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铁酸铋

铁酸铋

铁酸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9554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湖州师范学院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等;铁酸铋的相关文献由1306位作者贡献,包括谈国强、夏傲、任慧君等。

铁酸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5549 占比:99.94%

总计:195663篇

铁酸铋—发文趋势图

铁酸铋

-研究学者

  • 谈国强
  • 夏傲
  • 任慧君
  • 刘云
  • 杨华斌
  • 杨玮
  • 郭美佑
  • 王磊
  • 张波萍
  • 徐金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匡代洪; 杜泽; 林宁
    • 摘要: 有机污染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方法。BiFeO_(3)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在室温下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材料,具有窄的带隙与良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可以将有机污染转换为无毒无害的形式,或完全降解为CO_(2)和H_(2)O。BiFeO_(3)的优良性能,使之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方向。综述了近几年BiFeO_(3)光催化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概述了BiFeO_(3)催化剂的改进(离子掺杂、半导体复合、贵金属沉积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如光源、pH、催化剂浓度等)这两个方面在提高其光催化效果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BiFeO_(3)材料在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郭兆琦; 钱勖; 张婷; 王艳薇; 陶博文; 李磊; 马海霞; 顾健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FeO_(3)、BiFeO_(3)/GO、钾离子掺杂BiFeO_(3)/GO及铈离子掺杂BiFeO_(3)/GO四种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结构、形貌及其对HM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铈离子掺杂能够有效降低掺杂铁酸铋的粒径分布,铈离子掺杂的BiFeO_(3)/GO对HMX的热分解表现出很好的催化作用,使之热分解起始温度从281°C提前至209°C。分别向丁羟推进剂中添加2%的钾离子掺杂及铈离子掺杂BiFeO_(3)/GO,在3~9 MPa压强下的燃速测试表明含这两种燃速调节剂的丁羟推进剂在相同压强下的燃速和压强指数基本相同,与具有相似组成的含亚铬酸铜及铜铬复合氧化物的丁羟推进剂相比,含掺杂铁酸铋的推进剂燃速更高,压强指数(0.52)与含亚铬酸铜推进剂(0.52)相同,略低于含铜铬复合氧化物的丁羟推进剂(0.54)。
    • 于笑妍; 魏一; 李昊阳; 张萌; 李奕瑄; 高洁; 张宪贵; 宋建民; 曾浩宇
    • 摘要: 本文通过偏轴磁控溅射法,以不同取向钛酸锶SrTiO3 (STO)单晶基片为衬底,镧锶钴氧La0.5Sr0.5CoO3 (LSCO)为底电极,铁酸铋BiFeO3 (BFO)为铁电介质,构架了Pt/BFO/LSCO/STO异质结电容器。XRD结果显示不同取向的BFO薄膜均为外延结构。研究了不同取向Pt/BFO/LSCO异质结的漏电机制和光伏性能。J-V数据拟合表明,Pt/BFO/LSCO漏电流大小依赖于BFO薄膜取向,满足(001)J (110)J (111)J规律。不同取向Pt/BFO/LSCO异质结的导电机制均为:低电场欧姆导电和高电场肖特基导电。通过铁电光伏系统对Pt/BFO/LSCO异质结的光伏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JSC强烈依赖于BFO薄膜取向,(111)取向最大、(110)取向次之、(001)取向最小。
    • 李奕瑄; 张萌; 孙志旺; 于笑妍; 王沛洋; 周斌; 魏东蕊; 侯志青; 宋建民; 王云明
    • 摘要: 采用磁控溅射法,以(001)取向钛酸锶SrTiO3 (STO)单晶基片为衬底,镧锶钴氧La0.5Sr0.5CoO3 (LSCO)为底电极,铁酸铋BiFeO3 (BFO)为铁电介质构架了Pt/BiFeO3/La0.5Sr0.5CoO3/SrTiO3 (Pt/BFO/LSCO/STO)异质结阻变存储器。X射线衍射证实了BFO (001)的外延结构,摇摆曲线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大BFO的结晶质量增大。研究BFO薄膜厚度对Pt/BFO/LSCO异质结阻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nm BFO薄膜开始出现阻变效应,随着厚度的增大,阻变效应所需要的电压相应增加,高阻/低阻的比值增大。此外,300 nm厚度下,阻变效应随着外加电压增大,Pt/BFO/LSCO异质结阻变效应更加显著,且5 V工作电压下,高阻/低阻的比值达到最大。
    • 房睿
    • 摘要: 为研究降解污水处理厂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分析乌鲁木齐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样,通过控制Y利用凝胶溶胶法在500°C下煅烧2 h制备出不同Y掺杂量的BFO光催化纳米粉末,粉末粒径较小,约为5~6 nm,由不规则的颗粒团聚成球状且表面粗糙,随着Y掺杂量的增加,颗粒粒径逐渐减小,掺杂量能够增强可见光响应能力,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研究表明,BFO光催化降解刚果红溶液时,纯铁酸铋对刚果红的降解率为35%左右,Y_(5)样品对刚果红的去除率可达到86%,比纯铁酸铋的降解效果增加56%左右。刚果红浓度与其初始浓度之比(C_(t)/C_(0))随时间的变化成指数关系,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 邓洪权; 周熙; 于方; 林永乐; 蒋琪英
    • 摘要: 利用羧基的桥联以及螯合作用形成5种含Bi^(3+)和Fe^(3+)双金属的异核配位前驱体,然后通过热分解前驱体法制备铁酸铋纳米颗粒。采用TG,XRD,FT-IR,SEM,FL和电化学等手段研究配体对前驱体热稳定性、灼烧产物组成、表面形貌、电化学性能、光催化性能以及磁性强弱的影响。结果显示:前驱体的热稳定性随配体所含羧基数目以及与金属形成螯合环数目的增加而增强;由甘氨酸所得灼烧产物为单相铁酸铋,由氨三乙酸所得灼烧产物为铁酸铋与氧化铋的复合物;而其他配体所得灼烧产物为铁酸铋和软铁矿构成的复合物;所有灼烧产物对MO的光降解均具有催化性,其中由氨三乙酸所得灼烧产物的催化效果最好,由甘氨酸所得灼烧产物的催化效果最差,光照4 h MO仅降解40%,从灼烧产物组成、两相比例及粒径等方面分析了引起催化性差异的原因;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由甘氨酸所得灼烧产物电子传递阻力大,而由氨三乙酸所得灼烧产物电子传递快,寿命较长;磁铁对由甘氨酸所得灼烧产物不能吸引,而对其他配体所得灼烧产物均可较强吸引。
    • Jafar Hussain Shah; Anum Shahid Malik; Ahmed Mahmoud Idris; Saadia Rasheed; 韩洪宪; 李灿
    • 摘要: 开发稳定高效的可见光吸收的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是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最近我们提出(J.Mater.Chem.A,2020,8,6863?6873),具有室温铁电性质的BiFeO3(BFO)薄膜体系表现出低光电流密度响应是由于铁电畴壁/界面处的电荷复合,而该作用在纳米粒子催化剂体系中应该会大大减少.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我们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FO纳米粒子,并进行了Mn掺杂获得了Mn-BFO.光催化水氧化反应表明,纯BFO具有光催化氧化水的活性,析氧数率达到70μmol h-1 g-1;而Mn掺杂量优化(0.05%)后的Mn-BFO在可见光(λ ≥420 nm)照射下的析氧活性大大提高,达到255μmol h-1 g-1.带隙研究表明,通过改变Mn的掺杂量,可以将Mn-BFO的带隙从2.1 eV调整为1.36 eV.DFT计算表明,表面的Fe物种是水氧化的活性位点,而不是Mn物种,因为Mn掺杂后Fe物种的水氧化过电势0.51 V,是所考察的表面Fe和Mn物种中过电势中最低的.因此,Mn-BFO光催化水氧化活性的增强可归因于半导体带隙变窄后吸收更多的可见光、降低了的水氧化过电势以及抑制光生电荷复合这几项的协同效应.这项工作表明,锰掺杂是提高纳米粒子铁电BFO光催化剂固有光催化水氧化活性的有效策略.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锰掺杂的BFO样品,并使用XRD,DRS,Mott-Schottky,XPS和PL等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Mn掺杂后,BFO的(110)和(104)衍射峰向高位衍射角方向位移合并产生一个更宽的峰,表明Mn的掺杂引起BFO晶格结构变形.DRS光谱分析表明,Mn的掺杂可以拓展可见光的吸收,从纯BFO的550 nm吸收边(对应于2.1 eV的带隙)扩展到BFO-2的800 nm(对应于1.46 eV的带隙)吸收带边.这些结果与用DFT计算DOS分析得到的BFO和BFO-2理论带隙值2.05和1.53 eV一致.Mott-Schottky分析表明,BFO和BFO-2是p型半导体,其平带(Vfb)电势分别为1.7和1.6 V vs NHE,VB位置估计分别为2.0和1.9 V vs NHE,而CB位置估计分别为-0.11和0.44 V vs NHE.因此,Mn-BFO在热力学有利于光催化OER但不利于HER.从Mn-BFO的XPS光谱可以看出除了Bi,Fe和O光谱外,也可以在641.20和652.7 eV处观察到出Mn 2p3/2和2p1/2,表明Mn是以Mn3+的形式均匀地掺入BFO的晶格中.对一系列不同含量Mn掺杂的Mn-BFO的光催化OER活性表明研究表明,0.05%Mn掺杂的BFO-2的光催化OER活性最优,其析氧活性达到255μmol h-1 g-1,这是迄今为止未加载任何助催化剂的BFO的最高固有光催化OER活性值.PL光谱(290 nm激发)显示,与纯BFO相比,BFO-2的荧光强度弱得多,表明Mn的掺杂可以抑制光生电荷的复合.DFT计算显示,BFO的表面Fe活性中心的OER过电势为0.93 V;而对于Mn掺杂的BFO-2,理论计算得到表面Fe中心和Mn中心的析氧过电位分别为0.51和0.60 V.由此可见,Mn掺杂不改变BFO的析氧活性中心,但是可大大降低Fe活性中心OER过电位,这与锰掺杂的BFO-2表现出比BFO更高光催化氧化水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在纳米粒子光催化体系中,Mn掺杂的BFO可以促进可见光的吸收,促进光生电荷有效分离,降低表面Fe基活性中心氧化水的过电位,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氧化水的活性.Mn的掺杂对于铁电性质的影响及其光催化活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 谢晶晶; 王朋成; 王行乐; 李小怡
    • 摘要: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ZnO纳米棒上制备BiFeO3,形成ZnO/BiFeO3异质结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等测试手段对ZnO/BiFeO s异质结薄膜进行表征.XRD测试表明,BiFeO3薄膜在衍射角约为28.87°处出现杂峰,此峰是富铁相(Bi2 Fe4 O9)峰,与ZnO结合后,BiFeO3的XRD图谱保持不变,属于钙钛矿结构;AFM结果显示,ZnO纳米棒上明显附有一层BiFeO3;从ZnO/BiFeO3异质结薄膜的吸收光谱可知,吸收光谱叠加了ZnO和BiFeO3两种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范围,这可能会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ZnO/BiFeO3异质结薄膜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能力研究发现,光照120 min后,BFO和ZnO/BiFeO3异质结薄膜催化剂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37.2%和74.5%,ZnO/BiFeO3异质结薄膜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的能力相比BiFeO3薄膜提高2倍.
    • 李铁; 李玥; 王颖异; 张珽
    • 摘要: BiFeO3(BFO)是一种新型可回收光响应催化剂,但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和较低的量子产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出还原氧化石墨烯-BFO(RGO-BFO)纳米晶复合材料,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BFO颗粒,复合材料的禁带宽度Eg为2.0 eV,降低约10%;40 min对亚甲基蓝吸附-催化效率接近100%,远高于BFO颗粒(28%),这主要由于复合体系中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更低.通过本征磁性回收并重复利用6次后,复合材料仍保持89.1%催化效率,表现出优异催化性能.
    • 马国斌; 杨松; 徐蕾; 郭凯鑫; 王旭
    • 摘要: 多铁功能材料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铁、硝酸铋、硝酸钆、硝酸钴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柠檬酸作螯合剂制成前驱体溶液,通过旋涂法在Pt/Ti/SiO_(2)/Si及ITO衬底上合成Bi_(0.85)Gd_(0.15)Fe_(1-x)Co_(x)O_(3)(x=0,0.04,0.08,0.12)薄膜,研究了Gd^(3+)、Co^(3+)共掺杂对薄膜铁电性能、磁学性能及光学带隙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有薄膜均呈(111)方向的菱形结构,SEM结果表明共掺杂可以细化晶粒。根据铁电性和漏电流测试分析结果可知在Co^(3+)掺杂量为8%时最大剩余极化值达到2P_(r)=15.71μC/cm^(2),所有样品的漏电流传导机制均为欧姆传导机制。根据磁学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可知,共掺杂可以有效增强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在Co^(3+)掺杂量为8%时最大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7.78 emu/cm^(3)。根据吸收光谱及Tauc公式拟合结果可知共掺杂可以有效减小薄膜的光学带隙且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光学带隙逐渐减小,在Co^(3+)掺杂量为12%时光学带隙减小到1.96 eV。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