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专利文献54613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政工研究动态、思想政治课教学等; 道德判断能力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丽兰、张静、鲁炎山等。

道德判断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54613 占比:99.56%

总计:54857篇

道德判断能力—发文趋势图

道德判断能力

-研究学者

  • 李丽兰
  • 张静
  • 鲁炎山
  • 刘茜
  • 齐志远
  • 刘增繁
  • 刘萍
  • 吕建华
  • 宋殿宽
  • 曾仁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兰
    • 摘要: 【教学目标】1.明确公平需要个人维护,需要国家用制度保障;理解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正义,提高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3.在生活中追求公平、维护正义,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守护公平、正义的举措;理解"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的含义。【教学流程】一、以疑启思,导入新课师:你认为帮助别人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又能获得什么回报?
    • 丁晓芹
    •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键能力是围绕法治与道德这两个要点展开的,对其细化分析就包括培养学生的角色认同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发现问题能力、问题辨析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综合性能力。
    • 廖永安; 刘浅哲
    • 摘要: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的基础工程,新时代下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由于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导致目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面临着在“有用性”评价标准下遇冷、职业伦理教育目标模糊不清以及教育内容贫瘠等多重困境。为了使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升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水平。应当重塑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在价值,明确以培养道德判断能力为关键的教育目标,并且基于内外双层视角搭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容架构。
    • 刘茜
    • 摘要: 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具有理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等特点,因此极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本次实证研究围绕高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新媒体对于培育高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以期了解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最终立足新媒体,通过重视高校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设道德判断情境以尽快培育和提高高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 刘茜
    • 摘要: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因其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方式。高职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之一,虽然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但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复杂多样性,道德判断能力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高校德育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正在接受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大对新媒体环境中高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育及提升,对高校德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 李伟芬
    • 摘要: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安全问题往往隐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教学要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生活经验,在对话情境中认识安全问题;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学会应对安全问题;在榜样情境中剖析判断其正确做法,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进安全生活智慧。
    • 冯海; 黄策先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升级转型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网络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能力以及整体道德涵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推进课程育人,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推进文化育人,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夯实网络育人,锻造大学生健康意志;优化实践育人,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
    • 齐志远
    • 摘要: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开始较稳定而持久地控制自己.高中生在师生互动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凸显个人领域与他人领域、集体领域的界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自身道德判断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广西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并结合道德判断测验(MJT)发现,学生对校规严格程度和教师执行情况的主观判断,影响着学生个人领域的建立,并对道德判断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
    • 齐志远
    • 摘要: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并且开始较稳定而持久地控制自己。高中生在师生互动与集体生活的过程中,凸显个人领域与他人领域、集体领域的界限,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自身道德判断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广西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并结合道德判断测验(MJT)发现,学生对校规严格程度和教师执行情况的主观判断,影响着学生个人领域的建立,并对道德判断能力存在显著性影响。
    • 王萍; 兰楠
    • 摘要: 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签名的方式操纵自我认同感的启动,以问卷考察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探讨自我认同感和道德判断能力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诚信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对骰子点数(明确信息情境)及时间估计(模糊信息情境)两种刺激情境下的诚信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1)初中生由于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阶段,自我和道德均处于发展阶段,诚信行为不受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认同感的交互作用影响;(2)高中生的道德发展处于后习俗水平阶段,模糊信息的情境下,高道德判断能力的高中生在启动自我认同感的情况下,比低道德判断能力的个体有更多的诚信行为;(3)明确信息的情境下,与模糊信息情境相反,高道德判断能力的高中生在未启动自我认同感的情况下,比低道德判断能力的个体有更多的诚信行为,这可能是由于明确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达到后习俗水平后,不同刺激情境下,自我认同感和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影响诚信行为,启动自我认同感和高道德判断能力能够遏制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加强道德判断能力的训练和自我认同感的启动,能够显著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