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写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

重写文学史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0篇、专利文献2241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等; 重写文学史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思和、刘小新、刘忠等。

重写文学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0 占比:11.46%

专利文献>

论文:2241 占比:88.54%

总计:2531篇

重写文学史—发文趋势图

重写文学史

-研究学者

  • 陈思和
  • 刘小新
  • 刘忠
  • 古远清
  • 跃速
  • 郑润良
  • 吴义勤
  • 张立群
  • 杨庆祥
  • 王本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思和
    • 摘要: 严家炎先生作为现代文学学科的领军人物,他始终站在"重写文学史"的立场上,他把自己巨大的创新能力,投放在不断冲破人为设置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学科的边界上。他研究姚雪垠和金庸的创作,独辟蹊径,公正评价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在文学史的应有地位,对传统的新文学史观念作出了革命性的突破。严家炎先生强调的"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双向交流,把新文学放在与"世界"的关系上进行考察,如果我们把"世界性"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主要特征,以此梳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在更高层面上再一次"重写文学史"。
    • 王国杰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推动文学史从革命史框架中走出来,文学史与革命史的分离对于文学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两者分道扬镳之后,又逐渐形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文学史观念走向了革命的反面,否定了革命的意义,把现代文学的成就错误地归功为反动政府的功绩,另一种照搬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标准,与社会现实脱节,舍弃了根本的内容层面,陷入单纯的形式主义。这两种倾向都偏离了重写文学史的本意,把文学史编写引入了歧途。重写文学史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认识到偏离革命的错误之后,要在更高层面向革命回归,回到现代历史语境中去,把握现代文学主流,客观评价革命文学思潮的历史地位,建构历史与美学双重标准下的新文学史框架。
    • 陈铎
    • 摘要: 2020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左翼研究持续走热,其中既有对杨逵、吕赫若、陈映真、蓝博洲、钟乔等单个作家的左翼文学活动的研究,也有对诸如“保钓”运动、《人间》杂志等重要的左翼文化实践的关注等;其次,文学文化思潮研究花样翻新,除左翼思潮外,以后现代和后殖民为代表的“后学”思潮,以及在青年群体中逐步盛行的强调“小确幸”思潮,大陆学界均予以不同程度的回应;再次,对“重写文学史”工作的细部优化,对外强化台湾文学的外部联结,对内将性别、族群、雅俗、新旧等一系列议题的重新问题化,开辟新的论述空间;最后,诗人杨牧去世,现代诗研究持续发力,针对具体诗人、诗作的专论以及诗史、诗案等的综论均在此前的基础上有所推进。
    • 颜妍
    • 摘要: 当代文学前30年和后30年之间的异质性一直难以被研究界消解。对1940—1970年代这个时期文学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个极端,一是认为文学依附于政治,丧失了独立性。然而随着1980年代“新时期”的到来,左翼革命实践成为20世纪历史的“隐形书写”。因此,新启蒙话语和重写文学史的努力,都是对前一时期文学史的贬斥。
    • 战玉冰
    • 摘要: 最早听说王德威教授关于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后文简称“哈佛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构想是在2011年底,当时王德威教授来复旦大学做了一连四场的系列讲座,其中第一讲题为《“重写”重写文学史》。
    • 白玉华
    •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脉络从20世纪80年代起基本可以归纳为从革命与启蒙范式的交织到多元复合范式的建构,在其建构与重写过程中,真实历史、政治权力是避不开的要素.然而,在启蒙范式影响下的重写中,激进的主体性追求、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等易于将文学史中的历史简单化,且文学史书写虽一再声明要摆脱政治权力的干涉,但其实始终未能远离.过度地纠结于革命与启蒙话语,易于遮蔽文学史书写的更多可能,唯有多元复合范式的文学史才能够正视多样文学之"史",正视文学史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从而"重写"基于民族与世界广阔视野的"大现代"中国文学史,并彰显其渊源有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袁勇麟; 翁丽嘉
    • 摘要: 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从史料整理、重点作家作品研究到文学史的建构,已 日臻成熟.《报刊香港:历史语境与文学场域》不仅展现出对文学史多元探索的成功示范,也表明华文文学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报刊香港》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座谈会主要从"返回历史现场"、"重写文学史"、"展望华文文学研究"这三方面展开讨论,既是对《报刊香港》写作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香港文学研究的推进与展望,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向纵深领域发展.
    • 廖美琳
    •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的苏区书写,自新中国成立即已开始,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结束。苏区叙述在文学史编纂中的起伏变化直至"离场",关联着文学史书写的整个思潮背景的动态变迁,也关联着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的不断调整。在如今倡导"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语境下,将苏区文艺重新纳入人民文艺的叙事脉络,使其重返文学史场域,以期完整描述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图景,其应成为传承苏区精神的重要路径与课题。
    • 龚小雨; 龚举善
    • 摘要: 伴随着构建新中国文化共同体宏大战略的总体进程,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已然生态和应然前景随之被摆上桌面.与此相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意味的述史方略,后发性的中华民族文学史观势必认同并尊重原生性文学创作、传播与接受的"民族"史实.具体而言,外生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和法理约定,内应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方法论的倡导以及"重写文学史"的拉动等,在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工程中协同发挥着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格局的综合激活效能.为维护中华民族文学史以及建基其上的文学史观的正态运行,确立并奉行选择配置、本体优先、经典入史、相对普适、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