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组自交系

重组自交系

重组自交系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3146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种子、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等;重组自交系的相关文献由12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斯深、贾小丽、张亚东等。

重组自交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3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146 占比:98.51%

总计:23496篇

重组自交系—发文趋势图

重组自交系

-研究学者

  • 李斯深
  • 贾小丽
  • 张亚东
  • 赵凌
  • 周丽慧
  • 姚姝
  • 王才林
  • 林红梅
  • 苗利国
  • 徐正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凌; 梁文化; 赵春芳; 魏晓东;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 摘要: 挖掘新的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位点和候选基因,对抽穗期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抽穗期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杂交衍生的包含18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了基于深度重测序的高密度Bin遗传图谱,图谱共包含12,328个Bin标记。RIL群体及亲本2018年和2021年正季种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家系从播种到抽穗所经历的天数作为抽穗期表型值,使用IciMapping软件3.4版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进行鉴定。2年共检测到15个抽穗期的QTL,分布在3号、6号、7号、8号、10号和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58~10.68,其中7个QTL和已知抽穗期QTL的位置存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共有4个QTL在2年均检测到,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对2年重复鉴定到的4个QTL区间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和亲本间序列分析,共发现7个注释有功能,且在2个亲本间编码区存在非同义突变的基因。根据候选基因SNP的类型对RIL群体家系进行基因等位型分类和效应分析,发现4个基因其不同等位型的RIL家系在抽穗期上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推测可能为候选基因,可用于后续水稻抽穗期的分子机制研究。
    • 赵凌; 张勇; 魏晓东; 梁文化; 赵春芳;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张亚东
    • 摘要: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位点和基因,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剑叶叶色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杂交构建的包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两亲本及RIL群体重测序,构建了包含123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RIL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和2020年正季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抽穗后第3天使用叶绿素仪测定剑叶SPAD值。使用IciMappingv3.4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进行鉴定。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RIL群体中20个SPAD极端株系的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结果】2年共检测到19个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分别分布在除第8、9和10染色体外的其他9个染色体上。单一QTL贡献率为3.09%—13.13%,LOD值为2.74—14.08。通过物理位置比对,发现其中10个QTL与前人定位到的叶绿素含量相关位点在相同或邻近区域。qCHL2-1和qCHL5-12年均被检测到,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qCHL2-1位于第2染色体的7.63—7.71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14.08和7.93,贡献率分别为13.13%和7.94%。qCHL5-1位于第5染色体的23.44—23.49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4.31和3.76,贡献率分别为3.57%和4.82%。结合功能注释和亲本间序列分析,分别在qCHL2-1和qCHL5-1染色体区间内找到2个与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的基因Os02g0236000和Os05g0476700。这两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两亲本间均存在差异。Os02g0236000编码水稻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AT1),是水稻氮代谢途径中的重要酶,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关。Os05g0476700编码叶面斑点相关蛋白,推测与叶片颜色有关。根据AAT1在CDS+273 bp有无突变对RIL群体进行等位型分类。在20个SPAD极端株系中,AAT1不同等位型株系的剑叶SPAD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共检测到19个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鉴定了2个稳定存在的QTL——qCHL2-1和qCHL5-1,在这两个QTL区间筛选到2个可能调控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其中1个AAT1(Os02g0236000)不同等位型的光合作用参数在20个极端SPAD株系中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其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可用于后续剑叶叶绿素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
    • 雍杨莹; 于浪柳; 李春燕; 张蓝天; 董梦圆; 薛大伟; 方云霞; 张晓勤
    • 摘要: 以大麦H602和Golden Promise构建的134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2个生长周期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及总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8个与淀粉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其中,直链淀粉含量相关QTL有2个,均位于染色体7H上,贡献率分别为8.52%和7.83%;支链淀粉含量相关QTL有3个,位于染色体2H和7H上,贡献率分别为15.53%、16.40%和12.71%;总淀粉含量相关QTL有3个,位于染色体2H和7H上,贡献率分别为24.05%、24.02%和12.79%.该结果为大麦品质育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 芦涛; 叶涵斐; 褚晓洁; 林晗; 王盛; 潘晨阳; 李三峰; 王跃星; 饶玉春
    • 摘要: 为挖掘水稻糙米率相关基因,以粳稻品种热研(Nekken)为母本,籼稻品种华占(HZ)为父本,杂交获得F_(1)代,连续自交多代后得到12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以其为实验材料,称出糙米质量,计算糙米率.利用已构建好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水稻糙米率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个QTL,分别位于水稻第5,8,10,12号染色体上;同时,对这些区间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发现,LOC_Os08g01450基因很可能是影响水稻糙米率的新基因.这些结果为挖掘新的糙米率基因提供了新线索.
    • 郭元世; 梅佳; 罗德祥; 涂军; 陆健康; 厉婕; 侯运章; 吕乐城; 周淼平
    • 摘要: 利用高产广适亲本扬麦158和抗纹枯病种质资源CI12633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ddRAD-seq技术开发SNP标记并构建遗传连锁图,结合RIL群体2018—2020年的千粒重表型数据进行千粒重相关QTL的定位。结果表明:RIL群体的千粒重存在超双亲分离,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RIL群体家系间及年度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18—2020年共检测到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1A、4A、6A、6B和7D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9.70%~21.80%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4A和6B染色体的2个QTL位点可在不同年份重复检测到,可能为主效QTL,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朱小平; 李传旭; 宁卫东; 张建国; 曾静; 毛毳; 李永洪; 林拥军
    • 摘要: 为开展水稻茎粗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岗46B/A232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和基于重测序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利用R/qtl软件包对水稻倒二节的节间直径(RSID)和倒三节的节间直径(RTID)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控制倒二节茎粗的QTL和7个倒三节茎粗的QTL,分布在第2、3、4、7、11号染色体上。其中2号染色体上的qRSID2-1和qRTID2-1距离较近,qRSID2-2/qRTID2-2和qRTID2-3可能是同一位点,并在多次试验中被重复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7.89%~12.36%,物理区间在100 kb之内。
    • 郝静; 李秀坤; 崔顺立; 邓洪涛; 侯名语; 刘盈茹; 杨鑫雷; 穆国俊; 刘立峰
    • 摘要: 【目的】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高产一直是花生育种的主要目标,决定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种子数和仁重。单位面积种子数是种植密度、每株荚数和每荚种子数的乘积。因此,对花生每荚果种子数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有助于发掘该性状相关基因/位点,为花生产量相关性状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四粒红×冀农黑3号构建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于2018年(E1)和2020年(E2)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115°30′E,38°40′N)种植鉴定,收获时调查统计单仁果数、双仁果数以及多仁果数表型值,利用河北农业大学花生创新团队实验室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QTL Icimapping V4.2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2个环境下的每荚种子数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与分析。【结果】单仁果率与双仁果率均呈正态分布,多仁果率呈偏正态分布。3个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1个QTL,可解释4.66%—22.34%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为-9.35—9.42。其中,定位到5个多仁果率QTL,可解释3.19%—22.34%的表型变异,有1个QTL的加性效应为负值(-4.77),来自冀农黑3号,其余4个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3.59—9.42),均来自母本四粒红;定位到2个单仁果率QTL,可解释4.97%—6.43%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均为负值(-4.45和-4.54),均来自冀农黑3号;定位到4个双仁果率QTL,可解释3.46%—20.87%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均为负值(-9.35—-3.84),均来自冀农黑3号。这些QTL中,6个为主效QTL,其中,qRMSPA05被重复检测到,且可遗传表型变异为16.58%—17.34%,加性效应为7.69—8.12。【结论】定位6个主效QTL和1个主效稳定的多仁果率QTL,有助于改良花生产量性状,可以作为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区段,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精细定位研究。
    • 宋博文; 王朝欢; 赵哲; 陈淳; 黄明; 陈伟雄; 梁克勤; 肖武名
    • 摘要: 通过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和不同位点的聚合效应分析,为后续辅助育种、粒形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在3个不同的季节种植籼稻品种魔大穗与航恢315的19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根据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定位水稻粒形性状QTL,并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结果进行验证。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千粒重、谷粒截面积、谷粒周长进行QTL定位, ICIM法和CIM法分别检测到65个和81个QTL,其中有40个QTL能同时被检测到,成簇分布于2号、3号、5号、7号、8号、9号染色体上。将其归类为6个QTL簇,其中Loci5、Loci7、Loci9能被重复定位到,且控制至少4个性状,表型贡献率最高分别为15.74%、54.07%、15.89%,这些位点是后续基因功能研究的候选位点。根据bin标记分型结果将不同子代在各个QTL区间分为航恢315型和魔大穗型,在重组自交系后代进行聚合效应分析。经处理及数据分析发现聚合增效等位基因数量越多的个体,其在不同环境对应的表型值也越高。鉴定到携带多个增效等位基因的株系,可作为育种实践中增效等位基因的供体亲本。
    • 殷文晶; 陈振概; 高佩慧; 芦涛; 叶涵斐; 叶润乐; 杨茜; 路梅; 王跃星; 饶玉春
    • 摘要: 为发掘水稻根系性状相关基因,以籼稻品种华占(HZ)为父本、粳稻品种热研(Nekken2)为母本,杂交并衍生得到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测量重组自交系在三叶期时根系的性状.在已构建好的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基础上,对水稻根系性状的QTL进行初步定位及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与总根长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2,5,10号染色体上,3个与根表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2,4,5号染色体上,6个与根平均直径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5,9,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总根长与根表面积QTL在第5号染色体上区间重合,根表面积与根平均直径QTL在第4号染色体上区间重合;同时对检测的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归纳和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发现总根长LOC_Os05g40180基因、根表面积LOC_Os11g24240基因、根平均直径LOC_Os04g52030基因很可能是影响水稻根系性状的新基因.以上结果为发掘根系性状、培育理想株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成良强; 郭建斌; 李威涛; 黄莉; 罗怀勇; 刘念; 周小静; 陈伟刚; 王军; 吕建伟; 胡廷会; 饶庆琳; 雷永; 廖伯寿; 姜慧芳
    • 摘要: 锈病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以“中花10号×ICG 1262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武昌和阳逻两个环境中对其F_(8)群体进行锈病抗性鉴定,获得了8份抗锈病材料(QT0348、QT0368、QT0400、QT0402、QT0419、QT0458、QT0463和QT0485)。利用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QTL分析,检测到10个与锈病抗性相关的QTL,贡献率为4.54%~10.78%,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qBB06.1和qBB06.4为重复一致的QTL,贡献率为10.76%。根据侧翼标记在物理图谱进行比对,发现对应区段含有193个基因,其中178个基因被注释,功能注释基因中有1个NBS-R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抗锈病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