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1年内共计6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儿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33298篇;相关期刊26种,包括河北中医、医学临床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育才、钱素云、刘春峰等。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3298 占比:99.81%

总计:33362篇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发文趋势图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研究学者

  • 张育才
  • 钱素云
  • 刘春峰
  • 祝益民
  • 陆国平
  • 崔云
  • 王爱华
  • 肖政辉
  • 乔莉娜
  • 任晓旭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钱孔嘉; 徐红贞; 程晓英; 罗飞翔; 盛美君; 夏姗姗; 周红琴; 陈朔晖; 诸纪华
    • 摘要: 目的 构建儿科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儿科ICU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评价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概念框架,运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儿科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于2020年3月—5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运用优序图法与德尔菲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纳入全国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9、判断依据系数为0.88、熟悉程度系数为0.90.最终构建的儿科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职业素养)、17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儿科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完整,对儿科ICU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 赵晓霜; 关汭昕; 张丹; 张葆荣
    • 摘要: 目的 构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为PICU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各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10个地区不同三级甲等医院的26名具有儿童重症工作背景的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构建、确定权重,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96.15%、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0、0.9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0.154、0.403.最终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90项.结论 构建的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PICU护士的选拔、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
    • 徐舒慧; 董婧琦; 张欣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儿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HAPI)发生率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ICU患儿发生HAPI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VIP、WanFang Data、CNKI、PubMed、CINHAL、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ICU患儿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ICU患儿HAPI发生率为3.6%~27.7%,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低体温、使用医疗设备(无创通气、机械通气、使用医疗设备的种类多)、ICU停留时长、手术时间、使用镇静药和正性肌力药、低Braden Q评分、低血氧饱和度、疾病类型(神经或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水肿)、意识障碍、<2岁男性患儿.结论 ICU患儿HAPI发生率高于其他儿科科室,诸多危险因素导致ICU患儿HAPI的发生,应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纳入文献中,我国的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建议后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ICU患儿HAPI的危险因素.
    • 付俊鲜; 杨光路; 多红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ABI)患儿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损伤患儿为ABI组,另选取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β、NSE水平.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将ABI患儿分为重度脑损伤组(n=26)、中度脑损伤组(n=35)、轻度脑损伤组(n=39),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ABI患儿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6)和预后良好组(n=74),分析血清S100β、NSE水平与ABI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BI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BI患儿血清S100β和NSE水平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BI患儿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521,0.643,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葡萄糖(GLU)(OR=1.631,95% CI:1.278~2.082)、S100β(OR=1.907,95% CI:1.558~5.877)、NSE(OR=2.896,95% CI:1.193~7.029)为ABI患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100β+ NSE(AUC=0.932,95% CI:0.875 ~0.969)预测ABI患儿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S100β(AUC=0.728,95% CI:0.643 ~0.803)、NSE(AUC=0.808,95% CI:0.729~0.871)单独预测.结论 ABI患儿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BI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能提升诊断价值.
    • 彭昊; 龙博文; 肖晨; 邓敏; 张翼
    • 摘要: 背景 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危重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因,因而监测血清GAS、MTL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儿血清GAS、MTL的变化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300例住院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GAS、MTL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不同疾病类型、治疗前不同胃肠功能状态患儿血清GAS、MTL水平.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极危重患儿血清GAS、MTL水平高于非危重、危重患儿(P0.05).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结论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的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是不同的,临床可通过监测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来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及临床治疗的效果.
    • 杨敏; 李德渊; 刘忠强; 罗黎力; 乔莉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早期凝血功能及4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出院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4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该院住院的脓毒症患儿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24 h内的DIC实验室指标资料.分别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组间DIC实验室指标变化,并分析不同DIC诊断评分系统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出院转归的关系.结果 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 Ⅲ(ATⅢ)逐渐降低,各组间F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74);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逐渐延长(P0.05).ISTH、JAAM、JMHW、CDSS评分系统诊断DIC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19.1% 、10.1% 、17.5% 、11.6%(P0.05).结论 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增加,DIC实验室指标水平均逐渐变差,4种DIC评分系统DIC的诊断发生率均逐渐增加,病死率增加.4种评分系统有利于评估脓毒症诱发DIC的预后,且JAAM或CDSS评分系统可能更有助于DIC的早期识别.
    • 黄晓波; 王丽芳; 宋卓华; 唐凤佳; 宋静雯; 杨志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患儿中实施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近期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PICU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为主导、多学科协作医护模式,制订个性化进阶性心肺康复方案,对2019年1月-12月的29例患儿实施心肺康复训练,对比分析康复干预前、干预后第3天和第7天及转出PICU病房时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Glasgow评分、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肌力、自主排痰、咳嗽反射能力.结果 28例患儿顺利撤离机械通气,1例患儿虽未能撤机但病情好转,所有患儿无脱管、心搏骤停、病情恶化等不良事件发生,在干预后第3天、第7天及转出PICU病房时患儿心功能、肺功能、Glasgow评分、PCIS评分、肌力、自主排痰能力及咳嗽反射能力与康复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ICU患儿中开展多学科协作的心肺康复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促进重症患儿的机体功能康复和疾病转归.
    • 周谭丽; 周益平; 张育才; 崔云; 王斐; 陈容欣; 戎群芳; 王春霞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 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x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x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 (30/135)比4.1%(26/633),x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 (92,116) g/L,Z=13.594,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P<0.01]、中性粒细胞[0.449 (0.170,0.730)比0.683 (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Z=6.555,P<0.01]明显低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 mg/L,Z=-5.257,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 (0.2,4.0) μg/L,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 (0.156,0.275),Z=-5.699,P<0.01]、白细胞介素(IL)-6 [0.1 (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 (0.1,177.0)比0.1 (0.1,4.5)ng/L,Z=-2.087,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Z=-2.148,P=0.032]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脓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 RRT)[34.8%(47/135)比16.9% (107/633),x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419/633),x2=14.667,P<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住PICU期间,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14.1%(19/135)比0.5%(3/633),x2=73.965,P<0.01];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多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3(2,5)比2(1,3)个,Z=-6.988,P<0.01].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49/135)和9.3%(59/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000,P<0.01);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与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脓毒症病死率分别为35.0% (28/80)、32.6% (14/43)和7/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38,P=0.242).结论 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入PICU时炎症指标和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存在差异.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病死率为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4倍,应特别重视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监测、评估及治疗策略.
    • 高恒妙; 王丽娟; 钱素云; 任晓旭; 刘春峰; 祝益民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30年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我国1993、2001、2009和2014年4次儿科ICU现状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就2014年结果与前3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主要内容包括参与调查的省份和医院数量、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开展的技术项目.并将2014年调查仪器设备配置率、技术项目开展率和2016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简称“2016年建议”)进行比较.结果 4次调查的内容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其中少部分项目在某次或多次调查未统计具体数据.(1)1993、2001、2009和2014年参与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医院数分别为14省20家、17省27家、25省33家和25省108家.(2)1993、2001、2009、2014年医师/床位比分别为0.7∶1、0.8∶1、(0.4~0.5)∶1和0.5∶1;护士/床位比为1.1∶1、1.4∶1、(1.1~1.7)∶1和1.3∶1.(3)1993、2001、2009和2014年多功能监护仪配备情况分别为0.4台/床、0.5台/床、1.1~1.4台庥和1.0台/床;有创呼吸机分别为0.5台/1CU、0.5台/床、0.6台/床和0.4台/床.2001、2009和2014年血气分析仪配备率分别为60.0%、100.0%(33/33)和88.0%(95/108),床旁X线摄片机分别为70.0%、93.9%(31/33)和90.7%(98/108).2009和2014年调查无创呼吸机配备率分别为69.7%(23/33)和92.6%(100/108).2014年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床旁持续血液净化装置配备率分别为10.2%(11/108)和45.4%(49/108).1993、2001、2014年输液泵配备情况分别为0.5台/ICU、1.1台/床和1.7台/床.(4)2014年有创通气开展率为100.0%(108/108).2009、2014年调查高频通气开展率为78.8%(26/33)和38.0%(41/108).2014年调查无创通气开展率为89.8%(97/108).2001、2009和2014年调查血液净化开展率分别为22.0%、69.7%(23/33)和47.2% (51/108).2001、2009和2014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开展率分别为48.0%、97.0%(32/33)和24.1%(26/108).2001和2014年一氧化氮吸入开展率为24.0%和9.3%(10/108).2009和2014年分别有6家和7家医院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5)与“2016年建议”比较,2014年除多功能监护仪外其他仪器配备均未达标,开展技术除常规机械通气外也均未达标.2001年原始数据无绝对值,故未呈现.结论 与前3次调查相比,2014年调查PICU区域普及率明显升高,床位数成倍增长,设备配置及开展技术有显著提升,与“2016年建议”相比仍有差距,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