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郭店简

郭店简

郭店简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68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等;郭店简的相关文献由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锐、晁福林、刘信芳等。

郭店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1.9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80 占比:98.07%

总计:4772篇

郭店简—发文趋势图

郭店简

-研究学者

  • 李锐
  • 晁福林
  • 刘信芳
  • 李友广
  • 李鋭
  • 梁韦弦
  • 邱德修
  • 丁四新
  • 单育辰
  • 吴建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光胜
    • 摘要: 《论语》20篇,其中10篇被战国中晚期以前的出土文献引用过。郭店简引用《论语》中的《述而》《泰伯》《子罕》篇,清华简《治政之道》、上博简《君子为礼》部分内容与《颜渊》篇相同,安大简采撷《论语》7篇8条,这些为《论语》成书于战国前期,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郭店简引《论语》,与今传本语序、文字、虚词多有不同,“子思领纂《论语》”说仍存在商榷的余地。《礼记·坊记》称“《论语》曰”,可能不是战国时期的面貌,而是后世注文混入正文。定州汉墓竹简《论语》、海昏侯墓竹简《论语》皆无书名,可知直到西汉中期,“论语”之称并未被时人普遍接受。利用出土文献考察古书成书问题,既要观其同,又要察其异。“层累”说与二重证据法相结合,是古书成书问题取得突破的基本路径与方向。
    • 解传运
    • 摘要: 《性自命出》是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简中的一篇,1998年公布。此篇涉及的先秦儒家的重要命题,即“性”“'懵”问题,对于认识儒家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礼乐教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一直关注对《性自命出》思想内涵的研究,产出了许多成果,本文拟对其中的部分成果进行简要梳理。
    • 李振东; 李一宁
    • 摘要: 郭店简与《说文解字》中"仁"字的三种形体在构形方式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字的构件发生变化,造成了不同异形字.由于没有详察构件之间存在着的流变关系,因此出现对"仁"的内涵做出各种随文释解的现象.现从意义和实用的角度,阐释"仁"字形义关系的历时变化,并对其成因做出蠡测.
    • 李锐; 张帆
    • 摘要: 今本《老子》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一句,历来释读就存在争议,或以"虚极""静笃"为合成词,或在"极""笃"前句读。马王堆帛书、郭店简、北大汉简等出土材料相继公布后,此句又出现了与今本差别较大的异文。其中,马王堆帛书甲本整理者隶定文字作"至虚极也,守情表也",北大汉简本作"至虚极,积正督",差别尤甚。过去学者多将"表"视为"裻"之误字,由此调和诸本。我们认为诸本虽有异文,但意义相近,可读为"致虚,极也;守静,督也"。"守静"的异文"守中""积正"与其均为义近关系。帛书甲本整理者隶定为"表"之字,当隶定作"衽",读为"程",训为"标准",与"督"同义。
    • 李锐
    • 摘要: 《老子》有《道》《德》二篇,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汉简皆有《老子》,章节编排有些不同,但大体上比较固定.由《德》篇的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以及《德》篇对《道》篇某些问题的补充来看,《德》篇可能比《道》篇晚,甚至《德》篇第六十七章之后的某些内容是《德》篇内部比较晚形成的文本,由此《德》篇在早期是《老子上经》.这种历时性认识,对研究《老子》或有一定帮助,可带来新的看法.
    • 丁四新
    • 摘要: 今人或认为"刑不上大夫"非先秦古法,或将《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两句分读,或将它们理解为"礼不施行于庶人之下,刑不施行于大夫之上".根据竹书《尊德义》可知,这几种意见都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主义的眼光看,相对意义上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是存在过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绝对意义上的"礼不下庶人"或"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是不存在的.从用意看,贾谊、司马迁认为"刑不上大夫"的主张是为了"励节",以保持士大夫阶层的人格尊严;而郑玄、张逸则将其理解为"《刑书》不上大夫",且与"励节"说不相冲突.郑玄说更为博大,且来源更早.竹书"刑不逮于君子,礼不逮于庶人"说法的发现,有助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问题的解决,前者包含较强的道德主义味道,而后者则纯从社会身份而言,容易令人反感.另外,竹书这两句话的出现更早.
    • 丁四新
    • 摘要: 今人或认为"刑不上大夫"非先秦古法,或将《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两句分读,或将它们理解为"礼不施行于庶人之下,刑不施行于大夫之上"。根据竹书《尊德义》可知,这几种意见都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主义的眼光看,相对意义上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是存在过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绝对意义上的"礼不下庶人"或"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是不存在的。从用意看,贾谊、司马迁认为"刑不上大夫"的主张是为了"励节",以保持士大夫阶层的人格尊严;而郑玄、张逸则将其理解为"《刑书》不上大夫",且与"励节"说不相冲突。郑玄说更为博大,且来源更早。竹书"刑不逮于君子,礼不逮于庶人"说法的发现,有助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问题的解决,前者包含较强的道德主义味道,而后者则纯从社会身份而言,容易令人反感。另外,竹书这两句话的出现更早。
    • 寧鎮疆
    • 摘要: 郭店簡《老子》"絶僞棄慮"之"慮",目前學者多釋爲"慮",但其措意於學派爭鳴的大前提是靠不住的,且晚近新見與"慮"相近之字形證明倒是應該釋爲"詐".所謂"無慮"、"不慮"之説,只見於《莊子》以下較晚文獻,用此來證明《老子》要"棄慮"頗覺牽强."慮"字在較早或與《老子》相對"共時"的文獻中多爲中性或正面含義,《老子》此章的"絶"與"棄"意思上雖與"無"、"不"接近,但語氣和感情色彩無疑更重,故"棄詐"之説顯然較"棄慮"更爲合理.鑑於"絶"、"棄"的語氣和感情色彩,可知學者有關"棄作"、"絶爲"等的搭配或解讀亦難信從.
    • 周秦汉
    • 摘要: 以《吕氏春秋》作为参照,可为《太一生水》研究提供新的尺度和思路.《太一生水》中的概念大多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但受战国中后期气论兴盛的影响,后者被加以"气"字,以强调运动性和哲学内涵.《十二纪》纪首是纯粹的阴阳家说;《太一生水》的主要性质是道家,但有阴阳家色彩.学派归属问题是基于预设先秦存在道家与阴阳家的畛域,但此预设或不成立.两种文献可能只是共用了相同的思想资源.《吕氏春秋》尚气说与《太一生水》尚水说的对比,为先秦道家宇宙论的分途提供了新参考.在宇宙论体系上,《吕氏春秋》全书虽内涵丰富,但系统性不如《太一生水》.故在短时段中,"早期文献的思想系统性差于晚期文献"的预设可能需修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