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16753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守朴、孙君灵、庞保印等。

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16753 占比:99.97%

总计:616925篇

遗传多样性分析—发文趋势图

遗传多样性分析

-研究学者

  • 何守朴
  • 孙君灵
  • 庞保印
  • 张东杰
  • 张新全
  • 杜雄明
  • 潘兆娥
  • 王立如
  • 贾银华
  • 龚文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吉玲; 王伟科; 陆娜; 闫静; 袁卫东; 巫优良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秀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与遗传多样性,为秀珍菇种质资源分类鉴定、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个秀珍菇菌株进行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图谱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各菌株开展品比试验,观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秀珍菇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47~0.92,在0.69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依据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0.496~1.828,变异系数为7.76%~25.21%,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秀珍菇菌株的产量与菌丝生长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菌盖宽度与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菌盖厚度与菌柄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84.891%,主成分为菌柄直径、菌盖厚度、产量、菌盖颜色和黄菇病,能较好地解释所有变量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结论】依据菌株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台秀1号、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可作为品种选育的亲本使用,其中秀珍菇12和中农秀珍菇菌株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可在浙江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 李曼; 史晓蕾; 邸锐; 刘志芳; 孟庆民; 付才; 杨春燕; 王冬梅; 张孟臣; 张洁; 闫龙
    • 摘要: 为了开发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的大豆分子标记,以12份地理来源不同的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基因组10倍深度重测序开发长片段插入/缺失(InDel)标记,并应用2018年黄淮海大豆多点鉴定96份参试品系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插入/缺失片段长度大于20 bp的InDel标记66561个,平均每条染色体InDel标记的数量为3262个;位于内含子的InDel占比12.35%,位于基因上游序列和下游序列的InDel占比分别为25.83%,20.44%,位于基因间隔区的InDel占比34.39%,位于外显子的InDel占比0.19%,位于5′-UTR和3′-UTR的InDel占比分别为0.93%和1.51%;片段长度介于20~40 bp的InDel数量为42453个,41~60 bp为13044个,61~80 bp为5034个,81~100 bp为2285个,大于100 bp为2413个;从检测到的66561个InDel位点中,根据插入/缺失片段长度,在基因组中随机选区160个InDel位点,利用引物设计、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在55°C的退火温度条件下,开发出32个有且仅有2个等位变异、基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易于分辨的长片段插入/缺失标记。应用新开发的32个标记,构建了2018年黄淮海大豆多点鉴定96个参试品系DNA指纹图谱,参试的大豆材料纯度为96.84%,没有同物异名现象发生。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可应用于大豆DNA指纹图谱构建、种子纯度检测等工作。
    • 裴芸; 徐秀红; 陆锦彪; 陈阿敏; 张万萍
    • 摘要: 本研究对151份贵州地方樱桃番茄资源农艺性状(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整体低于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中叶片颜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2.47%)。不同的性状之间的关系复杂,前7个主成分花序类型、单花序果数、果柄长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叶宽的累计贡献率67.633%,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方法在遗传距离为3.0处将151份资源划分为9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36份资源,主要特点为果实圆形,熟性为早熟和极早熟;第8类群中编号30和76的两个材料植株生长力强,表现优异;第9类群包含17份资源,其主要特征是单果质量小,熟性为中熟和晚熟为主。
    • 徐彪; 王佰众; 李玉发; 杨翔宇; 王伟; 牛海龙; 李伟堂; 刘红欣; 吴松权; 何中国
    • 摘要: 为了建立适宜不同来源花生种质遗传差异分析的MITE反应体系,本研究从反应体系总量、Taq PCRMix用量、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方面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10μL,模板DNA20ng,引物(15μmol/L)2μL,TaqPCRMix5μL。反应程序为95°C预变性3min;95°C变性30s,58°C退火40s,72°C延伸30s,循环32次;72°C延伸10min;4°C保存。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50对AhMITE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并用于对22份不同来源的花生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1条,多态性比例为91.3%,每个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性带为1.91条。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222~0.957之间,平均值为0.644;通过NTSYS-pcVersion 2.1软件基于UPGMA法进行聚类图绘制,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可将22份花生种质分为3大类。表明经过优化的AhMITE反应体系可以有效地用于不同来源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可为进一步使用AhMITE标记对花生品种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奠定基础。
    • 马丽霞; 曹国伟; 朱红芳; 邓占钊; 蔡正云; 周成浩; 韩威; 顾亚玲; 张娟
    • 摘要: 旨在分析静原鸡白羽、麻羽、黑羽保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挖掘调控特征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RAD-seq技术对180日龄特征明显、发育正常且健康的白羽、麻羽、黑羽静原鸡(每个羽色选取60个个体,40只母鸡,20只公鸡)进行测序,基于SNP标记计算观察杂合度(Ho)、群体内核酸多态性(Pi)、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等指标,分析静原鸡3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并通过选择性清除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出候选基因,利用KOBAS对候选基因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最终筛选出调控静原鸡羽色的候选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静原鸡180个样品共产生198.83 Gb Clean Data,Q30达到93%以上。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白羽、麻羽、黑羽静原鸡分别鉴定出238533、233562和240820个SNPs标记,Ho、Pi和Fis分别在0.2732~0.2782、0.3049~0.3096和0.0961~0.1098之间。群体结构分析表明,静原鸡根据不同羽色分为不同类群。通过选择性清除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筛选出11个(FZD4、WNT16、EDNRB、TYR、KRAS、CTNNB1、DDC、MC1R、CAMK2A、PRKCB、PRKCA)与静原鸡羽色相关的候选基因,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黑色素生成、酪氨酸代谢和Wnt信号传导等通路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SNPs标记信息可以全面地评价静原鸡的保种现状,为静原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奠定理论基础。同时,筛选出了与静原鸡羽色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静原鸡不同羽色的品系化培育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和基因靶点。
    • 崔筱; 刘芹; 孔维丽; 张玉亭; 胡素娟; 王彦坡; 康源春; 孔维威; 袁瑞奇
    • 摘要: 应用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及拮抗法对河南食用菌主产区香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遗传多样性。以收集的41个香菇栽培菌株为样本,两两之间进行拮抗测试分析,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回收、测序,采用比对邻接法(neighbor-joing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个差异菌株拮抗现象明显,其余菌株无拮抗或者拮抗不显著,41个香菇菌株初步分为16个不同菌株及7个不同亚种;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41个香菇品种聚为独立进化的4个大类,即3个不同的菌株和8个不同的亚种,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65,与Pleurotus ostreatus(KY962509)种间遗传距离为0.3740。综上所述,“ITS+拮抗法”结合可以明确区分菌株间拮抗、无拮抗及拮抗不明显现象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遗传距离的差异及亲缘关系的远近,为香菇品种的鉴定提供理论支撑。
    • 沈甲诚; 焦越佳; 张可可; 何穗华; 金雨晴
    • 摘要: 为深入研究簕杜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后期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国内外收集的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的9个数量性状和19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其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9个质量性状中共检测到78个变异类型,2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1~2.06之间,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8%~37.68%,以花序梗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37.6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中叶片大小与苞片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簕杜鹃28个表型性状转化成9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0.42%,其中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苞片长度、苞片宽度、花冠直径、花被管长度、叶节间长度、花被管形状、株型等是造成簕杜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可将100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包含7份簕杜鹃种质资源,该类群品种多为重瓣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后期苞片宿存,影响观赏性。第二类包含16份簕杜鹃种质资源,叶片大小中等,形状多为椭圆形,苞片形状以卵形为主。第三类包含10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先端性状为渐尖,基部形状为心形,叶面多稍微上捧。第四类包含18份材料,该类群品种叶片中等,叶柄较短,苞片形态为阔椭圆形。第五类群包含8份簕杜鹃品种,该类群簕杜鹃品种苞片形状特异,叶柄短小,叶节间短缩,其中“塔类”系列簕杜鹃品种,整体形似宝塔,观赏价值较高。第六类包含41份材料,其中在欧式距离为17时,可将第六类群分为4个亚群,第1亚群仅包含1个品种,第2亚群簕杜鹃品种叶片多含有次色,第3亚群叶片较大,第4亚群叶片主要以卵形为主,叶面光滑无毛,苞片主要以卵形为主,花被管性状以纤细和中部收缩为主。本研究明确了不同簕杜鹃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的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簕杜鹃种质资源,为簕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 王宇晴; 李乔乔; 阚文亮; 邳植; 吴则东
    • 摘要: 通过构建111份甜菜登记品种的分子身份证,促进甜菜品种DUS测试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甜菜品种的快速检索与比对,为甜菜品种指纹鉴定和溯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2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核心引物,基于最适的取样策略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11份甜菜登记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分子身份证构建。结果显示,22对引物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出3~7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59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0~1.73,平均为0.95;Nei s期望杂合度(H_(e))为0.41~0.79,平均为0.56;PIC值范围为0.91~0.99,平均值为0.96,22对引物可用于区分甜菜品种。利用UPGMA聚类分析,22对引物将111份材料划为3个类群(G1~G3),聚类结果大致与其地理来源一致;通过获得的等位基因计算遗传距离,111份甜菜品种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59~0.564,平均值为0.325,甜菜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基于最少引物区分最多品种的原则,通过UPGMA聚类分析,仅用6个SSR引物组合可将全部材料区分。结果表明,基于6对SSR引物扩增的结果,通过数字与英文的形式,使用在线二维码软件构建的111份甜菜登记品种的分子身份证,丰富了甜菜品种指纹图谱的可视化形式,从而提高了品种鉴定的效率,保护育种者及消费者权益。
    • 苏秀丽; 梁惠凌; 刘宝玉; 黄夕洋; 唐辉
    • 摘要: 旨在揭示黄花倒水莲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差异,为黄花倒水莲的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以荷包山桂花居群为外类群,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于10个地区的黄花倒水莲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用11条引物共扩增得到132条条带,其中91条为多态性条带(PPB),多态性条带比例为68.94%。在物种水平上,黄花倒水莲10个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1637、0.250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居群水平上,H、I的均值分别为0.0634、0.0988,表现出偏低的遗传多样性。Nei’s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花倒水莲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基因分化系数=0.6109,基因流=0.3185)。遗传一致度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032~0.182),与荷包山桂花居群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距离为0.428~0.536),在遗传一致度为0.630处可以将黄花倒水莲与荷包山桂花区分开,在遗传一致度为0.867处可以将10个黄花倒水莲居群分为3类。由于黄花倒水莲居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今后应对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
    • 高金虎; 吴晓宇; 赵铭森; 冯旭平; 孔佳茜; 薛红丽; 孟晓康; 康红梅
    • 摘要: 通过对不同来源的30份工业大麻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揭示工业大麻各材料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工业大麻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等提供数据支撑。对参试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0份工业大麻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为9.01%~34.0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实熟性,最小的是株高。相关分析表明,工业大麻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大多数性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0%。4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株型、分枝、节数、产量及其构成信息。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30份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供试种质资源分成三大类群,第Ⅰ类为细矮低产型,第Ⅱ类属于型大籽粒型,第Ⅲ类属于高产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