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铅球

铅球

铅球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945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力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9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等;铅球的相关文献由1311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国滨、左洪志、苟小平等。

铅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3 占比:70.1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279 占比:29.52%

总计:945篇

铅球—发文趋势图

铅球

-研究学者

  • 夏国滨
  • 左洪志
  • 苟小平
  • 刘建国
  • 刘田丽
  • 房英杰
  • 王开创
  • 王忠勇
  • 万超
  • 关吉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兴阳
    • 摘要: 体育艺术专业的考试招生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热点,而且山东省高考高等体育艺术专业学校招生资格考试内容大纲制定后,考试教学大纲不是固定的,而是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改变的。目前,体育招生采取综合分制,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体育生体育成绩的高低,对今后的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训练方法能否有效提高体育成绩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体育生高中阶段训练方法与成绩的关系,对比不同训练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成绩(水平相当的学生),为今后的体育生训练指导提供指南,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训练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升学的目的。
    • 冯杰
    • 摘要: 铅球运动是一项集速度与力量的项目,铅球技术中的专项力量训练,是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和竞赛成绩的重要手段。中学阶段是铅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迅速成长的阶段,这一阶段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关键期,本研究通过对中学阶段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优秀教练的训练方法,对中学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手段进行总结,为中学生铅球训练方案的制定、各位教练员交流沟通提供参考。
    • 麻志君; 杨颖; 付响云; 陆振烟
    • 摘要: 从力学运动公式出发,假设运动员抛出物体时输出能量固定,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研究以一定高度和角度抛出物体的运动规律,详细定量分析运动员输出能量、肩膀高度和手臂长度对抛射速度、最佳抛射角和最大射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铅球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抛射速度和抛射角,而50厘米的肩膀高度或手臂长度差别对铅球成绩的影响分别为分米和厘米量级。另外,理论计算结果与三名铅球运动员实际投掷数据的比较说明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高,研究结果对投掷类运动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 房硕; 杨洁福
    • 摘要: 本文以宋佳媛2021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两次旋转投掷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摄像、数理分析等方法对两次旋转投掷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两次旋转投掷技术中肩髋扭转角度、双支撑阶段膝关节角度以及最后用力阶段各关键技术参数,并将影响铅球成绩主要因素的技术参数与世界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找出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水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进而完善宋佳媛铅球旋转投掷技术体系,发展与推广铅球旋转投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中旋转时重心起伏较小,能有效控制旋转平稳性、连贯性,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增加铅球做功距离,达到提升出手速度的目的。但出手速度仍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目前,随着宋佳媛成绩逐步跻身世界前列,说明其铅球旋转投掷技术具有一定优势,通过开展深层次铅球旋转投掷技术研究,找出宋佳媛旋转投掷技术的优势所在,进而推广普及铅球旋转投掷技术。
    • 冯杰
    • 摘要: 功能性训练对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技术中的肌肉配合、动作练习,从训练理念及训练手段上都有高效契合的理念,本研究通过16周的功能性训练,对3名二级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技术上的改变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员在身体活动链条上的各关节角度变化及试验前后的铅球出手数据指标对功能行训练对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试验结果证明,3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各项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动作更加流畅合理,功能性训练在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李迪花
    • 摘要: 最后用力阶段是从左脚落地到铅球出手的过程,是推铅球技术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对铅球的运动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3名男子铅球二级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三维动作捕捉测试,并对最后用力阶段测试结果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找出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内在规律与本质特征,从而改进与完善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为铅球技术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我校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动作和发力顺序合理,但是仍存在上肢过早抬起,身体左侧支撑、制动效果不好等问题.
    • 肖艳芳; 甘中林
    • 摘要: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做好新周期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国田径协会与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于2020年11月16至27日共同举办了为期12天的铅球铁饼冬季训练营,旨在进一步加强田径青少年梯队建设,发掘优秀后备人才,培训基层教练员,切实落实"体教融合"的国家方针战略。作为"体教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本次训练营参训单位不仅有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田径传统校和社会俱乐部亦可参加,本次训练营共有来自全国12个省(区/市)的144名运动员和34名教练员参加。通过对本次训练营的两场挑战赛成绩的分析,剖析各基地校实力与竞赛水平,为探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落实"体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提供参考。
    • 张树超
    • 摘要: 实心球这一运动项目,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渐渐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运动。很多地方在中考及高考体育加试上,都选用了实心球,动作基本是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一、实心球与铅球的运动比较相较于铅球实心球外面是软质塑胶,里面充填沙子,再加上充气,整个实心球就是一只加重的小篮球,它的危险性大大减低了,同时,实心球一样可以当铅球来练习,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那就更加适用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实心球由于是软质材料,因此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尤其是现在我们学校运动场地普遍塑胶化,比之铅球,实心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如今实心球会大量出现在各类运动比赛中的原因。
    • 鲁周
    • 摘要: 近些年,本人一直担任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业余训练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原地推铅球项目学生不易掌握,达不到理想化的要求,而原地推铅球又是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在高考的压力下,动作变形,发挥很不稳定,容易失分。要想在这个项目上拿到高分,必须要有科学的技术指导和合理的训练方法。
    • 卢申腊
    • 摘要: 本文采用图像解析法以S大学2名二级铅球运动员的6次测试成绩中最好的一次技术进行视频解析。研究发现:(1)滑步阶段蹬地角过大,使得身体重心起伏较大;(2)过渡阶段持续时间长,同时对身体环节控制能力有待提高;(3)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高度有利于成绩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