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进化关系

进化关系

进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994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学通报、中国生物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0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进化关系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丘惠深、于康、何昆仑等。

进化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994 占比:99.52%

总计:21096篇

进化关系—发文趋势图

进化关系

-研究学者

  • 丘惠深
  • 于康
  • 何昆仑
  • 余茂德
  • 刘海月
  • 刘英姿
  • 周方圆
  • 周明玉
  • 孙弋雅
  • 宋欣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爽爽; 帖云; 齐林; 刘峰辉; 王磊
    • 摘要: 为了分析细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与其全长序列之间进化关系的相似性,对核糖体数据库项目(RDP)所提供的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了研究.在对可变区进行截取、筛选等数据预处理后,对可变区实际碱基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V2、V3、V4可变区,特别是V2、V4可变区,不仅在序列长度上较长,实际碱基数目也大大超过其他可变区,较其他可变区包含更多的序列信息;建立了层次距离矩阵算法,计算出V2、V3、V4可变区与全长序列所构建的进化树之间的距离差异值分别为59052、87154、45848,可见V4可变区在进化关系上更接近全长序列,使用V4可变区构建进化树的可信度要优于V2、V3可变区,且层次距离矩阵算法比一些传统的距离与相似度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 郑佳秋; 梅燚; 吴永成; 王薇薇; 张丽娜; 张永吉; 陈以博; 祖艳侠; 万红建
    • 摘要: 基于辣椒全基因组序列,对辣椒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系统分析,并对其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6个CaPSY基因,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编码358~43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辣椒PSY基因与其他相关物种PSY基因分为2大类。通过MEME工具鉴定出辣椒PSY基因共有8个保守基序(motif1~motif8)。辣椒PSY实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6个CaPSY基因在辣椒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呈现出组织特异性,推测这些基因在辣椒组织中有不同的功能。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辣椒PSY基因进化关系、功能差异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张金平
    • 摘要: 昆虫与植物的相生相克,是大自然最原始、最重要的伴生进化关系。它们触动了地球生物优胜劣汰的机关,为生命的绵延不息找到了正确的途径。科学家断言,人类在地球消失后,坚持到最后的谢幕者,一定还是它们一昆虫与植物。与其说绿色植物与食草动物的关系紧密,倒不如说它们与昆虫的关系更密切。动物啃食绿叶是清晰可见的宏观活动,而昆虫骚扰植物却是悄无声息的微观行为。植物和昆虫就像是守擂与攻擂的对手,在亿万斯年的较量中,它们互有胜负,至今难决雌雄。
    • 孙弋雅; 周方圆; 周明玉; 刘海月; 王大为; 刘英姿
    •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病例来源肺炎克雷伯菌致病特性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深入探索该菌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患者、硫化氢中毒患者、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及胆肠吻合口结石患者的血液或痰液样品,分离鉴定得到5株肺炎克雷伯菌,编号为KP1、KP2、KP3、KP4、KP5。对所分离的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选取小鼠和雏鸡作为试验动物进行致病性试验,观察比较不同菌株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上述不同病例来源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亲缘关系有明显差异,KP1~KP4菌株同源性较高,为98.85%,而KP1~KP5整体同源性为93.42%,说明KP1~KP4与胆肠吻合口结石病例KP5亲缘关系较远;所分离菌株均可引起小鼠和雏鸡发病,发病率均为100%,而死亡率为50%~100%不等;其中脑梗死病例KP3致死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其它分离菌株,而胆肠吻合口结石病例KP5致死率最低,仅为50%;不同病例来源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但耐药性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病例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致病性差异显著,而亲缘关系远近与致病性及耐药性没有必然联系。由于该菌可感染小鼠和禽类,可以应用小鼠和禽类作为多种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的动物模型开展致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等研究。同时提示在肺炎克雷伯菌防控过程中应重视对鼠类和禽类传播途径的控制。
    • 孙弋雅; 周方圆; 周明玉; 刘海月; 王大为; 刘英姿
    •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病例来源肺炎克雷伯菌致病特性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深入探索该菌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采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患者、硫化氢中毒患者、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及胆肠吻合口结石患者的血液或痰液样品,分离鉴定得到5株肺炎克雷伯菌,编号为KP1、KP2、KP3、KP4、KP5.对所分离的菌株通过16S rRNA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选取小鼠和雏鸡作为试验动物进行致病性试验,观察比较不同菌株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 上述不同病例来源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亲缘关系有明显差异,KP1~KP4菌株同源性较高,为98.85%,而KP1~KP5整体同源性为93.42%,说明KP1~KP4与胆肠吻合口结石病例KP5亲缘关系较远;所分离菌株均可引起小鼠和雏鸡发病,发病率均为100%,而死亡率为50% ~100%不等;其中脑梗死病例KP3致死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其它分离菌株,而胆肠吻合口结石病例KP5致死率最低,仅为50%;不同病例来源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但耐药性差异显著.结论 不同病例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致病性差异显著,而亲缘关系远近与致病性及耐药性没有必然联系.由于该菌可感染小鼠和禽类,可以应用小鼠和禽类作为多种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的动物模型开展致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等研究.同时提示在肺炎克雷伯菌防控过程中应重视对鼠类和禽类传播途径的控制.
    • 闫鹤; 梁慧贤
    • 摘要: 肺炎克雷伯菌是获得性感染相关的条件致病菌,被WHO列为急需研发新抗生素的耐药致病菌.铁载体因子是肺炎克雷伯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重要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肠杆菌素、耶尔森菌素、气杆菌素和沙门菌素.笔者前期从病猪的肝脏分离到一株多重耐药ST37型(ST)肺炎克雷伯菌KP200,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KP200与来自NCBI的ST37型的160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铁载体因子的进化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单拷贝核心基因组进化树分析表明,KP200与1株中国的人源肺炎克雷伯菌位于同一个进化支,相似度为99.8%;铁载体因子分析表明,所有161株ST37型肺炎克雷伯菌都携带肠杆菌素entABCEF和fepABC,KP200与其他15株肺炎克雷伯菌携带气杆菌素转运基因iutA,且这些iutA基因序列间核苷酸相似性为73.49% ~100%.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携带的iutA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KP200携带的iutA核苷酸序列中两个碱基突变,导致两个氨基酸替换:即亮氨酸替换成苯丙氨酸、缬氨酸替换成亮氨酸.本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ST37型别菌株的进化及其毒力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 刘梦; 魏玉磊; 丁冬; 赵训超; 罗伟毅; 徐晶宇
    • 摘要: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高粱脂氧合酶(LOX)家族基因,并对其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以此为高粱LOX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1条高粱LOX家族基因,根据其染色体位置命名为SbLOX1—SbLOX11,该家族基因可分为2个亚族(9-LOX、13-LOX)且同一亚族基因结构基本相似.表达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SbLOX10和SbLOX9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中表达量均较低,SbLOX2—SbLOX5、SbLOX8在各个组织部位中表达量均较高.对低温(4°C)处理下高粱LOX基因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耐冷型高粱9-LOX亚族中的SbLOX1、SbLOX3、SbLOX5和13-LOX亚族中的SbLOX4、SbLOX9在大多时间点均呈上调表达,且在冷敏感材料中表达量也较高,推测LOX基因在低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李双; 叶姜; 詹杰鹏; 朱瑶瑶; 危文亮; 师家勤; 王新发
    • 摘要: 在高等植物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影响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基因表达及植物对逆境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TERF1)的功能,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A06连锁群上克隆了mTERF1,该基因编码285个氨基酸,含有5个mTERF功能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37个甘蓝型油菜mTERF家族蛋白,并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分析.此外,构建甘蓝型油菜BnaA06.mTERF1基因的功能互补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mTERF1(soldat10)突变体后,拟南芥的表型恢复到野生型(Ler),说明该基因在油菜和拟南芥中具有保守的功能.本研究填补了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