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酮病

酮病

酮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94823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兽医导刊、动物医学进展、今日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等;酮病的相关文献由1022位作者贡献,包括夏成、张洪友、徐闯等。

酮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4823 占比:99.57%

总计:95230篇

酮病—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古丽; 王杰; 冯学俊; 任禾; 参都哈西; 哈力旦木; 陈世军; 黄炯; 沈辰峰; 韩涛; 杨学云
    • 摘要: 奶牛酮病是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为提高奶牛酮病的防治效果,首先必须明确原发性奶牛酮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一是仅高产和刚分娩数周的奶牛发病;二是日粮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过高;三是乳汁和尿液有丙酮(烂苹果)气味;四是奶牛分娩前肥胖,发病后迅速消瘦;五是神经症状反复间歇性发作;六是血清、尿液和乳汁酮体呈阳性;七是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特征为贫血,Eos%和Lym%升高,Neu%降低;八是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特征为GLU降低,ALT、AST和LDH升高。采取以直接补糖、补充产糖物质、调整糖代谢、保肝解毒、抗酮、提高瘤胃丙酸产量、增强瘤胃机能、补钙、补液、调整酸碱平衡及镇静等为原则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本病例收效甚好,故特撰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 邓鑫; 周雨舟; 林敏杰; 诸葛树妹; 何家康
    • 摘要: 目的:比较四种血酮检测仪和生化分析仪的测试奶牛血液中β-羟丁酸的浓度结果,分析血酮检测仪对奶牛酮病临床诊断的效果,为奶牛场对血酮检测仪的使用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选取41头2~5胎次、产后5~25天的泌乳奶牛经尾静脉采血进行β-羟丁酸浓度的测试。应用四种血酮检测仪(桂林优利特、美国雅培、北京怡成和台湾暐世)与生化分析仪对比检测奶牛血液中β-羟丁酸含量的相关性和准确度。结果:四种血酮检测仪与生化分析仪相关性高,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0.95;当测试结果绝对偏差≤±0.2或相对偏差≤±20%时,四种血酮检测仪的合格率均达100%;四种血酮仪测试的均值与生化分析测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血酮检测仪的临床测试性能与生化分析仪接近,均满足用于奶牛血酮检测的要求,可用于奶牛酮病的筛查,其中桂林优利特品牌的血酮仪性价比相对较高,更适合奶牛场用于奶牛酮病的快速筛查。
    • 李军岗; 苏玉贤
    • 摘要: 酮病是奶牛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全身性紊乱疾病,对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影响很大。试验选取郏县产后奶牛187头,根据血浆β-羟丁酸(BHBA)≥1.2 mmol/L为酮病的标准,分成酮病组和健康组,在产后30 d内跟踪计量产奶量,观察记录奶牛繁殖性能,并对酮病与真胃移位、胎衣不下等疾病相关性进行分析。
    • 丁选国
    • 摘要: 酮病是普遍发生于奶牛围产期、与肝脂沉积症密切相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类疾病不仅能引起奶产量下降,还能增加奶牛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提高奶牛养殖的健康养殖,本文就近期某奶牛场发生奶牛酮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简单阐述,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 阿依奴尔·吐地
    • 摘要: 奶牛酮病是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葡萄糖前体物质供给不足引发的一种疾病。酮病的主要表现为奶牛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等。对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牛奶质量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从奶牛酮病发病机理、病因、临床症状、危害、治疗、预防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提供帮助。
    • 李晓龙; 吕亚丽; 刘胜卫; 黄金明; 孙同臣
    • 摘要: 奶牛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指奶牛在分娩后,胎盘和胎膜未在一定时限内排出,RFM所定义的时间有所争议,一般认为胎衣应在产后6小时内排出,大多数研究认为,产后12至24h仍不见胎衣排出即可定义为胎衣不下。胎盘脱落是一个由激素调节的复杂的生理过程,多种因素包括早产、难产、激素紊乱、免疫抑制等都可以影响胎盘脱落的过程。胎衣不下会严重危害奶牛的健康,尤其是会对奶牛的生殖能力和生产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后遗症包括子宫复旧延迟和怀孕率降低等,并会导致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酮病和乳腺炎发病率的升高。
    • 谭星宇; 张金梅
    • 摘要: 糖尿病酮症(DK)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治疗多采用降糖、补液、消酮等对症处理,疗效并不稳定。王立琴教授通过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认为DK的发生多责之胃热炽盛,日久可见气阴两伤,并采用分期辨证施治,初期清肺胃火热,多以葛根芩连汤合白虎汤加减;中期清胃热,滋肾阴,清补兼施,自拟清中滋肾汤;晚期补气阴,兼清热,自拟消渴固肾方合代茶饮。整体调理,消除酮体,收效良好。
    • 布英; 吴惠; 张国
    • 摘要: 为了掌握新疆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的流行现状,研究该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昌吉州1898份围产期奶牛血液进行血酮检测,统计分析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率,比较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酮病奶牛在产奶量、乳品质、免疫力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亚临床酮病发生率分别为10.06%和33.09%;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相比,平均日产奶量分别降低14.39%(P0.05),乳蛋白率分别降低11.88%(P0.05),IgG含量分别降低15.71%(P<0.05)、7.33%(P<0.05),IgM含量分别降低14.58%(P<0.05)、6.25%(P<0.05)。结论:昌吉州围产期奶牛均存在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并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和免疫力降低。
    • 安彦昊; 马学虎; 孙奕烁; 马燕芬
    • 摘要: 酮病作为围产期奶牛最为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严重损害奶牛健康、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其病因学的一些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某一特定生理时期内小分子量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可以为动物营养代谢疾病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本文就代谢组学在奶牛酮病生物标志物筛选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 摘要: 牧医所研究揭示酮病对奶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畜胚胎工程与繁殖团队揭示了酮病主要代谢标志物β-羟基丁酸(BHBA)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兽医学前沿(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上。据相关人员介绍,酮病是高产奶牛高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以血清中BHBA增加为显著特征,对奶牛的卵泡发育及繁殖效率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酮病负调控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