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防卫限度

防卫限度

防卫限度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专利文献71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经济(上旬刊)等; 防卫限度的相关文献由185位作者贡献,包括吕亚、陆凌、于君刚等。

防卫限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19.48%

专利文献>

论文:719 占比:80.52%

总计:893篇

防卫限度—发文趋势图

防卫限度

-研究学者

  • 吕亚
  • 陆凌
  • 于君刚
  • 付加迹
  • 姜娇
  • 季国尧
  • 宋亚霖
  • 张健一
  • 曾兴隆
  • 曾庆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凯心
    • 摘要: 防卫意图是证明正当防卫成立的要件之一,也是案件事实认定的难点。运用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可以补强防卫意图的证明。品性与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被告人面对具有暴虐品性的被害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愤怒等情绪。重视对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的运用,既可以补强证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也可以从防卫意图上解释“防卫行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有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难题。加强对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的研究,这既是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精神的要求,也是对不良品性的贬损,有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 王春雨
    • 摘要: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其实现就代表着权利保护的完成,内含着社会正价值的传递。因而,正当防卫属于"功"的范畴。但由于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严苛把握,防卫意识条件和防卫限度条件往往成为阻碍正当防卫成立的主要原因,正当防卫人常常被推入"罪"的深渊。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回到正当防卫的私人暴力这一本质属性,根据这一属性溯清正当防卫的依据,遵循比例原则和情境性判断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正当防卫成立的范围。
    • 简筱昊
    • 摘要: 当前,社会各界对正当防卫和防卫限度问题正在开展新一轮反思。针对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防卫行为,学界的称谓千差万别,主要有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无过当之防卫、预防性正当防卫等。从语言逻辑关系和刑法条文规范表达的角度看,“特殊防卫”的称谓更符合第3款关于防卫限度的特殊规定。第3款内容在实质侧面受正当防卫认识、防卫限度要件的约制,在形式侧面符合规范用语的体系表达,不是第1、2款内容的拟制性规定,而是提示性规定。防卫的权利性质受权威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国家范式的影响。在我国弱的权威主义和法律家长主义的影响下,特殊防卫带有明显的义务性质,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周刚明
    • 摘要: 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我国犯罪构成中的违法阻却事由,具有重要地位,历来的司法适用中,正当防卫制度与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主要集中在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上,这关系到正当防卫正确认定与否,是正当防卫成立与防卫过当成立的最终边界。在理论界对于防卫限度具有很大的争议,当然在认定防卫限度要素时,应积极采取一般人的立场,考虑防卫人的弱势地位及心理情绪,结合客观事实,考量防卫结果是否存在过当问题。
    • 周信含
    • 摘要: 打击拐卖妇女类犯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规范适用正当防卫制度能够起到有效预防犯罪和保护受害人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收买人会对被拐妇女实施非法拘禁、强奸和伤害等不法行为,如果被拐妇女选择在收买人无防备时进行防卫造成重伤或死亡结果的,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或事后防卫。在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中,由于被拐妇女处于被非法拘禁的困境中,相对于收买人存在多种劣势,难以有效反抗收买人所实施的严重暴力犯罪。基于刑法的立法目的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只有通过目的论扩张解释,使被拐妇女在收买人没有防备时,也可以进行导致重伤或死亡结果的防卫行为,才符合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进而有效保护被拐妇女的合法权益。
    • 姜娇
    • 摘要: 随着正当防卫在司法适用上面临的新困境与新问题,正当防卫制度成为现阶段刑法理论研究之热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标准问题又为其中的重点.防卫制度之适用以防卫者防卫行为的限度标准为核心,因此,从正当防卫制度防卫限度的适用标准入手,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限度问题作综述性研究,分析防卫限度标准问题研究之概况,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现行正当防卫制度适用标准问题,从而对后续学者们研究正当防卫制度有所裨益.
    • 高旭
    • 摘要: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1997刑法修改以来,立法者对于防卫限度问题更加地重视,鼓励公民更加积极地行使这一权利,但是司法上对该问题的认定存在误区、司法官员自身支持的刑法理论也有不同,随之相关案件的判决结果也与立法目的相违背.要想正确地施行这一制度,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司法理念,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
    • 许桂敏; 常笑笑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版)出台以来,正当防卫制度长期处于几乎被冷落状态,被称作"僵尸条款".以于欢案为契机,正当防卫制度逐渐被激活唤醒,然而一些案件对其理解与适用过严或不当,例如对不法侵害的额外限制、防卫时间的死板判断、过分苛求防卫者、防卫限度以结果论等.为了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激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提供了规范指引.正当防卫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案件前因后果,不能机械套用法条,打破"谁死伤谁有理"的传统观念.
    • 张秋
    • 摘要: 正当防卫的认定是司法实践领域传统的难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往往很少认定为正当防卫,导致学者们一直将正当防卫制度诟病为"僵尸条款".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指正当防卫须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在理论界向来有基本相适应说、必需说、折中说三种代表性观点,在实践中有严重的唯结果论倾向,本文在剖析其源于实践中唯结果论和过于重视武器对等原则的深层原因,提出坚持折中说、纠正唯结果论的做法,从防卫行为人防卫能力、不法侵害之强度、防卫行为之具体情境三个方面对正当防卫限度认定因素进行精细化处理,以更好的发挥正当防卫制度该有的功能.
    • 阎二鹏; 陆杰
    • 摘要: 防卫过当司法判定具有严格属性,其严格性源生于过当认定的路径:纯粹以双方手段强弱或实际死伤结果来论证防卫过当.此种路径在具体论证上将刑法第20条第2款(即限度要求)作一体化理解,并在必要限度标准上错误偏向基本相适应论.正当防卫作为一项维护基本人权的制度,在立法的逐次修订上均体现放宽防卫权的共识,司法也应遵循此种精神,在解释《刑法》第20条第2款时,应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与"造成重大损害"先后分别理解,以防卫行为是否"必需"作为是否过当的根本标准;以是否有重伤及死亡结果来界定"重大损害",并作为是否过当的二次限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