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镀铜

镀铜

镀铜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398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3265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新技术新工艺、表面工程资讯、金属制品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六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2006年电子电镀学术报告会、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等;镀铜的相关文献由6095位作者贡献,包括石磊、田志斌、何为等。

镀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16.68%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3265 占比:81.99%

总计:3982篇

镀铜—发文趋势图

镀铜

-研究学者

  • 石磊
  • 田志斌
  • 何为
  • 邓正平
  • 詹益腾
  • 刘江波
  • 王守绪
  • 章晓冬
  • 刘科高
  • 刘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邱媛; 元泉; 杨志业; 肇梓寒; 刘鹏
    • 摘要: 研究了HEDP镀铜时0.4 g/L添加剂R对镀铜溶液的润湿能力、分散能力、深镀能力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0.4 g/L添加剂溶液在不同金属基体上获得的镀层的外观和结合力。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前后,溶液的接触角由37.0°降低至24.5°,添加剂的加入使溶液的润湿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溶液中加入0.4 g/L添加剂后分散能力达到80.18%,高于未加添加剂溶液的65.29%,分散能力有所提高;溶液的深镀能力达到100%,150 mm×Φ7 mm的盲孔管件内壁能够全部上镀;利用0.4 g/L添加剂溶液在不锈钢、硅青铜、铝合金以及钛合金上分别镀铜后发现,镀层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热震后镀层未出现鼓包、破裂或脱落现象,镀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力;铜作为打底层在不锈钢、硅青铜和铝合金上分别镀覆锡、锡铋和银后发现,镀层表面光滑平整,弯折及划格后发现镀层并未出现分层或脱落现象,镀层结合力良好。
    • 孙楠
    • 摘要: 为了将碳纤维应用于青铜器纹样中,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化学镀镍层和化学镀铜层,研究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化学镀镍和化学镀铜对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脱脂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凹槽数量增多且深度相对商业碳纤维有所加深;粗化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凹槽模糊化,表面粗糙度增加的同时凹槽棱角有所钝化;表面镀铜和镀镍碳纤维表面都较为洁净,且化学镀已经成功将Cu和Ni镀覆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层和化学镀铜层厚度分别约为400nm和410nm;化学镀镍碳纤维的抗拉强度相对除胶后碳纤维和粗化后碳纤维有所降低,但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有所增加,化学镀铜碳纤维的抗拉强度相对最小。
    • 吕照辉; 李嘉琪; 杨孙梅; 刘后传; 于少明
    • 摘要: 介绍了活性氧化铜的主要用途、市场需求,叙述了曾经使用过的该产品活性的主要测试方法及我国新近颁布的该产品行业标准中给出的规范、统一的活性测试方法,评述了直接沉淀法、低温氧化湿法分解法、溶铜-脱氨法、络合沉淀法等活性氧化铜目前主要制取方法的工艺过程、技术特点和产品质量等研究现状,分析了各制取方法的主要优点及尚存在的主要不足。认为活性氧化铜及其制取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对现有溶铜-蒸氨法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活性、流动性等品质,改善其应用性能等。
    • 梁雨轩; 张晓东; 黄林泉; 刘楠
    • 摘要: 采用黄光湿法蚀刻工艺,调整过氧化氢和乙酸的比例,研究了不同蚀刻液配方对镀铜银纳米线导电薄膜的蚀刻效果及蚀刻时间对图案化镀铜银纳米线导电薄膜沟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蚀刻配方为去离子水90 g、过氧化氢2 g、乙酸7 g,最佳蚀刻时间为150 s。采用此蚀刻液配方蚀刻镀铜银纳米线导电薄膜,蚀刻前后光电性能无变化。
    • 李建华; 刘建海
    • 摘要: 以轴承座镀铜表面的车削修理为例,针对车削中存在的铜层脱落、黑点及气孔等故障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 骆敬辉; 陈玉鹏; 王旭; 陈帅
    • 摘要: 以13Cr材质为例,研究了可以替代接箍镀铜的一种涂层技术.针对耐蚀合金接箍的工况特点,提出了对于涂层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并对接箍涂层的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研究了其实现方法.最后对涂层的抗腐蚀、抗黏扣及接头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实物试验,验证了涂层技术替代耐蚀合金接箍镀铜的可行性,以涂层技术处理的耐蚀合金接箍的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 王奕
    • 摘要: 根据行业标准分析工艺对酸性镀铜电镀液中主要成分硫酸铜和硫酸建立了快速在线分析方法.通过大量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研制了酸性镀铜电镀液中主成分测定的快速分析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在线检测功能,可操作性强、轻便易携带等诸多优点,对中小型电镀厂的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意义和价值.
    • 胡忠卿; 王帅星; 柳鑫; 杨由凯; 杜楠
    • 摘要: 目的尝试采用新型微裂纹铬工艺或者引入缓冲层来实现镀铬层抗疲劳性能的改善。方法分别采用标准硬铬、自研微裂纹铬工艺对30CrMnSiA高强钢进行处理,通过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评价了两种镀铬工艺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了镀铜预处理的作用,利用FESEM分析了断口形貌。结果相比于硬铬镀层,自研微裂纹铬镀层表面微裂纹浅而细、数目更多,密度高达1020条/cm,且裂纹未贯穿镀层,呈层状分布。在850 MPa应力下,30μm厚的硬铬镀层会使30CrMnSiA钢的中值疲劳寿命下降48%左右,疲劳断口呈多源区特征。而相同厚度的自研微裂纹铬镀层仅使基体的疲劳寿命下降了23%,疲劳试验后镀层上未发现明显裂纹、裂纹呈多向性扩展。结论自研微裂纹铬工艺处理的30CrMnSiA钢,其抗疲劳性能明显好于硬铬处理试样。若在基体/镀铬层之间引入镀铜过渡层,可有效地减少直达金属基体的裂纹数目,30CrMnSiA钢的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值疲劳寿命几乎接近于基体。
    • 王雪; 孙伟; 张强; 朱春城
    • 摘要: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Ti_(3)AlC_(2)陶瓷粉体,对CNTs粉体、Ti_(3)AlC_(2)粉体进行化学镀铜,表面改性.以镀铜后的CNTs粉体、Ti_(3)AlC_(2)粉体为增强相,AZ91D粉末为基体,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CNTs/Ti_(3)AlC_(2)/AZ91D复合材料.确定复合材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镀铜后的CNTs∶镀铜后的Ti_(3)AlC_(2)∶AZ91D=1∶25∶74,热压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为35MPa,烧结温度为500°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着CNTs粉体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为342 MPa、压缩强度为427MPa、剪切强度为119MP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25.52%,屈服强度提高了122.46%,延伸率提高了33.54%.并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U相生成机制、位错强化机制、载荷强化机制等机理.
    • 王雪; 孙伟; 张强; 朱春城
    • 摘要: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Ti3AlC2陶瓷粉体,对CNTs粉体、Ti3AlC2粉体进行化学镀铜,表面改性.以镀铜后的CNTs粉体、Ti3AlC2粉体为增强相,AZ91D粉末为基体,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CNTs/Ti3AlC2/AZ91D复合材料.确定复合材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镀铜后的CNTs:镀铜后的Ti3AlC2:AZ91D=1:25:74,热压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为35MPa,烧结温度为500°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着CNTs粉体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为342 Mpa、压缩强度为427MPa、剪切强度为119MP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25.52%,屈服强度提高了122.46%,延伸率提高了33.54%.并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U相生成机制、位错强化机制、载荷强化机制等机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