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进气道

进气道

进气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165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5篇、会议论文296篇、专利文献1944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兵器知识、车用发动机等; 相关会议178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第十五届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等;进气道的相关文献由5462位作者贡献,包括谭慧俊、尤延铖、李怡庆等。

进气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5 占比:29.23%

会议论文>

论文:296 占比:9.35%

专利文献>

论文:1944 占比:61.42%

总计:3165篇

进气道—发文趋势图

进气道

-研究学者

  • 谭慧俊
  • 尤延铖
  • 李怡庆
  • 袁化成
  • 张悦
  • 朱呈祥
  • 黄河峡
  • 孙姝
  • 卢杰
  • 刘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师迎晨; 张任帅; 计自飞; 王兵
    • 摘要: 吸气式高速飞行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高性能的推进装置始终是高速飞行器领域的核心问题。基于连续旋转爆震构建的推进系统,与当前基于布雷顿循环构建的推进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可以弥补当前推进系统造成的"推力陷阱"问题,有望助力高速飞行器取得长远发展。本文总结了连续旋转爆震燃烧过程与分析模型,以及基于连续旋转爆震构建的推进系统的性能优势与研究进展。进一步,针对连续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讨论了本质非定常燃烧室对发动机进气道与尾喷管的设计要求与需求,介绍了进气道抵抗压力波反传的措施,并进行了数值分析,证明了相关措施的可行性。最后展望了采用基于连续旋转爆震构建的推进系统的发展前景。
    • 李甜甜; 徐建伟; 房静
    • 摘要: 针对某型APU需重新设计独立式进气道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影响进气道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APU进气道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根据APU进气口位置及舱内空间,分别设计了腹下埋入式进气道及侧向皮托式进气道,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侧向皮托式进气道的气动性能更好,且满足该型APU设计要求。
    • 吴颖川; 贺元元; 卫锋; 余安远
    • 摘要: 基于流线追踪的飞行器乘波前体设计和发动机进气道设计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一直是个难点。为了提高前体进气道整体的总压恢复和流量捕获性能,在前期飞行器乘波前体设计和进气道压缩面流线追踪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整个基准流场分为激波压缩流场和等熵压缩流场,顺序组合,从前体激波、外压缩面到进气道内压缩面、反射激波直到喉道进行无缝连续地流线追踪,实现了全流面乘波前体进气道设计。横向三维曲面生成采用类似密切方法进行控制以实现全流面设计;纵向基准流场的构建由交叉推进特征线方法生成的激波压缩流场和反向Prandtl-Meyer流动生成的等熵压缩流场组合而成,只需输入前缘激波形状与进气道喉道出口约束;所有的控制曲线采用一种四次样条曲线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统一的基于内、外锥基准流场的前体进气道设计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可广泛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内外流一体化设计。
    • 贺旭照; 卫锋; 刘福军; 陈圣兵
    • 摘要: 发展了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和三维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乘波体进气道设计新方法,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评估了新型一体化前体进气道在典型状态下的流场结构和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文中首先介绍并验证了基于最小阻力理论或其他优化方法的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的设计方法,然后介绍了内锥基准流场的设计过程,进一步介绍了流线追踪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同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并对一体化构型在设计状态下的流场结构和流动参数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符合预期。最后评估了新型一体化前体进气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性能,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压缩进气效率。这种新型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和三维内转式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技术,丰富了吸气式高超飞行器的一体化布局方案,可为后续吸气式高超飞行器一体化布局提供设计方法支撑。
    • 张喆; 陈志明; 张磊扬; 郝雯
    • 摘要: 本文探讨了空气进气畸变指数对双水平进气布局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性能影响。由于在不同工作姿态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流场结构不同,设计对应不同进气道流场结构的空气进气畸变模拟装置。根据进气畸变图谱形状和畸变指数两个重要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空气畸变图谱、进气堵塞比的补燃室掺混燃烧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工况,随着堵塞比的增大,补燃室的总压恢复系数呈现出先小幅减小后快速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畸变图谱下,随着堵塞比的增大,补燃室温升效率基本呈现先小幅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堵塞比在42%时温升效率均低于无畸变情况下的基准工况。
    • 赵博伟; 赖辉
    • 摘要: 为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对某型飞机复合材料进气道结构进行承载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气道复合材料铺层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运用HYPERWORKS分析软件,以复合材料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以进气道整体结构的应变能最小值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分析。结合HYPERWORKS对优化后的分析结果及试验验证,表明对铺层角度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为复合材料进气道研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岳洋; 周臣
    • 摘要: 本文对某型涡桨发动机地面台架进气道进行了两种方案设计,并且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两种方案模型进行了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案2模型要优于方案1:(1)方案2模型进气道下型面具有更小的低速区范围,流道内部流场分布更加均匀;(2)方案2模型在进气机匣出口截面处具有更小的畸变指数;(3)在大流量工况时,方案2模型的总压恢复系数略大于方案1,在最大流量工况有所提高;(4)方案2模型在进气机匣出口处的马赫数略大于方案1。
    • 龙启维特
    • 摘要: MRO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式维修方案,来减少人力成本和航材成本。传统的民航部件深度修理单位在执行A320/V2500发动机进气道部件修理工作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工时成本和航材成本。为协助MRO企业得到新式的维修方案,对原有方案进行创新,针对进气道消音钢网分层损伤,研究探索并分别设计出经济高效的深度拆解及组装方法,使得维修工时与材料耗费显著降低。
    • 方天文; 刘强; 肖翔; 王明明; 王瑞平
    • 摘要: 通过AVL FIRE软件仿真分析了利用Creo绘制的发动机进气道模型,以3D打印的气道芯盒及AVL Tippelmann台架试验进行了辅助验证,研究了汽油发动机进气道不同参数对流量系数、滚流比的影响。通过不同进气道参数的匹配,选出了一款性能优良的进气道
    • 刘妍; 杜潮; 侯树涛
    • 摘要: 以含20%的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进气道及试片。通过对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进气道CT无损检测、内型面三坐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给定的工艺参数注塑成型,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208 MPa、拉伸模量16.7 GPa、冲压式剪切强度100 MPa,碳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分布均匀,进气道本体材料内部缺陷较少,进气道内外型面光滑、尺寸精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