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镇痛,硬膜外

镇痛,硬膜外

镇痛,硬膜外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5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2篇、专利文献73950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实用疼痛学杂志、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等; 镇痛,硬膜外的相关文献由1407位作者贡献,包括佘守章、谢晓青、许立新等。

镇痛,硬膜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2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73950 占比:99.33%

总计:74452篇

镇痛,硬膜外—发文趋势图

镇痛,硬膜外

-研究学者

  • 佘守章
  • 谢晓青
  • 许立新
  • 古妙宁
  • 李井柱
  • 王明山
  • 黄文起
  • 孙来保
  • 徐铭军
  • 赵国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欣; 范建军; 王杰; 张治国
    • 摘要: 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应激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范围为22~35岁,初产;足月;单胎,头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行任何分娩镇痛组(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组(观察组),每组40例。记录产妇宫口开至2 cm(T1)、4 cm(T2)、10 cm(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时的Apgar评分;记录产妇宫口开至2 cm、10 cm及胎儿娩出后(T4)的血糖浓度和皮质醇水平;记录产妇产前(T5)和产后(T6)肌酐、尿素、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结果产妇宫口开至4和10 cm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94.09±8.43)mmHg比(106.35±8.88)mmHg和(103.42±10.84)mmHg比(108.01±9.02)mmHg]、心率[(82.18±9.16)次/分比(86.70±8.64)次/分和(87.07±7.55)次/分比(91.20±8.55)次/分]及VAS评分[(1.24±1.21)分比(8.80±0.90)分和(5.98±2.30)分比(9.56±0.22)分]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宫口开至10 cm及胎儿娩出后观察组的血糖浓度和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产前相比升高,而观察组产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产前相比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过程中疼痛评分,减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分娩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对循环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安全性。
    • 计天珍; 李锐; 朱海娟; 刘红霞; 张野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爆发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滴鼻组(观察组).观察组在硬膜外镇痛后20 min给予0.8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各组爆发痛发生率、首次爆发痛发生时间、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按压次数、镇痛药总量、产妇满意度和产程时间,评价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爆发痛的预防效果.记录硬膜外镇痛前(T0)、镇痛后1 h(T1)、2 h(T2)、3 h(T3)、4 h(T4)、宫口开全时(T5)、胎儿娩出时(T6)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胎心率(FHR)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值等,评估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1例产妇,年龄20~36岁.与对照组(45例)相比,观察组(46例)爆发痛发生率显著降低,首次爆发痛发生时间显著推迟,PCEA次数与镇痛药总量显著减少,产妇满意度显著增高,T1~3时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爆发痛发生率,推迟首次爆发痛发生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张雪寅; 陈立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入(PIEB)和连续硬膜外输注(CEI)对产妇分娩期内发热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及头位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EB组和CEI组,每组90例.2组均使用负荷剂量(0.125%罗哌卡因+0.4 mg/L舒芬太尼)10 mL,镇痛泵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 mg/L舒芬太尼.PIEB组:负荷剂量注入30 min后开始脉冲给药,间隔时间30 min,脉冲剂量10 mL/h.CEI组负荷剂量注入后持续给予背景剂量.2组均设置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5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2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及分娩时,分娩后1 h及2 h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发热情况.同时收集镇痛期间产妇催产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镇痛时间、人工破膜比例、镇痛药物用量、PCEA按压比例、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出生1 h后发热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镇痛前、分娩时及分娩后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PIEB组在镇痛后1~5 h及分娩时、分娩后1 h及2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CEI组(P<0.05).PIEB组镇痛后4、5 h,分娩时,分娩后1、2 h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EI组(P<0.05).PIEB组产妇的PCEA按压需求比例、硬膜外镇痛药物用药总量明显低于CEI组,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2组产妇在实施分娩镇痛后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较镇痛前均明显升高(P<0.05),PIEB组分娩时及分娩后24 h血清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CEI组(P<0.05).结论 PIEB可降低产妇分娩期内发热发生率,减轻炎症反应,镇痛效果良好.
    • 袁建虎; 杨洋
    • 摘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适宜配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市二龙路医院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120例,ASAⅠ或Ⅱ,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于L3~4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给予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7.5 mg,向尾侧留置硬膜外导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分别是:A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B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C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3μg/ml,D组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稀释液均为0.9%NaCl注射液250 ml,背景速度5 ml/h,PCA 2 ml/次,锁定15 min。记录术后6、8、12、24、48 h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优于D组(P均0.05),且均低于A组[(0.5±0.4)分、(0.5±0.4)分、(0.6±0.4)分比(2.6±0.5)分,P均<0.05];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0.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3μg/ml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适宜配伍。
    • 黄希照; 罗超容; 林美芝; 郑玲; 孙铭佩
    • 摘要: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Ⅰ/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4硬膜外镇痛,首剂量舒芬太尼6μg+罗哌卡因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1;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持续镇痛,镇痛泵配方: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30μ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量7 ml/h,单次按压剂量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宫缩压力、宫缩时长、宫缩间歇期、麻醉趋势指数(NI)、额面部肌电图(EMG)和产后42 d盆底肌力参数。结果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66±21)比(86±14)]cm H2 O(P<0.05)。宫缩时长,分娩镇痛组较常规分娩组的T3、T5、T6时点延长[(1.33±0.48)比(0.92±0.54),(1.52±0.39)比(1.07±0.58),(1.47±0.45)比(1.01±0.48)]min,(P均<0.05);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NI在T5时明显降低[26(22,27)比98(96,98)],EMG在T2~T7均下降(P均<0.05);产后42 d时盆底肌肌力,分娩镇痛组快速收缩阶段收缩期为(47.6±14.0)μV,明显高于常规分娩组的(29.6±2.9)μV(P<0.05)。结论分娩镇痛除了降低产妇应激、放松产时肌肉张力作用外,还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增加盆底肌的收缩间歇期时长,而实现盆底肌肉的保护。
    • 何花丽; 单兆亚; 赵晓娟; 任天彤; 朱明霞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本院产科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数分为A、B、C组,三组产妇分别使用Dex 0.40 μg/mL、Dex 0.80 μg/mL、Dex 1.20 μg/mL配伍0.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比较三组产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C组镇痛显效时间短于、给药间隔时间长于,给药次数少于A组(P<0.05),B、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组Bromage评分运动阻滞情况较C组较轻(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不同时间点静态、动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产妇术前、术后6 h、12 h、24 h以及48 h不同时间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同组之间术后6 h、12 h以及24 h不同时间点与术前Glu、Cor以及AT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0.80 μg/mL Dex复合0.075%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硬膜外镇痛中较为适宜,可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陈武; 付豹; 高飞; 胡杰; 代大华; 喻田; 毛恩强; 傅小云
    • 摘要: 目的 评价胸段硬膜外阻滞(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镇痛时的优势效应.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JSS评分≥3分,发病时间≤12 h,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常规镇痛组(C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镇痛;TEB组胸段硬膜外阻滞镇痛.C组入院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3 μg ·kg-1·h-1.TEA组入院后于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泵注0.66%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混合液,速率3~5ml/h,持续120 h.于镇痛1、24、48、72和120 h时记录VAS评分和腹内压(IAP);于镇痛24、72和120 h时记录HR、RR、氧合指数、CTSI评分、JSS评分和Ranson评分,评估镇痛72 h内去重症化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EB组各时点VAS评分和IAP降低,去重症化率升高,镇痛120 h时Ranson评分、CTSI评分和JSS评分降低(P<0.05).结论 TEB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改善疾病的发展,较常规镇痛具有明显优势效应.
    • 王菁; 肖培汉; 方团芳; 周敏
    • 摘要: 目的 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提出自然分娩和椎管内镇痛要求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200例,初次妊娠,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2组(n=100):单纯硬膜外阻滞+PIEB组(E组)和DPE+PIEB组(D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组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D组进行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连接硬膜外脉冲泵(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参数设置:首次剂量10 ml,背景剂量10 ml/h,PCA剂量5 ml,间隔时间20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给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的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输注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情况、罗哌卡因用量和分娩方式.记录孕妇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穿刺后头痛和胎儿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产后1d常规随访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E组比较,D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2比率升高,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E联合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李莉; 吕艳; 王娟; 高珊珊; 崔洪艳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 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 35岁,BMI 22.4~4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组(PIEB组).于第一产程宫口开至1 cm时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负荷量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10 ml,PCEA剂量5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药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 ml.CEI组给予负荷量后即刻给予背景量,输注速率8 ml/h;PIEB组负荷量后60 min,开始脉冲注入给药,80 s注入8ml,1次/h.胎儿娩出后即刻停止给药.记录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泵药液用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 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缩短,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与连续硬膜外输注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用于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 黄希照; 罗超容; 林美芝; 郑玲; 孙铭佩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对分娩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100例,年龄22~30岁,ASA分级Ⅰ/Ⅱ级,孕38~40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分娩组和分娩镇痛组,每组50例.常规分娩组按正常阴道分娩步骤实施,不采取任何方式镇痛;分娩镇痛组待宫口开至2~3 cm时采用腰L3_4硬膜外镇痛,首剂量舒芬太尼6μg+罗哌卡因10 m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 m1;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持续镇痛,镇痛泵配方: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30 μg,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量7 ml/h,单次按压剂量4 ml,锁定时间20 min.比较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前(T0)、宫口开至3 cm后0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60 min(T7)时的宫缩压力、宫缩时长、宫缩间歇期、麻醉趋势指数(NI)、额面部肌电图(EMG)和产后42d盆底肌力参数.结果 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宫缩压力T3时明显降低[(66±21)比(86±14)]cm H20(P<0.05).宫缩时长,分娩镇痛组较常规分娩组的 T3、T5、T6时点延长[(1.33±0.48)比(0.92±0.54),(1.52±0.39)比(1.07±0.58),(1.47±0.45)比(1.01±0.48)]min,(P均<0.05);与常规分娩组比较,分娩镇痛组NI在T5时明显降低[26(22,27)比98(96,98)],EMG在T2~T7均下降(P均<0.05);产后42 d时盆底肌肌力,分娩镇痛组快速收缩阶段收缩期为(47.6±14.0)μV,明显高于常规分娩组的(29.6±2.9)μV(P<0.05).结论 分娩镇痛除了降低产妇应激、放松产时肌肉张力作用外,还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增加盆底肌的收缩间歇期时长,而实现盆底肌肉的保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