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退而不休

退而不休

退而不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中国经济周刊、今日科苑、老同志之友: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退而不休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学书、杨艳、吴敏等。

退而不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0 占比:87.8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28 占比:11.72%

总计:239篇

退而不休—发文趋势图

退而不休

-研究学者

  • 吴学书
  • 杨艳
  • 吴敏
  • 易资庆
  • 星云大师
  • 李明华
  • 梁健
  • 三九
  • 东方晓
  • 严德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德文; 吴政宇; 刘正奎; 姜茂敏; 张瑞泽; 黄上萌; 陈津瀚
    • 摘要: 背景 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阶段,在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与健康老龄化战略背景下,老年人的睡眠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的 探讨退而不休对我国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供相关参考。方法 于2021年8月申请获取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中≥60岁受试者(n=7 862)的退而不休与睡眠健康数据。按照退休后是否继续工作分为两组;按照国际睡眠医学有关中老年人睡眠健康的研究,将睡眠时长≤4 h与≥10 h定义为异常睡眠时长,将睡眠时长>4~<10 h定义为正常睡眠时长,将晚于23:00入睡定义为晚睡;按照个体对自身睡眠效率与效果的主观评价,将睡眠质量感知分为乐观感知与悲观感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退而不休对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感知、入睡时点的影响。结果 7 862例研究对象中,5 705例(72.56%)睡眠质量感知乐观,6 508例(82.78%)睡眠时长正常,7 464例(94.94%)入睡时间早于23:00(包含23:00),4 005例(50.94%)退而不休。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年龄、性别、婚姻、学历、人格特征等因素后,退而不休使老年人睡眠质量感知更加积极〔OR(95%CI)=1.205(1.069,1.358)〕、睡眠时长相对更加健康〔OR(95%CI)=1.306(1.137,1.499)〕、入睡时点相对更早〔OR(95%CI)=1.596(1.253,2.033)〕,退而不休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退而不休能够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保护作用。因此,应从政策层面支持并保障老年人退而不休的选择。
    • 荆涛; 邢慧霞
    • 摘要: 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探究健康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对未来合理有效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四期CHARLS数据将健康冲击、医疗保险与老年人退而不休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分别考察了健康冲击、新农合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影响的健康异质性。结果表明:健康冲击对老年人退而不休意愿和劳动时间均有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对劳动时间的影响有明显城乡差异,对农村地区影响更大。新农合会明显激励农村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发生比率提高为未参合时的3.59倍,但会降低劳动时间,全年平均减少了21.21天;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意愿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增加劳动时间,全年平均增加了13.92天,且对劳动时间供给更多的个体,其激励效应逐渐减弱。同时,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还存在性别差异,其中新农合对女性退而不休意愿影响更大,但对劳动时间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而职工医疗保险对女性退而不休意愿、对男性劳动时间影响更大。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险对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对健康变差的群体影响更大。
    • 许乐
    • 摘要: 2022年3月3日,甘肃纪检监察网发布消息称,甘肃省监狱管理局原政委梁仪坚严重违纪违法案已审查调查终结。在甘肃省纪委监委对梁仪坚的400余字通报中,不少措辞都十分罕见,其中一条这样写道:“‘退而不休’,以借为名向他人索要钱款,不被留置不罢休。”
    • 陈星岚
    • 摘要: 对于不少退休再就业者来说,能够继续在岗位上发挥“余热”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有意义的事.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鼓励“银发族”(即老年人)再次进军劳务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开发初老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建议》,其中建议鼓励66岁到79岁的初老群体再就业。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可以挖掘老人的技能、潜能,让老人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与荣誉感。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又回到了职场。
    • 郭霁瑶
    • 摘要: 清晨5点半,何智勇和老伴来到校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两位65岁的老人,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近50亩的校区第一轮清洁工作,每天如此,风雨无休。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5年。“每天五点半开始打扫,晚上9点才能结束,累啊!”说起手头这份工作,何智勇连连叫苦,“没办法,孩子压力也大,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钱。”
    • 摘要: 60年前的“婴儿潮”,如今已演进成“退休潮”。“史上最大退休潮”正在到来。劳动力结构变化、养老金支出增长、康养需求爆发……一系列变化让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面临挑战。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一方面,如何推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重返职场,对个人而言,是发挥余热、追求幸福和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则有利于盘活人力资源,缓解因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问题。“退而不休”浪潮下,“老有所为”有什么新的打开方式?如何让他们过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生活?
    • 朱胜利
    • 摘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8年10月23日上午,90岁的叶连平站在“留守儿童之家”的讲台上,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给孩子们授课。阳光轻触着他的银发,光与声化为知识的种子,播入台下渴盼的心灵。树人四十载,桃李满天下。叶连平自1978年起,在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等学校教学12年;退而不休,又义务辅导乡村学生28年,至今仍耕耘在三尺讲台,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宋杰
    • 摘要: 老年人就业会选择哪些行业?8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多个岗位上网不到一周就已“消失”。8月30日,记者向该网站求证时,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面向全国招聘效果较好,不少岗位已经没有了。
    • 邓莉
    • 摘要: “瞧,那边车棚顶破了一大块,最近经常下雨,小心漏水导致触电事故。赶紧打电话联系维修!”“师傅,肉摊的挂钩得往里面挪一点,这人来人往的,万一有人没注意被戳伤就麻烦了,要注意安全细节!”“跟着老罗‘扫街’,永远都有新发现。”7月7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腾龙社区应急服务站队员董义武对《湖北应急管理》记者说。他口中的老罗,指的是龙泉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原主任罗维卷。
    • 姜琳; 闫起磊; 霍思颖
    • 摘要: 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对延迟退休的期待也不一致。总体看,体力劳动者担忧较多,脑力劳动者反应没那么强烈。一些医学专家、大学教授、科学家等“退而不休”,有的甚至七八十岁还在奋战。为了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部分专家建议,在具体实施延迟退休时,一是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二是要强调循序渐进,注重改革的公平性、制度的科学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