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通志

通志

通志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7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贵州文史丛刊、新疆地方志、中国地方志等; 通志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怀祺、方国瑜、何敦铧等。

通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7 占比:99.85%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5%

总计:668篇

通志—发文趋势图

通志

-研究学者

  • 吴怀祺
  • 方国瑜
  • 何敦铧
  • 张明鹏
  • 林祖泉
  • 王玉琴
  • 仓修良
  • 傅振伦
  • 刘范弟
  • 张一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骏
    • 摘要: 作为全省首部新闻专业志书,《浙江通志·报业志》近期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80万字的《报业志》上溯南宋,下至2010年底,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浙江全省报业的发展轨迹,反映了浙江报业从古代发端到近代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全面系统再现了浙江报业的历史概貌。
    • 王篤堃
    • 摘要: 国图藏《崇祯壬午科京省题名录》载录崇祯十五年两京九省乡试的基本材料,对该年各省解额、举人本经等信息的揭示,具有重要价值。借助该题名录,可以发现诸省通志选举志著录的举人数并不能完全等同本省解额,因为明代乡试中存在跨省考试的生员。而且,易代之际的通志修纂常会受到政治敏感问题的影响,进而丧失真确性。之前学者借助诸省通志选举志或官方解额政策得出的各省乡试解额数据不够准确,应当予以更正。
    • 摘要: 通志珍本汇刊 《通志》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所著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巨著。中国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全书共两百卷,分为纪、谱、略、世家、传、载记等六个部分,其中二十略是全书精华。《四库全书》总幂官纪的评价“其采既已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虽纯驳互见,而瑕不掩瑜,究非游谈无根者可及”,至为公允。
    • 李秋洪
    • 摘要: 人民生活涉及领域覆盖面广,丰富斑斓,也是地方志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然而,要在地方志中记述好人民生活并不容易。浙江科技出版社于2021年10月出版的《浙江通志·人民生活志》,框架完备,资料系统充实,鲜明地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堪称浙江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同时期全国社会发展的缩影。
    • 李旭; 黄威
    • 摘要: 《资治通鉴》一书由宋神宗制序并赐名,但因神宗序在流传过程中佚失,后世有误认为该书定名者为宋英宗者。该书简称为《通鉴》,最初司马光拟定的书名为《通志》,也有学者将《册府元龟》异称《历代君臣事迹》误认为是该书的异称。在《资治通鉴》一书广为流传以后,后世依据同类相从的原则,仿照该书书名为其他典籍命名,出现了《通鉴外纪》《通鉴问疑》《汉唐通鉴品藻》《历代神仙通鉴》等大量与“通鉴”相关的书名,对后世书籍的命名产生了重要影响。
    • 李启豪
    • 摘要: 郑樵的《通志》中有诸多不同于前代史学著作的创新之处,其中《昆虫草木略》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这个特点。《昆虫草木略》第一次将动植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问编入史书之中,详细记载了多种物类的名称、性状、用途等;它在具体内容上与经籍结合,从经学的角度探索了动植物学的重要性,并超前性地意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行文中还体现了郑樵的会通思想、实学学风以及科学精神,对前人观点批判继承并不断创新。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昆虫草木略》在史学著作中具有独特的理性意识,并在学术创新方面达到了一定高度。
    • 曾浩
    • 摘要: 郑樵所生活的南宋时期正值金兵南犯,国运衰微。《滌愫十首》中第二首、第九首气愤朝中不作为,一味屈辱求和,悲叹国家衰亡;《湘妃怨》《昭君怨》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思和坚定的抗金思想。而后其又多次投书致信意图报效国家,这种民族主体思想更彰显于“会通”思想之中。此外,郑樵在《通志》总序中也表达了科举不利于选拔人才的看法,且其上书中所求也并非仕途,郑樵坚定抗金、不求高官厚禄的政治态度极为明了。
    • 刘玥
    • 摘要: 郑樵一生致力于学问,勤于著述,是三通之一《通志》的作者.他通过对利禄奖劝下发展起来的汉学和江左声韵之学的批判,委婉地表达对宋代科举制的不满.他选择隐士的生活方式,但其人生抉择和学术思想都透露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底色.《通志》所强调"会通之义"受到"帝王学"的影响,符合《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主旨,从中可见宋代治学在总结会通基础上进一步向实学考证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郑樵其人其学被湮没的根本原因是他实证的学风与当时唯心主义学术倾向和加强帝王专制的时代需求相悖.
    • 张保见
    • 摘要: 中国志书编修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与文化昌明为四川修志提供了条件。今存明修四川省志共四部、清修三部,各有特点。嘉庆《四川通志》为最后一部清朝时期官修四川省志。嘉庆志的编修得益于充足的经费支持与有效的组织运营。志书编修中贯穿着维护皇帝崇高地位的观念,体现着皇权的威严。嘉庆志是成功的典型纲目体志书,繁而不乱,条理明晰,包罗宏富,考辨精审。书中"西域"体现了清初西藏与四川的密切关联,保存了一些珍贵的独有资料。嘉庆志清刻本存世较多,近年有影印本,但尚无点校本。
    • 官竹寒; 官波舟
    • 摘要: 宝鸡,古称陈仓。"陈",其称早矣。《晋书》:"神农氏都陈"[1];《帝王世纪》:"伏羲都陈,神农亦都陈";[2]《通志》:"炎帝神农氏作都于陈,后徙鲁"[3]。"仓":储藏谷物等的仓库。《管子·牧民》:"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即我周人的粮仓已装满,我的露仓无数计。故此称"陈仓"。这里从"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便是得天独厚的人类居住家园。它南障秦岭,西屏吴山,北横千山山脉,东去一马平川。平川内沃野纵横,河流交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