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代上海

近代上海

近代上海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4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9年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等;近代上海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鞍钢、左琰、熊月之等。

近代上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1 占比:76.4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60%

专利文献>

论文:124 占比:21.99%

总计:564篇

近代上海—发文趋势图

近代上海

-研究学者

  • 戴鞍钢
  • 左琰
  • 熊月之
  • 倪京帅
  • 张仲礼
  • 彭善民
  • 潘君祥
  • 牟振宇
  • 张竞琼
  • 杜恂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喆华; 周向频; 吴怡婧
    • 摘要: 经营性私园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在上海出现的一类特殊的私家园林,由私人集资开设,依靠门票和园内各项服务性收费自负盈亏。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考查1882—1949年近代上海经营性私园的时空分布、规模和经营内容,梳理经营性私园在沪发展60余年的历史,探讨其与近代上海商业化、城市化及娱乐休闲需求的关联。经营性私园的属性从文人园转变为城市娱乐休闲场所,在园林造景和经营内容上求新、猎奇,反映出这类园林日益显著的营利性质,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成为吸引人流、拉动城市基建、加速经济繁荣的推手。经营性私园从城市中心逐步外迁至远郊的发展轨迹,迎合了近代上海地产开发热潮不断外延的趋势,也反映出地价波动对于城市行业变更的作用,侧面佐证了无规划城市空间自发演替的发展规律。
    • 鲁丝纶
    • 摘要: 文章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租界档案资料和其他历史文献,从邮局的空间分布、建造地点的选择、平面布局及立面形式的选择、城市更新过程中功能的演变等方面梳理和分析了邮政总局在上海特殊市政格局下的建设与变迁过程,以此探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邮政权力的争夺和城市中心的转移,为上海邮政与都市空间的研究提供借鉴。
    • 郭晓慧
    • 摘要: 本文将近代上海提篮桥消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并将提篮桥消费空间的演进与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行比较,试图描绘一个具有提篮桥特色的、更贴近本土生活的消费空间,这突破了上海消费空间以南京路或租界核心区为代表的既有印象,并对既有消费空间的研究做出了扩展和补充,客观、完整地呈现了近代上海消费空间的演进进程。
    • 柴宝惠
    • 摘要: 利用科学测绘技术绘制的近代地图作为一类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过去的地表覆盖情况,数字化则是复原地图所载地表覆盖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华东·上海》地图为例,实现并验证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图像形态学的彩色近代地图数字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地图中的颜色信息和形态结构信息,以半自动方式快速准确地将彩色近代地图中的地表水体信息提取出来。该方法对数字化一类彩色近代地图具有参考价值,有望为精准复原近代以来地表覆盖变迁,深入理解人地关系变化提供数据和方法基础。
    • 高翔宇; 蔡洁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滩为中心兴起了一场追求健康美、自然美的女性健美风潮。尽管健美女性在女性气质与民族主义、消费主义的协商层面建构出不同于“摩登女性”的另一种审美风尚,但两者本质上均是以男性凝视与父权制文化为前提,围绕社会阶层、资本与时尚现代性展开的话语博弈。并且,基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批评视野,这些缺乏经济自主权的健美女性不仅无法摆脱“资产阶级妻子/情人”的桎梏,而且对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与阶级解放、民族解放合一的时代主潮相隔膜。健美女性改造身体的实践并不能有效解决民国时期知识女性与劳动妇女的生存出路,女性休闲需要走出物化女性与资本操纵的陷阱,唯有争取两性在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上的平等,才是马克思主义赋权女性的根本道路。
    • 摘要: 《镰刀与城市:以上海为例的死亡社会史研究》[法]安克强著。在近代上海这个移民城市中,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各自的丧葬习俗和死亡文化,他们如何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本书以死亡、死者和丧葬习俗为中心,全面梳理了开埠以来上海丧葬习俗和死亡管理的历史,展现了近代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死亡这一古老话题与新时代的碰撞。
    • 陈向阳
    • 摘要: 陶桂林,字逢馥,中国近代建筑大师。1893年生于江苏省通州直隶州吕四镇陶家沟(今属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他白手起家,从学徒成长为民国时期的建筑业巨头。他创建的陶馥记营造厂是近代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鼎盛时有员工23000余人,承建了南京中山陵第三期工程、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国际饭店及南昌铁路大桥、导淮入海工程等民国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
    • 牟振宇
    • 摘要: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收藏的一张开埠早期上海英租界的地图没有标注绘制时间。一种观点认为,该地图绘制于1846—1847年,另一种认为绘制于1844—1847年。两种观点均属推测。根据地图上的信息,结合当时英租界的测绘情况,可以推出该地图大致绘制于1846年10月1—19日。该地图为目前所见近代上海英租界最早的一幅城市地图,为早期上海英租界城市发展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弥补了《上海道契》记载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 艾萍
    • 摘要: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上海逐渐从东方的小渔村转变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以开埠为先导的城市化成就了上海都市与都市上海,并呈现出国际都市、移民都市、现代都市的典型特征.
    • 张瑞青; 杜友君
    • 摘要: 张宁是中国台湾的历史学者,其首部著作《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与回力球赛》以翔实的史料对近代中国上海的"三跑"运动展开研究.张宁以"转译"的概念来展现东西方的文化交锋,分析异国事物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此书超越了学术专著中常见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对象,其对于相关学者研究近代中国上海的体育史、文化史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