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迁都

迁都

迁都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建筑科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325种,包括党课、北方论丛、今日中国:中文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暨首届居庸关长城文化研讨会等;迁都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伉、王旭伟、佚名等。

迁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 占比:99.5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46%

总计:434篇

迁都—发文趋势图

迁都

-研究学者

  • 刘伉
  • 王旭伟
  • 佚名
  • 刘旭
  • 吴再丰
  • 吴殿廷
  • 尚志迈
  • 尹钧科
  • 张燕
  • 张瑞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成昊
    • 摘要: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在今山西省西部建立了汉国政权,最初都城设在离石,后又陆续迁都至左国城、蒲子等地,最终于公元309年定都平阳。刘渊迁都平阳,一方面考虑到了当时地缘政治格局形势,定都平阳能更好地实现其向南进攻洛阳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利用了平阳在自然地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优越条件。这次迁都既有利于刘渊稳固汉国政权的统治,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 史英静; fiorelady(图); unsplash(图)
    • 摘要: “迁都”,其实不能算是一件新鲜事。纵览古今、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或政权,都曾由于种种原因放 弃旧都城,迁移到别处。 对于埃及而言,迁都主要由城市发展的问题-- 过于膨胀,不堪重负所导致 :作为埃及的首都,开 罗拥有数千年历史,是整个非洲乃至阿拉伯世界最 大的城市,在大约 3000 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里,容 纳了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且还在日益增加中。尤其 是 21 世纪以来,过度的人口集中,给开罗带来了巨 大的压力,为此,埃及政府不得不重新规划、建造 一座新首都。
    • 王丁诺
    • 摘要: 西汉建立初期曾短暂定都洛阳。复杂的政治环境,使得刘邦迁都长安。此后,洛阳被继任的汉朝统治者认为是一座较大的城邑,仅因武库、敖仓在这一地区而显得相对重要。直到西汉中后期,翼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汉家礼制问题,向汉元帝建议迁都洛阳,以洛阳为都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汉家统治危机的加深,王莽代汉继而建立新室。代汉后的王莽再次提议迁都洛阳。王莽迁都洛阳的主张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东方地区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为了削弱汉家礼仪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是为了追求“制定则天下太平”的情感寄托。
    • 姜秀波
    • 摘要: 黔地历来为“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又“西南之奥区”。自1413年贵州行省新设并置治所于贵阳后,贵阳因“当四达之郊,控百蛮之会”,而一度成为西南地区“四方所重”的一座省会城市。历史上,贵阳曾经两次与“古都”失之交臂,均发生在明末清初。一次是孙可望在贵阳大兴土木修宫殿,欲“建都”于此而未成,一次则是马士英曾动议从南京“迁都”于此,亦未成。
    • 李宇舟; 王曙文
    • 摘要: 中国西南边疆城镇发展史,是西南边疆开拓治理史的重要内容。南诏国初期(737—779)从巍山至洱海完成了兼并五诏的历史使命;受中原“郡县制”文化的影响,在洱海区域进行“都城”选址和迁移,加强了区域内的城镇建置,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此开启中国西南边疆中心化城镇集群的建置模式。以“王都”为核心的洱海城镇集群体系凸显了浓厚的军事防御性,进而使洱海城镇分布格局中心化、密集化。南诏中后期“东京”的设立和疆域的空前扩大,进一步使南诏中后期城镇建置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集群的发展模式和分布格局,从而奠定唐、宋及后世西南边疆地区城镇发展的格局基础,深刻塑造并且影响着西南边疆的形成和发展。
    • 黄楨
    • 摘要: 對於北魏遷都洛陽,少有研究將其作爲一個歷時三年的事件來考察具體的政治過程。本文追隨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以洛陽爲起訖的北巡,詮釋此間種種動向,再現拓跋集團正在經歷的劇變。太和十七年底“定遷都之計”後,孝文帝準備巡遊河北以待遷置的完成。來自平城的抵觸超出預期,他不得不臨時北上,親自鎮撫。爲贏取支持,孝文帝採用了包括退讓在内的應對,遣軍南征、視察六鎮等舉措亦令非議平息,最終艱難地將舊都臣民推上南遷之路。車駕返洛時繞道河北,既是補足先前的計劃,也跟徵兵失期的突發狀況有關。多場重要儀式在北巡途中被策動,數座象徵“文治”的紀念碑因而樹立。北族統治者在光宅中原前夜的思維與認同可通過這些新的政治景觀來深入把握。
    • 葛文景
    • 摘要: 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奶奶——摄政多年的太皇太后突然罹患重病,不久亡故。孝文帝亲政,龙椅还未坐稳,就打算将自己多年的理想转为现实——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往洛阳。没料到他的计划尚未完善,已然得到消息的朝臣们,便找出各种借口,反对孝文帝的迁都
    • 张文辉; 刘森垚
    • 摘要: 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和武则天的三次重大迁都与定都活动,反映出一种"冲击"与"回应"的规律,即统治者以迁都或定都为始,开启一系列的改制活动,这些改制不可避免地带有针对旧势力的打击措施,故会在一定程度上招致旧势力的反扑,上述三个政权皆在这种反扑中被颠覆.此外,这三次迁都、定都活动的目的地皆为洛阳,从统治者追求正统性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洛阳地区带着"权威光环".因此,透过这一时期内的三次迁都与定都活动来观察其政治特征,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 崔明德; 佟宝锁
    • 摘要: 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主导了一场关于迁都问题的大讨论,产生了改革派、保守派和中间派.改革派"变俗",力主迁都;保守派"怀土",不愿南迁;中间派"摇摆",两头观望.这场大讨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及北魏汉化思潮的总爆发;各方争论的焦点虽是迁都问题,但本质上是鲜卑族的汉化问题.梳理和总结这场大讨论的得失对于理解习俗与政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钟素芬
    • 摘要: 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及鼎立早期,孙权基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三次迁都,将攻守指挥中枢前移,发挥其战略撬动作用,呈现了其力量发展上升时期开拓进取的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