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载荷识别

载荷识别

载荷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力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59653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振动工程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压力容器分会设计委员会会议、2012年LMS中国用户大会、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等;载荷识别的相关文献由7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方、郑海起、姜金辉等。

载荷识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9653 占比:99.88%

总计:259969篇

载荷识别—发文趋势图

载荷识别

-研究学者

  • 张方
  • 郑海起
  • 姜金辉
  • 郭杏林
  • 刘杰
  • 秦远田
  • 缪炳荣
  • 陈国平
  • 周凤
  • 田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志强; 张玉萍
    • 摘要: 轴桥是低地板车的关键零部件,其性能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安全。为了测量轴桥在实际运用环境的真实载荷,以便对轴桥的服役性能进行评估,本文采用有限元单位载荷模型的应变与实测动态应变数据相结合,通过计算有限元单位载荷模型得到的单位应变,进而求出相关性矩阵,通过实测动态应变矩阵与相关性矩阵相乘识别出轴桥载荷。结果表明,识别出的轴桥载荷与真实的轴桥载荷误差可以控制2%以内,因此采用此方法可以非常准确的反求出轴桥真实载荷,并且可以推广到其它线性系统的零部件真实载荷识别
    • 王婷; 万志敏
    • 摘要: 结构动态载荷/参数联合识别是近些年结构动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比如EGDF(extended Gillijns-De Moor filter)算法。EGDF算法的思想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1阶线性化近似来处理系统中的非线性,影响识别精度;考虑到无迹变换(UT)能够有效地处理系统非线性问题,引入无迹变换,应用模态缩减法,将传统GDF(Gillijns-De Moor filter)法进行改进,形成了GDF-UT算法;另外,为了缓解GDF法中的载荷位移识别信号的虚假低频漂移现象,应用应变和加速度测量信号的融合策略拓展GDF-UT算法。以平面桁架结构为数值仿真对象,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相比于EGDF算法,该算法精度更高。
    • 张志宏; 张宏; 陈有; 李直; 李国华; 付政
    • 摘要: 针对煤矿掘进机器人履带行驶系统工作环境恶劣,载荷无法直接有效获取这一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振动信号载荷识别方法。构建了遗传算法(GA)优化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载荷识别模型,采用路试法试验采集了履带小车的5组振动加速度数据和单组应力载荷数据,探讨路面不平度频率和驱动轮啮频等对履带车振动和应力载荷的影响规律;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原始应力载荷数据进行去噪处理,依据履带小车行驶平顺性指标,利用sym8小波函数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5层特征提取以提高载荷识别的精度,然后将5组小波变换分解的加速度数据和滤波后的应力载荷数据分别作为GA-BP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训练及验证,揭示了履带行驶系统运动过程中振动与应力载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面不平度频率、驱动轮啮频及转频为小车振动的主要频率成分,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振动频率为13.765 Hz,驱动轮啮频为68.25 Hz,转频为3.25 Hz。多组试验得到的BP神经网络最佳隐含层神经元数为63,GA-BP神经网络识别的应力载荷与期望应力载荷具有较高吻合度,相对误差为4.5%,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煤矿机械履带行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 钟英凯; 李晓峰; 赵尚超
    • 摘要: 以铁路货车转向架摇枕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反求研究。研究了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进行实测数据解耦的方法,提出摇枕载荷反求方案,实现对载荷识别误差的有效控制。分析了影响系数法的原理,并以铁道货车摇枕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载荷识别方法可以在实测应变存在误差保持可靠的识别精度,为铁路货车摇枕提供一种稳定的载荷识别方法。
    • 黄巍; 聂伟荣; 席占稳; 曹云
    • 摘要: 针对原有微惯性接电开关载荷识别机构的设计中无法解释单次碰撞和特征参数影响的局限性,提出微惯性接电开关载荷识别机构设计中的能量分析法。该方法基于载荷识别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不同类型载荷下碰撞的能量损失的差异来实现载荷识别,从开关系统的能量得失角度,即惯性力正功和碰撞动能损失两方面对开关对于发射载荷和勤务跌落载荷的识别能力进行分析。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单次碰撞过程,并且在载荷识别机构的设计中可以作为辅助设计方法以得到设计参数的优选值。
    • 巫发明; 李晔; 杨从新; 杨柳; 王靛
    • 摘要: 以某大型双馈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链动态载荷特性模型,提出传动链扭转振动和发电机转矩特性相结合的低速轴扭动载荷识别算法。开展多体动力学刚柔耦合模型仿真计算,验证振动特性和动态辨识载荷。结果表明,动态辨识载荷与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额定风速以上其平均值偏差约为2%,1 Hz等效疲劳载荷偏差约为6%。样机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辨识载荷与实测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等效疲劳载荷偏差在5%以内,满足工程要求。本研究的传动链动态载荷识别方法,引入低通滤波算法,进行自主编程,只需机组自有检测和运行数据,并可获取机组运行过程中的低速轴扭转载荷,为机组安全监控提供有利支撑。
    • 刘西安; 杨德庆; 刘见华
    • 摘要: 为解决加速度载荷信息部分缺失时船舶机械噪声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设备等效载荷模型的快速预报方法。该方法基于设备载荷对机械噪声的影响规律,将设备的力学模型等效为F_(z)M_(xy)模型(设备力学模型由F_(z),M_(x)和M_(y)构成),通过能量叠加原理实现船舶机械噪声的快速预报。设备载荷以平均加速度表征时,若能确定出激振力的各个分量的载荷系数,则根据该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报船舶辐射声功率;若无法确定各个激振力分量,通过等效载荷模型确定水下辐射噪声的变化范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备激振载荷以完整的加速度载荷信息给出时,基于该方法的辐射声功率的计算误差在1 dB以内;若设备加速度载荷以平均加速度形式给出时,该方法可以给出水下辐射声功率的变化范围。
    • 孔帅; 田于逵; 崔洪宇; 季顺迎
    • 摘要: 船体结构冰载荷监测系统中的载荷识别算法是对船舶在冰区安全运行进行实时评估的关键环节,而常用的影响系数矩阵法尚未考虑冰载荷的动力效应。在时域内将动冰载荷离散为诸多时间元,在每个时间元内利用线性形函数的组合形式逼近构造动冰载荷;通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得到形函数的响应矩阵,并以此建立船体结构冰载荷识别的正问题。利用共轭梯度最小二乘迭代型正则化算法和终止迭代准则对冰载荷识别问题中的不适定性进行控制。该数值算例和试验验证均表明,该冰载荷识别模型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求解速度及稳定性。
    • 李晓旺; 黄科; 魏广威; 杨翔飞; 黄磊
    • 摘要: 为了反演作用在不确定性结构上的动态激励上下界,在时域内建立了一个矩阵摄动和Newmark-β逐步积分相结合的载荷识别算法。首先依据矩阵摄动理论将动载荷近似表示为中值和摄动量相叠加的一阶泰勒多项式形式,然后引入Newmark-β逐步积分算法对振动学微分方程解耦,推导一个将输入载荷、输出响应和结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线性振动离散方程,借助该方程反求出动载荷的中值和摄动量,最终获得动载荷的上下边界。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重建载荷的上下边界,并具有优良的抗噪性能。
    • 庞志雅; 马志赛; 丁千
    • 摘要: 由于非线性描述函数选定困难,在不同激励水平下会导致时域非线性子空间辨识过程重复繁琐。针对此问题,基于不同激励水平下时域非线性子空间方法重构的非线性恢复力数据和测量的非线性位置响应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等效代替响应-非线性恢复力映射关系,使得辨识过程不再依赖系统模型,只需已知非线性位置的响应即可获取非线性恢复力,计算效率得以提高。针对非线性系统外载荷难以测量的问题,利用响应-非线性恢复力映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非线性恢复力,进一步提出基于神经网络和子空间法的载荷识别方法,并通过间隙非线性结构的数值与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载荷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