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风方式

配风方式

配风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98319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洁净煤技术、锅炉技术、锅炉制造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及学术交流会、2014年全国冶金企业热电专业年会、全国第八届电站锅炉专业技术交流年会等;配风方式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必光、张恩先、谢方静等。

配风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8319 占比:99.94%

总计:198434篇

配风方式—发文趋势图

配风方式

-研究学者

  • 唐必光
  • 张恩先
  • 谢方静
  • 黄磊
  • 刘永义
  • 刘鸿
  • 宁新宇
  • 李应保
  • 梁绍华
  • 潘卫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英伦
    • 摘要: 飞灰含碳量是衡量锅炉燃烧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若能在正常运行中降低飞灰含碳量,则能大大提升锅炉效率并降低发电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对一台1000MW机组进行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的改变调整实验,来验证不同配煤、配风方式组合和确定的煤粉细度下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一种较好的配煤掺烧、配风方式、煤粉细度的搭配,可将飞灰含碳量降低到4%以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 袁亮; 韩会亮; 衡永宏; 王新勇
    • 摘要: 某炼油厂90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_(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C,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C,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C/30°C,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_(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mg/m^(3)降低到5.8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_(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 孟涛; 邢小林; 张杰; 周磊; 张涛; 王长安
    • 摘要: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掺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而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鉴于此,采用涡耗散模型对6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掺烧市政污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污泥掺混比例、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燃煤锅炉内污泥掺混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污泥掺混比增加,炉膛整体温度下降,影响燃烧稳定性,同时炉膛出口NOx浓度有所降低.当污泥掺混比例增长至20%,炉膛出口温度约下降100 K,NOx浓度减少53.2%.而污泥掺混比例对于炉膛内速度场分布影响较小.随着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由0.72增加至0.96,炉膛出口温度增幅较小,仅增加15K左右,而NOx浓度则大幅增长,由174.39 mg/m3增长至352.09 mg/m3,约增长50.4%.在本文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考虑温度和NOx浓度,推荐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0.84.不同二次风配风对燃煤锅炉掺烧污泥影响差异较大.5种配风方式下,炉膛出口温度和NOx浓度有较大变化.鼓腰配风下炉膛出口温度最低,为1 289 K,而倒塔配风温度最高,为1 341K.同时鼓腰配风下NOx浓度较高,为207.77 mg/m3,束腰配风NOx浓度较低,为156.42mg/m3.综合温度和NOx浓度,本文二次风配风推荐采用束腰配风方式.
    • 杜威; 丁红蕾; 潘卫国; 郭得通; 周柒; 郭士义; 丁承刚; 邓云天
    • 摘要: 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煤粉锅炉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观察其炉内燃烧过程,重点对比了在空气分级下不同配风方式对炉内空气流动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风量较多的正宝塔型、均等、缩腰型配风在炉膛底部形成较高切圆且温度较高,主燃区上部风量较小的正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速度分布均匀,温度偏差较小,倒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时出口NOx较其他3种配风方式要小.
    • 项岱军; 王煜伟; 王小华; 俞胜捷; 丁奕文
    • 摘要: 切圆燃烧锅炉不同配风方式对锅炉热效率和NOx排放浓度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其对炉内整个燃烧区域高温腐蚀的影响特性的报道较少.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对NOx 排放浓度和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特性,并给予了炉内水冷壁高温腐蚀运行防控方面的指导.额定负荷运行工况下,建议AA托底风风门挡板开大,有利于控制冷渣斗区域水冷壁的高温腐蚀;开大周界风门挡板以及关小紧凑燃尽风(CCOFA)和分离燃尽风(SOFA)风门挡板,将缓解主燃烧器与燃尽风之间区域水冷壁、主燃烧器区域水冷壁和冷渣斗区域水冷壁的高温腐蚀,这将为同类型机组运行提供指导和借鉴.
    • 杜威; 丁红蕾; 潘卫国; 郭得通; 周柒; 郭士义; 丁承刚; 邓云天
    • 摘要: 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煤粉锅炉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观察其炉内燃烧过程,重点对比了在空气分级下不同配风方式对炉内空气流动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风量较多的正宝塔型、均等、缩腰型配风在炉膛底部形成较高切圆且温度较高,主燃区上部风量较小的正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速度分布均匀,温度偏差较小,倒宝塔型和鼓腰型配风时出口NO x较其他3种配风方式要小。
    • 储继峰; 张培亭
    • 摘要: 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往复炉燃烧的数值模拟模型,对四种常见的配风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配风方式引起的炉内流场、前后拱平均温度、炉排上热流密度分布等的变化,并做出配风方式对燃烧影响的评价,从而为往复炉选用最佳配风方式提供了依据.
    • 白旭东; 王建勋
    • 摘要: 针对某电厂330MW锅炉进行了配风方式及总风量的研究,分析了配风方式及总风量的变化对NOx排放浓度和锅炉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组负荷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配风方式,当机组负荷为250MW时,工况T2与工况T1的锅炉效率相差不多,NOx排放浓度下降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300MW时,工况T4比工况T3的锅炉效率高了0.28%,NOx排放浓度下降了20mg/m3.在机组负荷及其他运行参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总风量,当机组负荷为300MW时,工况T6比工况T5的锅炉效率高了0.19%,NOx排放浓度下降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250MW时,工况T9比工况T7的锅炉效率高了0.16%,NOx排放浓度升高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190MW时,工况T12比工况T10的锅炉效率高了0.24%,NOx排放浓度下降了60mg/m3.
    • 白旭东; 王建勋
    • 摘要: 针对某电厂330MW锅炉进行了配风方式及总风量的研究,分析了配风方式及总风量的变化对NO_(x)排放浓度和锅炉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组负荷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配风方式,当机组负荷为250MW时,工况T2与工况T1的锅炉效率相差不多,NO_(x)排放浓度下降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300MW时,工况T4比工况T3的锅炉效率高了0.28%,NO_(x)排放浓度下降了20mg/m^(3)。在机组负荷及其他运行参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总风量,当机组负荷为300MW时,工况T6比工况T5的锅炉效率高了0.19%,NO_(x)排放浓度下降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250MW时,工况T9比工况T7的锅炉效率高了0.16%,NO_(x)排放浓度升高了40mg/m^(3)。当机组负荷为190MW时,工况T12比工况T10的锅炉效率高了0.24%,NO_(x)排放浓度下降了60mg/m^(3)。
    • 王俊文
    • 摘要: 目前,煤粉炉内燃烧所提供的氧量大部分来自二次风供给。经长期实践表明,二次风供给量将直接影响炉膛内部燃烧工况。机组正常运行中,如果二次风量不足,可能直接影响炉内煤粉燃烧充分性,将导致锅炉飞灰可燃物含碳量偏高;如果二次风量过大又会影响辅机电耗,同样影响锅炉效率。文中对某300 MW机组二次风配风方式进行了现场优化调整试验,确定了不同负荷工况下的最优的二次风配风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飞灰可燃物损失,提高锅炉经济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