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基础

道德基础

道德基础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2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3413篇;相关期刊395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法制与社会、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2009年行政法年会等;道德基础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丁丁、厉以宁、刘琨等。

道德基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4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413 占比:98.52%

总计:33915篇

道德基础—发文趋势图

道德基础

-研究学者

  • 汪丁丁
  • 厉以宁
  • 刘琨
  • 吴骥
  • 李俊霞
  • 温志旺
  • 王楷
  • 丛亚丽
  • 何良安
  • 刘响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洪艳
    • 摘要: “教育即产出”这一深层架构,普遍蕴含于教育语篇里,“教育即生产”和“教育是创造”这两个深层架构,是该深层架构的分架构。两个架构的道德基础,分别是“效率和耐心”“标准和个性”以及“公平和包容”。两个架构分别影响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语篇的构建和解码。宣扬素质教育的语篇创造者,应该在语篇中通过适当的语词,激活相关表层架构,并由这些表层架构激活“创造模式”深层架构,让语篇受众进入“创造模式”架构的叙事故事中,从而让教育语篇的受众可以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
    • 胡晓檬; 彭凯平; 陈晓华
    • 摘要: 全球化悖论的意涵是指尽管全球化进程导致个体主义趋势的普遍上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变得愈发同质,然而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地方文化持续存在甚至出现反弹效应。本文着重阐述全球化与去全球化的社会心理后果、全球化的民间信念、全球化经历的双刃剑效应、全球化对个体认同体系的影响、人们应对全球化的心理策略以及全球化的道德审视等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提供一种全球化悖论的文化心理学解读,指出全球化进程与去全球化浪潮可能引发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解构全球化的不同维度与个体心理范畴的关联模式,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直面全球化的若干争议、探讨中国人应对全球化的心理策略以及如何发挥引领作用提供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科学参考。
    • 郭广平
    • 摘要: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打造一支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应对时代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党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怀疑;与民争利、消极腐败与道德滑坡;政治立场不坚定、工作作风不正、组织原则不强。究其原因,就个人而言,在于个人修养不到位;就组织方面而言,在于从严治党的不到位;就社会环境而言,在于社会诸多消极现象的影响与国内外诸多思潮的冲击。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要从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入手,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严格用“四个能否”的标准衡量自己。
    • 王康民; 邢芳菲
    • 摘要: 国有文化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者相统一,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为充分发挥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作用,以社会责任观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价值创造、战略协同如何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投入,以及社会责任投入又如何在道德基础的影响下产出社会效益,梳理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投入与社会效益的内在关系,确立了战略协同、企业投入、道德基础、个体效率四个评价关键要素.
    • 赵书松; 张旭
    • 摘要: 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剖析了中国文化情境下道德基础的内涵与结构,开发并检验了道德基础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情境下道德基础内涵丰富,包含关爱/伤害、公平/欺骗、忠诚/背叛、权威/颠覆、洁净/堕落、自由/压迫、节约/浪费、勤劳/懒惰8个维度;测量量表包含8个因子,共计24个题项;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较好水平.
    • 徐蓉蓉
    • 摘要: 与边沁之前的启蒙思想家们将公共舆论的道德基础追溯为对共同的传统、习俗、惯例等的信仰和不证自明的自然法教义或虚构的天赋人权不同,边沁从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中去寻求舆论的道德基础,即利益,并将其运用到推动现实的社会改革之中.这使得边沁的舆论观更有说服力.但是,边沁的这一学说也遭到了来自伦理学、道德哲学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挑战.本文通过重新检视边沁功利主义舆论观的道德基础,发现边沁的功利主义舆论观是作为其政府艺术与社会改革的一种策略,以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
    • 李清泉
    • 摘要: 自汉武帝始,儒学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社会、修身养德、培植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的思想体系,也奠定了中华民族重要的价值导向和道德基础。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两个大事件构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并且打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
    • 陈抗
    •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安徽省3所高校6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大学生道德推脱、道德敏感性、道德基础和道德行为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不同道德情境下,大学生道德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情境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2)大学生的道德基础、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为水平均高于一般水平,道德推脱水平低于一般水平.(3)大学生在道德敏感性、道德基础、道德行为三个因子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道德推脱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道德基础、道德行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道德敏感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生.(4)大学生在道德推脱、道德行为和道德基础水平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道德敏感性水平上则没有.(5)道德敏感性、道德推脱并行在大学生道德基础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以后的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基础认知能力、道德问题辨别处理能力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从而完善其道德信仰结构,强化其道德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和控制其道德敏感性.
    • 姜丽
    • 摘要: 一、自由主义和杜群主义争执的主要表现。自由主义与杜群主义的争执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权利与善哪个占有优先地位。自由主义主张权利优先于善,因为自由主义认为权利具有道德基础,即人要作为一个具有基本权利的人才能进人到社会契约,i而契约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各种善。如果没有权利这—前提性价值,我们所追求的各种善即使再多也无法正明其正当性。
    • 冯子轩
    • 摘要: 日益严峻的野生动物生存危机和频繁爆发的人畜共患疾病,使得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体系的道德基础面临巨大挑战。生态伦理拓展了道德关怀的边界,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精准地注入到法的内容中,将有助于构建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理想秩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