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0383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现代商贸工业、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2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2011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等;过度教育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向荣、盛世明、张彦通等。

过度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0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383 占比:98.34%

总计:20727篇

过度教育—发文趋势图

过度教育

-研究学者

  • 武向荣
  • 盛世明
  • 张彦通
  • 赵世奎
  • 陈磊
  • 李晓蕴
  • 范皑皑
  • 刘云波
  • 周继良
  • 李晓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浚锋; 胡阳光
    • 摘要: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带动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意味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增长理论,从过度教育、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高等教育内卷化”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并基于2003-2019年中国境内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估计值约为0.486%、3.168%,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仍处于拐点左侧,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仍然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已经趋近甚至越过拐点,标志着这些省域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预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具有迫切性,释放高等教育质量红利成为重心。新发展阶段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
    • 邱雨
    • 摘要: 自从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人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大量剧增的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数量相比,就业市场工作岗位的吸收能力远远不够,由此造成过度教育现象。本文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探究过度教育对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总样本来说过度教育对工资的增加效应将会提高10.1%的回报率,同时过度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工资的增加效应(6.2%)小于城镇劳动力的工资效应(18.9%)。最后,提出结论并从政府、学校和个人的层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孙蔷蔷
    • 摘要: “适度”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所谓幼儿园过度教育,指超过了适当的限度,不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幼儿园的教育系统中,“人”指向实施教育的主体人员,“时”指向幼儿活动的纵向时间,“地”指向幼儿所处的横向空间,人、时、空交织融合,共同影响幼儿个体和整体的发展。笔者以这三个维度为视角对幼儿园过度教育的表现进行分析,以期引发实践工作者的思考与改进。
    • 李文华; 李桂荣
    • 摘要: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男性劳动者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劳动者,且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年轻劳动者;教育匹配对不同地区和城乡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 陈磊; 刘夏
    • 摘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高等教育产业化下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教育过度现象愈加明显,对社会各界产生深远影响,社会对文凭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高校毕业生为谋求好职业、高收入和晋升机会等,对高文凭的追求日益火热,引发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视角对文凭热与过度教育进行反思,政府要正确引导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高校则依据科技产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高校毕业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避免因追求学历而产生的过度教育,让高等教育更好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 摘要: 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就业难”的讨论又被勾起。“清北毕业生下余杭”“海归入职中小学”……几乎每一个跟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热点话题,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失配问题。教育失配,主要反映个人实际教育程度超过其工作岗位所需教育水平的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教育或教育错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全球性教育扩招,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增长,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需求已经远远滞后于教育发展,职业结构无法消化快速增长的教育文凭,因此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教育失配现象。
    • 於荣; 甘小丰
    • 摘要: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763篇过度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过度教育研究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美英等国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有较大的影响力;核心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形成了一个以迪特尔·维尔斯特(Dieter Verhaest)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和一个以德国劳动经济研究所为中心的大型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过度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以及"特殊群体"的过度教育三个方面;研究前沿包括教育不匹配、工资惩罚、工作满意度、技能不匹配、资质过度、职业教育等;《过度教育和收入:我们在哪里,我们应该去哪里?》《劳动力市场的过度教育》等论文和著作构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
    • 李晓光
    • 摘要: 过度教育是否会造成收入惩罚?这是国际教育匹配领域长期争论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03-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通过改进教育匹配的测量方法,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过度教育的发生比例约为35%.第二,通过线性回归发现过度教育会造成收入惩罚,并且这种收入惩罚持续存在.第三,将历年高考录取率和各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作为工具变量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效应.以上结论意味着,通过宏观政策促进教育和职业匹配,对于实现更加充分的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王文哲; 郭斌
    • 摘要: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匹配,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和工作错配现象明显.在整理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方面对教育错配进行了理论解释.在对安徽省劳动者数据调研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个人方面的最终学历和年龄因素,家庭方面的家庭所在城市类型因素,工作方面的工龄、工作地点、年收入等因素对教育错配影响显著.随着学历的提高,教育错配在逐步加剧;随着年龄增长,教育错配大致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再升高的趋势;家庭在三线以下城市的劳动者教育错配明显高于家庭在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劳动者;随着工龄增加,教育错配先降低后增加;城市经济越发达,教育错配越明显;工作收入对教育错配的影响大致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态势.但无论教育错配现象如何变化,适度教育始终是主流.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性建议.
    • 李晓光; 姚远
    • 摘要: 过度教育的动态变迁和收入轨迹是教育匹配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以往文献很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动态考察.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过度教育在动态变迁中的收入轨迹.研究发现:第一,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在个体职业生涯中更有可能是一种持续性现象.第二,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以个人能力为代表的、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之后,发现过度教育者的确比同等教育程度的适度教育者拥有更低的收入水平.第三,不同教育匹配轨迹中的个体收入增长曲线表明,持续适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最高,持续过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水平则最低,那些摆脱过度教育的个体会实现收入的迅速增长,而陷入过度教育则收入增长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过度教育的变迁趋势及其收入效应,从教育系统、用人单位以及劳动力市场出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