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行说

五行说

五行说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0758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华易学大会暨龙年国际堪舆专家论坛、第七届草原文化研讨会等;五行说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化凯、朱建花、流沙等。

五行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758 占比:99.73%

总计:70950篇

五行说—发文趋势图

五行说

-研究学者

  • 胡化凯
  • 朱建花
  • 流沙
  • 王垂基
  • 薛建平
  • 刘烨烨
  • 向梦飘
  • 张晓敏
  • 张晴晴
  • 徐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庙军
    • 摘要: 清华简《汤在啻门》是商汤和伊尹君臣之间的问对文献。依托汤和伊尹史事表达了有关早期五行说、黄老道家、儒家等思想,其中包含治身、治国、民本、天道诸多内容,思想交融性特征较为明显。简文可能属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母体,当形成于战国早期以前,其思想可能并不归属于某一个学术学派。
    • 蔡青
    • 摘要: 戟形饰是西汉时出现的一类小众珠饰品。本文基于考古资料和古籍文献,结合图像学分析,认识其造型来源与文化象征意涵。戟形饰为中外艺术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形制来源于西汉手戟式鸡鸣戟,而其代表的艺术形式可溯源到古印度佛教文化。戟形饰具有辟兵辟邪的护符含义,并与汉代五行色彩体系相结合,体现了本土民族性的文化理念。
    • 蔡青
    • 摘要: 戟形饰是西汉时出现的一类小众珠饰品.本文基于考古资料和古籍文献,结合图像学分析,认识其造型来源与文化象征意涵.戟形饰为中外艺术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形制来源于西汉手戟式鸡鸣戟,而其代表的艺术形式可溯源到古印度佛教文化.戟形饰具有辟兵辟邪的护符含义,并与汉代五行色彩体系相结合,体现了本土民族性的文化理念.
    • 蔡花菲; 徐艳芳
    • 摘要: 儒家礼教与"五方五行五色"体系相互融合,产生了色度与器用、物序与人伦的互动机制,色彩成为阶级礼制下序列人伦纲常的符号.明清官窑"色禁"制度加剧了瓷器色彩伦理的进程,但制瓷技艺的成熟使得"色禁"难禁,瓷色反而"因禁而盛".随着明代"禁色"瓷器在清代民间的生产与流通,形成了"祭祀之器—身份之器—赏玩之器—日用之器"的伦理序列.明清官窑对坊间瓷色僭越"禁"与"不禁"的制度之变,映射了瓷色伦理观的嬗变轨迹.追根溯源,瓷色伦理观根源于"五行说"隐喻与象征的华夏思维模式,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在器物文化中的反映.
    • 安子毓
    • 摘要: 《尚书》《逸周书》提及的"五行",皆当以"五种应行之道"释之,而难以视作"金、木、水、火、土"这一组合之代称.在五行说兴起之初,五方五色才是这一神秘体系的核心,而"五行"——"金、木、水、火、土"加入这一体系的时间较晚,并且一度处于从属地位.五方与五色相结合远在与五行相结合之前.方、色的初步结合及其神秘化意向在《逸周书》《仪礼》《考工记》《墨子》等文献中均有体现,至战国中后期成书的《管子》中终于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的神秘理论.五行被《管子》引入了这一体系,但并非其重点.此时该学说只能叫作五方五色学说,而非五行说.直到战国晚期五行相胜学说兴起,才形成了以"五行"为核心的真正意义上的五行说——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形成之初并未能凌驾于五方五色体系之上,其隆尊地位的形成实在秦汉以后.
    • 张月
    • 摘要: 位于山东济南的泰山,其重要性胜过国内很多名山,原因之一就是其文化底蕴和政治内涵.这种文化底蕴和政治内涵与五行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五行学说自产生至今,其影响一直存在.五行说对泰山的政治文化地位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对五行及泰山地位的解释,可以丰富对泰山的认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 王文涛
    • 摘要: 《管子》最早用五行之理解释人类活动的四时宜忌,采用了两种方法使四时与五行相配:一是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夏秋之间加上中央土;二是把一年分成五个72日,以五季与五行方位相配.董仲舒继承、发展了这两种五行与四时相配的方法,将其纳入自己的五行之说,进而以其与人事相配合,创立了自己的天人学说.《管子》要求天子施政必须与五行的属性相配合,不能违背四时行政,否则,就会祸患横生.解救四时逆行的对策是"务时而寄政""刑德不失".董仲舒详细论述了人君顺、逆五行为治、为乱的种种情况,将解救四时逆行发展为"五行变救",认为五行生变是因为人君施政未能顺应五行相生之理而招致祸乱,亟须以德救之.二人均将君王的刑、德与四时行政相联系,所不同者,董氏主张以德治为主,刑治为辅.他的阴阳五行说,是对先秦以来由《管子》创始的五行说、四时教令的吸收和发展,以五行为框架,设计了一套实际政治与时令相配合的政治措施,构建起服务于汉朝大一统的阴阳五行政治哲学.
    • 王海英
    • 摘要: 仰望星空,你一定思考过"日月星辰、天地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一问题吧?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太阳主要是由氢、氦等气体元素组成的。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其中,地球以及和地球类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主要是由硅酸盐和含铁的物质构成的;木星以及和木星类似的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是由氢和氦构成的,天王星和海王星还含有较多冰的成分。地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具有液态水的行星,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成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现象的行星……
    • 宋海燕
    • 摘要: 炎帝与神农氏是中国神话传说时代的人物,两人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复杂.炎帝、神农氏在东汉之前是无关联的两个人,在东汉时期发生突变,出现了“炎帝神农氏”称谓.董仲舒新“五德终始”系统的建立为刘歆《世经》中的炎帝、神农氏合一提供了理论依据;“五行说”的广布和炎帝、烈山氏与神农氏之间复杂多重的共同点,使人们心理上接受二者的合一;汉代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背景,则是促使二者合一的外在因素;汉代及其后历代官方民间对“炎帝神农氏”的频繁祭祀又扩大了二者合一的民间认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