚体质,减轻临床症状,可作为中医外治方法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税典奎; 李梓宣; 黎舒婷; 黄慧花; 黄庆; 李佳玺
    • 摘要: [目的]探讨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分布规律。[方法]收集符合中医阳虚体质的大肠息肉患者150例与平和体质大肠息肉患者50例,分别进行红外皮温检测,摄取以下部位的皮温(前后躯干、中下焦、督脉、足三里、天枢、中脘和关元)。再根据患者息肉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腺瘤组和非腺瘤组,进一步根据镜下息肉数量,将两组患者分为息肉数量≥10和0.05);在息肉数量≥10的情况下,腺瘤性息肉组平均皮温明显低于非腺瘤性组(P<0.01)。[结论]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肠道息肉数量与皮温呈负相关,息肉数量越多,其皮温越低。在息肉数量≥10的情况下,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皮温表现为明显冷偏离状态,可初步预估高危息肉病理类型。因此,红外皮温可为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癌变风险做出预估。
    • 周旋; 许金森; 朱小香; 周丽莉; 郝润格; 薛苑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与关元穴对阳虚体质受试者任脉及其经穴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阳虚体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名阳虚体质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每组20名。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艾灸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进行艾灸神阙穴与关元穴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记录任脉及其经穴浅表MBPU。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艾灸组受试者任脉平均浅表MBPU及任脉中段浅表MBPU显著升高(P<0.01,P<0.05);任脉上膻中、巨阙、气海穴浅表MBPU均上升,其中巨阙穴浅表MBPU升高明显(P<0.01);对照组受试者干预前后任脉及经穴浅表MBPU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比较,艾灸组任脉平均浅表MBPU及任脉中段浅表MBPU增幅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膻中、巨阙、气海穴浅表MBPU增幅均较对照组有所上升,其中巨阙穴上升最为显著(P<0.01)。结论:艾灸神阙穴与关元穴可以增加任脉及其经穴浅表MBPU,改善阳虚体质者任脉的气血循环,其中任脉中段及巨阙穴浅表MBPU升高具有一定特异性。
    • 滕春凤; 李蒙; 骆霖; 尹倩; 陶晓雯; 辛宝
    • 摘要: 目的探究太极杵针结合四逆汤方督灸改善阳虚体质经络能量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杵针组30例行杵针治疗15次;杵灸组31例行杵针结合督灸治疗15次;对照组30例不予治疗,注意保暖,规律饮食起居。并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阳虚体质转化分及经络能量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杵针组与杵灸组各经络能量指数在正常范围的人数明显增多,其中阳虚质转化分及新陈代谢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杵灸组干预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优于杵针组(P<0.05)。结论杵针与杵灸疗法均可有效改善阳虚体质状态,而杵针结合四逆汤方督灸疗效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刁承林; 郑彩杏; 赖丽娜; 李金霞; 周小青
    • 摘要: 阳虚状态是指机体阳气虚衰,功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现代研究表明阳虚状态与阳虚证既与高血压有关,又与低血压有关,呈现明显的双向性。本文通过检索阳虚血压异常领域的研究,总结出高血压阳虚与低血压阳虚在疾病分布、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疗和生理病理机制方面的异同点。为根据体质对血压异常分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临床调查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洋; 杨婷; 李壮; 高傲; 赵妍; 曹蕾
    • 摘要: 目的:观察督脉灸对阳虚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阳虚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金匮肾气丸口服,治疗组采用督脉灸疗法,两组均观察6周。治疗后结合阳虚质转化分、疲劳症状量表、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阳虚质转化分、疲劳症状量表和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P<0.05)。结论:督脉灸对阳虚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疗效优于口服金匮肾气丸,可明显改善患者阳虚质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消除疲劳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毕建璐; 肖雅; 陈洁瑜; 经媛; 赵晓山; 罗仁
    • 摘要: 目的评价桂附地黄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阳虚体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和观察组(桂附地黄丸加生活方式干预),干预4周后,分别于干预后1、6、12个月采用中医体质分类测定问卷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表(HPLP-II)进行测量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和随访期(6、12个月)的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在12个月时量表得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后和随访期(6、12个月)后,HPLP-II总分均显著增加,表明2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后均改善了健康状况。结论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相比,桂附地黄丸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阳虚体质
    • 万来平; 魏东; 余文; 邓绮梅; 周铂凯
    • 摘要: 目的:探究亚健康阳虚体质人群采用脐灸疗法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5月收录的72例阳虚体质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36例,常规治疗+脐灸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前体倦嗜卧、形寒喜暖、面色苍白、大便溏薄等维度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更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亚健康阳虚体质人群进行治疗时,配合应用脐灸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症状,实现临床疗效的提升,保护身心安全。
    • 马晗; 王琦; 郭文茜; 万瑾毅; 姚海强
    • 摘要: 阳虚体质是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之一,脾胃阳虚是阳虚体质的一种主要证型,在临床多种脾胃病证治中广泛出现.历代医家或以中阳统称脾胃阳气,或重脾阳而略胃阳,但是脾、胃的生理病理和治法方药各不相同.叶天士倡导脾胃分治,且尤其注重体质.本文从阳虚体质角度,对叶天士以经方辨治胃阳虚不同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具体医案详细阐释了阳虚体质胃阳虚不同层次的治法,如"通补胃气"的大半夏汤法,"通补胃阳"的附子粳米汤法等.从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对胃阳虚证辨治规律进行总结,以供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