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976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家庭保健、双足与保健、东方药膳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次老年康复学术大会等;运动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静、于世新、华雪等。

运动康复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9768 占比:99.98%

总计:449871篇

运动康复治疗—发文趋势图

运动康复治疗

-研究学者

  • 李静
  • 于世新
  • 华雪
  • 吴保珍
  • 巴利娜
  • 张成旻
  • 杨森
  • 武文杰
  • 王东贵
  • 王智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燕学波; 陈诺; 李巍; 陈四喜
    • 摘要: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个体化家庭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心肾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康复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52.5%、82.5%,康复组纽约心功能好转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个体化家庭运动康复治疗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显著获益,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 姚知秋; 张向宁; 方佳曦
    • 摘要: 体医融合是应对当下国民健康问题的一剂良方,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体医融合建设实践社区模式的实施主体。在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调研案例信息得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功能空间组成包括健康状况评定模块、运动处方训练模块以及身体机能休整模块,功能布局形式可以分为串联式、并联式以及交叉式。
    • 王佳殷
    •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6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经奇偶数列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应用运动康复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B组实施运动康复。比较两组疗效、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7%,高于B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LVEF高于B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B组,LVESD、LVEDD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HAMA评分(6.53±1.02)分、HAMD评分(8.51±1.45)分均低于B组的(10.15±1.27)、(13.86±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联合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心功能、优化康复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范晶晶; 宋辰风; 李芳; 李新岩
    • 摘要: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主体。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以摸蓝球者作为常规组(48例),以摸红球作为试验组(48例),将常规康复措施应用于常规组患儿中,将常规康复及运动康复治疗应用于试验组患儿中。针对每组患儿各时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张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六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试验组患儿肌张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区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患儿各区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常规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开展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占婷婷
    • 摘要: 目的:探究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40例接受运动康复治疗,B组40例在A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家属满意度、治疗效果、肢体功能复常时间。结果:治疗前,A组与B组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A组治疗后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低于B组,P<0.05,且A组与B组治疗后的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A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低于B组,P<0.05;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低于B组,P<0.05;A组肢体功能复常时间长于B组,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其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儿童功能独立性,治疗效果显著,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从而可提高家属对于治疗的满意度。
    • 许春红; 王玉峰; 左晶晶; 史佳雯; 张健
    • 摘要: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探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对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白昼、夜间及24 h)、舒张压(白昼、夜间及24 h)、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心肺功能(最大氧脉搏、最大代谢当量、峰值千克摄氧量)、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生活质量(SF-36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白昼、夜间及24 h的平均收缩压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昼、夜间及24 h的平均舒张压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大氧脉搏、最大代谢当量、峰值千克摄氧量均加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肺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林伟平; 邵志翔; 徐萌键; 董文静
    • 摘要: 目的:观察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术后实施运动康复治疗的33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康复的优良率为84.85%,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康复的优良率为72.73%;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康复的优良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康复的优良率为81.82%;患者术后进行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运动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骨折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充分证明运动康复治疗方法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 常小康
    • 摘要: 目的 分析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运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髌骨骨折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将选择出来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运用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和治疗组(100例,运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至患者结束治疗之后,并将所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探讨发现,术后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均有效果,但是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髌骨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恢复中,运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恢复较快,更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 刘晓姣; 庞璐宁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以为患者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的49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康复方法,另外的49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运动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与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 倪学斌; 黄桂芳
    • 摘要: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理论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研究组在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应用镜像神经元理论.比较两组上肢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肢体活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腕关节背伸、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腕关节背伸、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1、30 d,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14、21、30 d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上肢关节运动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上肢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增大,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上肢运动功能获得较大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