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郡望

郡望

郡望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云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寻根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郡望的相关文献由16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森垚、张玉华、方圆等。

郡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95.6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3.77%

总计:159篇

郡望—发文趋势图

郡望

-研究学者

  • 刘森垚
  • 张玉华
  • 方圆
  • 许福运
  • 贺长伟
  • 赵耀文
  • 任玮
  • 何光岳
  • 何等红
  • 周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力
    • 摘要: 郡望,即姓氏的发祥之地或中兴之地,对于本姓氏具有特殊意义,可以说中国的每个姓氏,按理都有郡望郡望之说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现如今依然有着巨大的号召力。韦明铧的新著《中国郡望故事》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40个姓氏郡望,既普及人文知识,又为游子寻根提供线索。
    • 李建华
    • 摘要: 魏徵郡望钜鹿,唐宋公私文献的记载于此没有异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魏徵出身钜鹿魏氏的分支馆陶魏氏,且言该支魏氏出自汉魏闻人魏衡,陈师道《魏嘉州墓铭》亦有同样的记载,但王隐《晋书》、唐修《晋书·魏舒传》皆明言魏衡乃任城樊县人,而任城魏氏作为汉晋时期颇有影响的家族,与钜鹿魏氏并不存在派生关系。《魏公先庙碑》所言魏徵先祖在两晋南北朝的事迹颇与史籍相违,显系钜鹿魏氏与任城魏氏家谱的嫁接。《元和姓纂》呈现出“天下魏氏尽出钜鹿”的格局,传世和出土的53方唐代魏氏碑志也印证了此说,北朝伪冒士籍之风的盛行当系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诱因,出身任城魏氏的魏徵家族冒籍钜鹿魏氏亦当在这一时期。
    • 沈澍农
    • 摘要: 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的《金匮要略》,现存最早传本为元代邓珍刊刻的《新编金匮方论》。邓珍其人,史上无载,但邓珍自序题署中记录有一些相关信息,既往未被确考。经考证发现,邓珍自序题署中包含了邓珍的字、里籍、族号、郡望等信息。
    • 许结
    • 摘要: 粤若遂初,灵山秘秀,回梯斗绝,叠磴星联,若九嶷之耸翠,开五岭之迷烟。天象昭彰,占参井之分野;庶土交正,属梁岷之陌阡。巴中旧迹,南江郡望,蜀楚咽喉,汉沔浩荡,瞰飞流极目渝夔,望中原比邻秦川。维兹峻极,蓄圣表贤,光者硕大,呈刚健笃实之志;雾若绡縠,隐风鬟窈窕之仙。
    • 刘森垚
    • 摘要: 中唐时期名声显赫的张掖乌氏,当与中古时期东北的乌洛侯国无关,其族源当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活动在河西的匈奴别部.汉晋时期,乌氏作为以匈奴为主、鲜卑为辅的赀虏的一小部分,长期活动在广义的河西地区.大约在初唐时,张掖乌氏迁往黄河以东、后来朔方军辖地;又于武后时,徙至河北北部,作为唐廷抵御契丹、奚族的前锋,多有功绩.当乌重胤显达后,出于社会地位的文化需求,以及摆脱与九姓胡的关联,乌氏一族刻意重申和拟构了自己的张掖郡望.但至唐末,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迁徙频繁导致乌氏姓源族属模糊,后世则因乌氏于幽蓟显达昌盛而误将其与乌洛侯联系到了一起.
    • 刘森垚; 王肖依
    • 摘要: 中古建康史氏当源自中亚入华族群,至少在西汉初年已以小月氏的身份留居河西.在十六国时期,在近缘卢水胡崛起的带动下,入华月氏(粟特)后裔史氏的建康郡望得以成立.其后,以河西建康为中心,粟特史氏向四周扩散.新近出土墓志文献中所反映的史氏郡望的变化,尤其能说明他们的迁徙轨迹和认同发展的情况.对以建康史氏为代表的入华粟特郡望的判别,应当将其放置于胡族姓源书写的层累拟构模式和"昭武九姓"相通的认同系统之中.
    • 刘森垚
    • 摘要: 中唐时期名声显赫的张掖乌氏,当与中古时期东北的乌洛侯国无关,其族源当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活动在河西的匈奴别部。汉晋时期,乌氏作为以匈奴为主、鲜卑为辅的贾虏的一小部分,长期活动在广义的河西地区。大约在初唐时,张掖乌氏迁往黄河以东、后来朔方军辖地;又于武后时,徙至河北北部,作为唐廷抵御契丹、奚族的前锋,多有功绩。当乌重胤显达后,出于社会地位的文化需求,以及摆脱与九姓胡的关联,乌氏一族刻意重申和拟构了自己的张掖郡望。但至唐末,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迁徙频繁导致乌氏姓源族属模糊,后世则因乌氏于幽蓟显达昌盛而误将其与乌洛侯联系到了一起。
    • 刘森垚
    • 摘要: 中唐时期名声显赫的张掖乌氏,当与中古时期东北的乌洛侯国无关,其族源当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活动在河西的匈奴别部。汉晋时期,乌氏作为以匈奴为主、鲜卑为辅的赀虏的一小部分,长期活动在广义的河西地区。大约在初唐时,张掖乌氏迁往黄河以东、后来朔方军辖地;又于武后时,徙至河北北部,作为唐廷抵御契丹、奚族的前锋,多有功绩。当乌重胤显达后,出于社会地位的文化需求,以及摆脱与九姓胡的关联,乌氏一族刻意重申和拟构了自己的张掖郡望。但至唐末,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迁徙频繁导致乌氏姓源族属模糊,后世则因乌氏于幽蓟显达昌盛而误将其与乌洛侯联系到了一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