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矩阵
逆矩阵的相关文献在1966年到2022年内共计817篇,主要集中在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668篇;相关期刊486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考试周刊、工程数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年亚太青年通信学术会议(APYCC2011)、2006年全国数学技术应用科学学术论坛、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学术年会等;逆矩阵的相关文献由1103位作者贡献,包括江兆林、徐仲、蒋加清等。
逆矩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68篇
占比:95.76%
总计:18450篇
逆矩阵
-研究学者
- 江兆林
- 徐仲
- 蒋加清
- 何承源
- 陆全
- 刘新
- 杨晓英
- 田素霞
- 李艳艳
- 王莲花
- 卢诚波
- 孔祥强
- 沈光星
- 鲁翠仙
- 黄廷祝
- 冉瑞生
- 刘长河
- 张坤鹏
- 董永胜
- 邓勇
- 陈芳
- 马江明
- 余承依
- 刘三阳
- 唐玉玲
- 孔庆兰
- 张宁
- 曹重光
- 李淑敏
- 李珍珠
- 杨忠鹏
- 杨昌兰
- 樊玉环
- 王亚飞
- 王小华
- 范尚志
- 袁志杰
- 袁海燕
- 赵国枝
- 赵立群
- 车树勤
- 邓四清
- 陈跃辉
- 陈飞
- G·E·博顿利
- 丁勇
- 丁艳风
- 严深海
- 于伟
- 于宏亮
-
-
刘合国;
赵静
-
-
摘要:
特殊矩阵在矩阵分析里起着核心的作用.运用Cramer法则和Lagrange插值公式,处理循环矩阵,Vandermonde矩阵,Hilbert矩阵,Cauchy矩阵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出Ramakrishnan的矩阵分解定理的一种推广,计算Vandermonde矩阵,Hilbert矩阵,Cauchy矩阵的行列式,当它们可逆时这些矩阵的逆矩阵以及逆矩阵的所有元素之和.
-
-
邓明香;
冯永平
-
-
摘要:
逆矩阵在线性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巧妙地使用逆矩阵的性质可计算部分特殊矩阵的逆矩阵,一般矩阵逆的计算非常困难。本文对满足一类高次矩阵方程的矩阵探讨了逆矩阵的存在性与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
张林丽;
张晶晶;
刘德兵;
原乃冬
-
-
摘要:
逆矩阵是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本文基于加密电文的破解问题,运用问题驱动法和类比法构造出逆矩阵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研究式、类比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推导出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和可逆矩阵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探讨逆矩阵在求解矩阵方程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行事做人要遵纪守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案例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线性代数知识相结合,实现了在教学中立德树人的任务.
-
-
李慧君;
莫宏敏
-
-
摘要:
根据弱链对角占优M-矩阵A的逆矩阵元素,定义新的参数,结合不等式放缩技巧,给出的新上界估计式。理论分析和数值例子说明,新估计式改进了现有文献的有关结果。
-
-
张文彬
-
-
摘要:
问题驱动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知识.文章讨论了线性代数教学的现状,从简单的实际例子出发,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探讨矩阵乘法运算所需要满足的运算规则,逐步将例子推广至两个矩阵乘法的定义;同时,也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探讨了逆矩阵概念的教学.
-
-
胡有华;
王建超
-
-
摘要:
目的:NaI(Tl)谱仪相对分辨率较低,通过比较3种解谱方法并选出最优解谱方法,提高γ能谱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先用相对比较、逆矩阵、最小二乘法3种分析方法对已知活度的混合标准源进行活度计算,再比较计算活度与标准源活度的相对偏差。结果:使用相对比较法、逆矩阵法、最小二乘法计算出3种核素相对偏差分别为:226Ra (13.62%、14.71%、9.12%)、232Th (14.43%、20.59%、13.17%)、40K (2.18%、4.91%、4.84%)。结论:使用最小二乘法对226Ra和232Th 2种核素的计算活度相对偏差最小,优于相对比较法与逆矩阵法;40K核素的活度计算采用相对比较法更合适。
-
-
-
陈小燕
-
-
摘要:
矩阵的初等变换是高等代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贯穿于高等代数的始终,在矩阵的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大部分的《高等代数》教科书理论性很强,例题很少,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本文主要举例探讨初等变换在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二次型的标准化等方面的应用,以供高代初学者一个学习参考.
-
-
夏彬彬
-
-
摘要:
在处理矩阵问题时,矩阵的分块以及矩阵的初等变换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相比较解方程组求逆矩阵要更加简洁,同时,在不知矩阵是否可逆时要先分情况进行讨论后再求解.在求解更加复杂问题时,要对分块矩阵的子矩阵进行分类讨论,确定其是否可逆,若不可逆,则构造出可逆矩阵进行求解.本文通过举例给出了分块矩阵以及初等变化对求解矩阵问题的优越性,相比较而言,求解方程组解决矩阵问题就显得更加繁琐,不推荐使用.
-
-
王俊伟;
杨俊玲;
刘丽秋
-
-
摘要:
矩阵论课程以线性代数课程为基础,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等研究生做基础应用研究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求解线性方程时,求逆矩阵时遇到很多问题且容易出错.文章以求解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和三角分解法两种解法为背景,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通过介绍两种求逆矩阵的不同解法,达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
-
-
- 《第19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
| 2008年
-
摘要:
为了研究电力系统的电能品质及发电机使用效率,为系统保护设备选择、参数整定和电缆截面选择提供依据,需要对系统进行潮流计算.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牛顿-拉夫逊法,针对牛顿法初值选取的限制和高斯迭代算法计算速度较慢进行改进.本文采用逆矩阵的算法,同时在编程上做了特殊处理,这样大大节省了运算时间,提高了运算效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奇异矩阵求逆,拓宽了牛顿法初值选取的限制.并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处理能力编程实现本文提出的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结果精度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
-
-
-
王莉莉;
郭希娟
- 《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路径1-弦图,即对已定元均不为零的部分逆M矩阵,通过变换使其对角线上元素均为1后,根据其所对应图形的特点,得到结果如下:若其所对应图形为简单有向路径或路径1-弦图具有逆M矩阵完备式,当且仅当所有简单有向路径可以完备成简单有向回路,且此回路的回路积均小于1。
-
-
王莉莉;
郭希娟
- 《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路径1-弦图,即对已定元均不为零的部分逆M矩阵,通过变换使其对角线上元素均为1后,根据其所对应图形的特点,得到结果如下:若其所对应图形为简单有向路径或路径1-弦图具有逆M矩阵完备式,当且仅当所有简单有向路径可以完备成简单有向回路,且此回路的回路积均小于1。
-
-
王莉莉;
郭希娟
- 《2006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路径1-弦图,即对已定元均不为零的部分逆M矩阵,通过变换使其对角线上元素均为1后,根据其所对应图形的特点,得到结果如下:若其所对应图形为简单有向路径或路径1-弦图具有逆M矩阵完备式,当且仅当所有简单有向路径可以完备成简单有向回路,且此回路的回路积均小于1。
-
-
王小华;
吴光亚
- 《第16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教育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三次B样条曲线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顶点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可归结为求解一个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的方程组Ax=s,一般采用追赶法或LU分解法求解它.本文通过A-的研究提出一种更优的求解算法,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优异性能.
-
-
王小华;
吴光亚
- 《第16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教育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三次B样条曲线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顶点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可归结为求解一个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的方程组Ax=s,一般采用追赶法或LU分解法求解它.本文通过A-的研究提出一种更优的求解算法,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优异性能.
-
-
王小华;
吴光亚
- 《第16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教育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三次B样条曲线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反求三次B样条曲线控制顶点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可归结为求解一个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的方程组Ax=s,一般采用追赶法或LU分解法求解它.本文通过A-的研究提出一种更优的求解算法,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优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