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4453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政府法制、人民论坛、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选官制度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子今、张旭华、黄寿成等。

选官制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453 占比:98.03%

总计:14743篇

选官制度—发文趋势图

选官制度

-研究学者

  • 王子今
  • 张旭华
  • 黄寿成
  • 仝晰纲
  • 何三畏
  • 刘振修
  • 周云云
  • 孙玉荣
  • 安作璋
  • 庞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晔
    • 摘要: 从西汉到隋唐,贤良科由一项察举特科转变为科举制下的制举科目。唐代“举贤良”仍遵循皇帝降诏开科、举主推荐、策试评定等第并授官的传统模式,但举主推荐不再是选拔的关键环节,唐文宗时甚至允许贤良自由报考。策试环节则由察举制的合格性考试转为科举制的选拔性考试,统治者以策问“束问”鼓励贤良畅所欲言、直陈时事。作为制举科目的贤良科,因其无需守选直接授官的特点,成为唐代士人理想的入仕途径之一。
    • 陈禹澍
    • 摘要: 门荫入仕制度是唐代重要的选官途径之一,它由魏晋南北朝门阀大族的选官特权发展而来,在唐代大致经历了前期的兴盛到中后期衰落的进程。门荫主要是依照官品高下来荫庇子孙,但门荫后只是取得了做官资格,还需要通过铨选才能正式为官。这期间即为待选时间,通过门荫的官员子弟在待选期间可进入学校,亦可担任杂务。门荫与科举之间存在博弈现象,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 郁晓冬
    • 摘要: 在学生的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这表明()A.门阀世家把持选官特权B.选官制度出现根本性变化C.官吏选拔日趋公平公正D.科举制选官方式开始出现依据后汉这个时间,可以排除A、D,其实B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当在排除之列,但在总复习阶段,还是应该把问题研究透彻一点。
    • 范兰英
    • 摘要: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既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贯彻实施下,历史课堂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趋势,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学科素养,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思考的。本文以"汉唐的选官制度"为例,谈谈笔者在比较学习法中融合学科素养的一点做法。一、时空定位,寻找史实导语部分,展示两幅图。
    • 摘要: 《中国历史十五讲》用平易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是古代史。十五讲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汉唐清盛世的透视、古代交通、外来文明、民族关系、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军事思想与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演变、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中国历史十五讲(典藏版)》自200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不断重印。2015年修订后精装出版的第二版,被收入"名家通识讲座(典藏版)"系列。
    • 占小飞
    • 摘要: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三课,第二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梳理了隋唐盛世的发展脉络,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了解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本课包含三个子目,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制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制度上反思唐朝盛世繁荣的原因。
    • 摘要: 《抱朴子•审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并不是现在所认为的读书人,是通过荐举制选拔上去的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叫了一段时间“茂才”。隋朝开始科举制之后,秀才成为了科考中的一环,是那些通过科举制童生试的人。
  • 8. 论隋文帝并未施行科举制度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黄寿成
    • 摘要: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选官,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定论,并以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正月、开皇七年正月、开皇十八年七月发布的选官诏书为依据.这些选官诏书的内容竞与北周实施察举的诏书大致相同,却与唐代的科举制度大相径庭,既无新的考试科目,也没有叙述考试内容.通过对这三道选官诏书发布时间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杨坚之所以反复发布内容相近的选官诏书,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至于杨坚为何继续沿用北周政权所实施的察举制度,又与当时中枢最高权力核心的人员组成、士族在该政权中的影响力以及关陇地区文化相对落后有关.杨隋政权在一段时间内选官制度仍然沿用北周政权的察举制度,并未实施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 姜夏妮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兼具候选者才、德的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使得国家可以在更完善的制度下选贤任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为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其次为九品中正制与门阀政治的关系,最后论述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对当时以及对当下的影响。
    • 王子今
    • 摘要: 自秦代统一的高度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之后,汉王朝执政者继承了这一体制并有所创新和完善。两汉选官制度即是在此意义上的更新,提高了执政效能和管理质量。同时,对于产生的以腐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弊病,也通过政治引导、道德教育、法律约束和舆论评议有所防范,有所纠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