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释放率

释放率

释放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6340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池州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北方七省区煤矿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释放率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敬轩、杨立军、姚鹏志等。

释放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6340 占比:99.87%

总计:106476篇

释放率—发文趋势图

释放率

-研究学者

  • 李敬轩
  • 杨立军
  • 姚鹏志
  • 李定中
  • 张玥
  • 梁炫烨
  • 宋水军
  • 刘腾宇
  • 伍怀龙
  • 刘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伟光; 赵楠; 侯然; 黄月蓉; 庞成业; 李欣博
    • 摘要: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灰黄霉素磷脂复合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复合率。研究了灰黄霉素磷脂复合物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对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影响,得到其最佳制备条件为:m(磷脂)∶m(灰黄霉素)=3∶1、V(四氢呋喃)∶V(二氯甲烷)=1.5∶1、固液比=8∶1、超声温度50°C、超声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1.97%。体外释放研究中磷脂复合物表现出持续释放行为。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
    • 崔细鹏
    • 摘要: 本实验通过反应体系中酸碱度和丁酸水平的改变来评价外源脂肪酶对三丁酸甘油酯的水解能力。采用Sigma猪胰脂肪酶(Sigma,10单位/mL)和VTR脂肪酶制剂(VTR,10单位/mL)对三丁酸甘油酯进行水解。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Sigma组相比,VTR脂肪酶水解后迅速释放出丁酸,15min后溶液的pH值明显降低。Sigma组在水解30min后的pH值明显下降。从第30min开始,VTR脂肪酶释放的丁酸可以通过pH试纸来区分于其他组,整个测试结束时间为360min。在Sigma组中,在120min之前不能检测出丁酸。Sigma脂肪酶在360min释放丁酸的浓度为11.57μmol/mL,VTR脂肪酶360min释放丁酸的浓度为48.69μmol/mL。Sigma脂肪酶和VTR脂肪酶的释放率分别为0.639%和2.69%。用pH值预测三丁酸甘油酯中丁酸释放的模型如下:y=410.28x-3.94(R^(2)=0.8476)。研究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可以被脂肪酶水解并释放丁酸;释放的丁酸水平可以用一张简单的酸碱度试纸进行鉴定,并通过酸碱度进行预测。VTR脂肪酶水解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朱龙杰; 张媛; 曹毅; 秦艳华; 刘梦梦; 朱怀远
    • 摘要: 目的:优化加热卷烟烟草薄片的工艺参数。方法:制备了甘油添加比例为5%~30%的12个梯度等级的加热卷烟烟草薄片,制成加热卷烟烟支。使用GC-TCD方法检测加热卷烟烟气、滤嘴冷凝段和烟芯段中水分、烟碱和甘油质量,分析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特点,以及释放率、截留率和转移率。结果:加热卷烟烟草薄片在5%~30%甘油添加比例下,水分释放率较高为88.6%~92.3%,主要分布在烟气和滤嘴冷凝段;烟碱释放率次之,为25.5%~34.2%,主要分布在滤嘴冷凝段和烟芯段;甘油释放率最低,为13.9%~21.3%,主要分布在烟芯段。结论:当烟草薄片选择10%~18%的甘油添加比例时,加热卷烟的烟碱和甘油具有较高的转移率和较低的截留率。
    • 吕祥鸿; 刘妍妍; 程猛猛; 赵凯峰; 姜毅; 李宁; 王晨
    • 摘要: 通过固体缓蚀剂的释放率测试、缓蚀效果评价,结合线性极化、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图谱(EIS)等电化学测试分析,探讨其缓蚀作用机理及在高温埋地输送管道防护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管输工况条件下,固体缓蚀剂释放时间为33 d.当固体缓蚀剂加药量为5000 mg/L时,可以显著降低T/S-52 K钢的腐蚀速率,在模拟管输工况条件下,其缓蚀效率为89.16%.添加固体缓蚀剂后,T/S-52K钢的极化电阻R p迅速升高,电极反应阻力增大,自腐蚀电位显著正移,腐蚀速率明显降低;缓蚀剂成相膜层主要通过阻滞阴极电化学反应,发挥缓蚀作用.固体缓蚀剂的释放组元可在金属表面形成"成相的"膜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缓蚀剂成相膜层的膜阻Rm显著增大.通过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得到固体缓蚀剂的释放速率及最佳加药量,对固体缓蚀剂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陈毅青; 陈宗铸; 陈小花; 雷金睿; 李苑菱; 吴庭天
    • 摘要: 为揭示热带沿海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元素储存能力的差异,选取林地相邻、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青皮林和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随机样地,采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凋落物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率.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凋落物层现存量为29.49 t/hm2,是青皮林的2倍,2种林型不同分解层表现为:已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2)2种林型不同分解层养分元素含量基本遵循C>N>Mg>K>P的变化模式,随着凋落物分解,青皮林各养分元素含量逐级降低,木麻黄林则因养分元素不同而异,可能因凋落物C含量流失过多出现损失速率大于分解释放养分速率而造成半分解层N、P、Mg的含量相对增加,但均在已分解层含量最低;(3)木麻黄林凋落物层养分储量值为8448.23 kg/hm2,是青皮林的2倍,各分解层凋落物养分元素的储量依次为C>N>Mg>K>P,与养分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养分释放率从未分解层(?1.79%、?0.97%)到半分解层(0.65%、1.23%)呈现增加趋势.总之,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型的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其储量的差异可能与植物叶片生物学特征、微环境条件、微生物种群及活性不同有关.
    • 刘旭
    • 摘要: 一手烟,即第一次吸入肺、胃的香烟,为热烟;二手烟是一手烟从口腔和鼻腔吐出的烟尘,为冷烟。有研究显示,许多化合物在分流烟中的释放率高于主流烟。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多1倍,苯并英.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
    • 张星; 娄方亮
    • 摘要: 采用MDI、PAPI和大豆多元醇为原料,制备包膜尿素肥料.探索并确定了该工艺路线的可行性,研究了树脂型包膜材料,并使用包膜剂对尿素进行了包膜,开展了包膜尿素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前15 d尿素没有释放,到30 d的时候,尿素释放率为70%.该包膜材料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包膜材料对尿素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提高了氮的利用率.此工艺能得到具有一定缓释性能的缓释尿素.
    • 郑虎哲; Choi Jihye; Seong Giun; Chung Shinkyo
    •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未熟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P)和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多功能协调效应,该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未成熟的苹果多酚-壳寡糖微胶囊(Apple Polyphenols-Chitooligosaccharides Microcapsule,APCM),并测定了APCM的微胶囊粒度和分布,以及结构表征,并评价了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对总多酚(Total Phenolic Content,TPC)释放和健康益处功能的影响.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APCM的平均粒径为32.98μm.跨度值最小为1.19,这意味着APCM比COS和APP更均匀、颗粒度更小.APP在1237和1194 cm-1处观察到了清晰的峰形,在APCM中同一位置处未观察到.但是,APCM与APP具有相似的吸收带,这意味着APP与COS也可能通过范德华力和分子间氢键的方式形成APCM.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结果表明,APCM中多酚的释放发生在60 min以内.在模拟胃液消化系统(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处理中,APCM释放的TPC从25.6%到76.5%不等,而在模拟肠液消化系统(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SIF)持续处理中,TPC释放量达到31.3%到97.6%.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与APP和COS,APCM对抗氧化能力指数、清除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OH清除活性、O2?-清除活性和H2O2清除活性表现出更出色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此外,与APP或COS相比,APCM不仅表现出更高的糖还原酶抑制活性(P<0.05),而且具有更好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P<0.05).结果表明,APCM今后可在功能性食品或药物领域更大的研发潜力.
    • 陈金磊; 张仕吉; 李雷达; 辜翔; 刘兆丹; 王留芳; 方晰
    • 摘要: 为揭示亚热带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层现存量及其养分元素储存能力的演变,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位于亚热带丘陵区的长沙县选取地域相邻、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檵木+南烛+杜鹃灌草丛(Loropetalum chinense+Vaccinium bracteatum+ Rhododendron simsii scrub-grass-land,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hinense+Cunninghamia lanceolata+ Quercus abri shrubbery,LCQ)、马尾松+柯+檵木针阔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Lithocarpus glaber+L.chinense coniferous-broad leaved mixed forest,PLL)、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glaber+ Cleyera japonica+ Cyclobalanopsis glauca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LAG)作为一个恢复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集未分解层(U层)、半分解层(S层)、已分解层(D层)凋落物样品,测定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储量及其释放率,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凋落物层现存量、养分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1)凋落物层及各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同一恢复阶段D层凋落物现存量最高,占凋落物层现存量的41.59%-51.02%,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的差异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大;各恢复阶段凋落物分解率为0.44-0.61,周转期为1.65-2.28 a.2)凋落物层及各分解层凋落物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均表现为:N>Ca>Mg>K>P,随着植被恢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N、P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K含量LAG(除U层外)最高,PLL最低,Ca含量LCQ最高,PLL最低,Mg含量LAG(除U层外)最高,LVR最低;同一恢复阶段N、P(除PLL、LAG外)、K、Ca、Mg含量随着凋落物的分解而下降.3)不同恢复阶段凋落物层主要养分元素的储量依次为:N>Ca>Mg>K>P;凋落物层及各分解层凋落物主要养分元素总储量及各种养分元素的储量总体上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同一恢复阶段随着凋落物的分解,N、P储量增加,而K、Ca、Mg储量变化不大;随着植被恢复,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储存能力和转化归还能力提高,特别是N,养分元素总释放率下降,有利于养分的固持.4)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对凋落物层现存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乔木层的影响最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