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器

配器

配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8237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戏剧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7877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大众文艺、北方音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5届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等;配器的相关文献由361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加亮、田晨、张俊等。

配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9 占比:1.2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877 占比:98.73%

总计:28237篇

配器—发文趋势图

配器

-研究学者

  • 张加亮
  • 田晨
  • 张俊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社彪
  • 万世铭
  • 李家达
  • 邱迪林
  • B·拉松
  • 高野一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可萌
    • 摘要: 电影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的艺术,电影音乐在整部电影元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优秀的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所作的音乐甚至能够比电影画面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感更为强烈。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分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分别是影片概况、主题音乐的作曲技术理论分析、影片中的声画关系以及影片中的人文关怀。
    • 凌英
    • 摘要: 瓦格纳所提出的“主导动机”概念贯穿于他的整体艺术观中,说明主题动机的构思与整部歌剧的统一性、完整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唐豪瑟》序曲动机的“音程向位”分析,展现出瓦格纳的整体艺术观不仅是在大众所熟知的序曲预示整部剧脉络、无终旋律、主导动机、取消分曲结构等手法的运用,在主题动机的设计上也有意或无意的分裂、变化、融合,使其整体性更强,同时探寻瓦格纳在这部作品中对不同主题的配器手法。
    • 原旸
    • 摘要: 1988年,曲祥先生创作的二胡与乐队合作的《绿色的思念》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新节目奖”。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论述乐曲的风格特点,包括调式特点、节奏特点、特色配器的运用。第三部分研究此作品的演奏技巧。
    • 贺洋
    • 摘要: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性质和程度不同的东西文化交汇。从新文化运动到1978年改革开放,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一直沿着继承民间音乐传统、借鉴欧洲古典派和浪漫派音乐表现体系的道路前进。到了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解放,西方现代主义的音乐思潮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管弦乐的创作。
    • 曲晴
    • 摘要: 第34小节开始,填补了高音区的空缺,而后,层层递进的配器使旋律的音色更加融合和丰富,音响效果也张力十足。第34、38、40、42小节处,小提与中提声部4次变换音高,半音迂回后增四度上行,形成不和谐的听感。第40小节,织体声部在配器设置上也不断浓重起来.
    • 蔡志妮
    • 摘要: 作曲家王义平先生充分利用西方管弦乐队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他大胆地将青海民歌的音调素材与千里之外广东一带的貔貅舞,用旋律、和声、对位和配器手法巧妙地嫁接在一起;将民族音乐与印象派色彩性和声风格相融合,赋予了民歌以新的生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王义平创作的《貔貅舞曲》的旋律、主题、和声、调性布局、配器、结构和对位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作曲技法并借鉴学习。
    • 隋伊宁
    • 摘要: 古雷之歌由勋伯格创作于1900-1911年,这部作品产生于浪漫主义音乐与二十世纪音乐的交融之际,内容选自丹麦诗人J.P.雅克布森的同名爱情诗歌集,其中的内容充满了魔幻与想象,冲突矛盾不断,剧情跌宕起伏。勋伯格并没有将诗歌集改编成歌剧体裁,而是保存了诗歌的原汁原味,创作声乐套曲的体裁。在创作风格上,《古雷之歌》还保存着调性的存在,与勋伯格之后创作的十二音风格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这部作品更像是对浪漫主义风格的致敬,并对新创作时期的迎接。《古雷之歌》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每一首歌都有明确的标题。本文要分析的前奏曲,名为《日落时分》,虽然名为日落,勋伯格似乎将更多的笔墨放在描写夜幕的降临,月亮的升起,在他的配器中,长笛、竖琴、木琴作为星光的点缀,弦乐描绘月光潺潺如水,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描绘,为揭晓国王——瓦尔德玛与女主角——托弗的爱情故事拉开序幕。
    • 代佳
    • 摘要: 黄梅歌是黄梅戏音乐的一条支流,题材多样,种类繁多,而且目前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已经具有完整的演出体系。从音乐的旋律、调式、曲式结构和配器运用等方面可以看出,黄梅歌既受到黄梅戏的影响,又在继承黄梅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它既承载有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又采用现代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唤起受众共鸣。
    • 林桢邦
    • 摘要: 交响诗是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的重要体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文选取西贝柳斯有代表性的《图奥涅拉的天鹅》《波约拉的女儿》《海妖》《塔皮奥拉》四部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印证,探讨其交响诗配器艺术的基本面貌和显著特征,以资学习借鉴。笔者认为,西贝柳斯交响诗经典性的形成,配器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别的作曲家的配器是管弦乐的“化妆师”,那么西贝柳斯的配器则是管弦乐的“建筑师”。
    • 张丁瑜
    • 摘要: 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第五交响乐》第二乐章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本曲用"悲怆"的感情基调阐释"命运"的主题.文章在整首乐曲基本的曲式结构框架下对该曲的调性、和声、配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试图在灵活多变的主题发展与丰富的配器音响下,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