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化关系

转化关系

转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地球物理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51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学化学、新高考(高三理化生)、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四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转化关系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克强、丁玉明、伍锡辉等。

转化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10 占比:99.41%

总计:43770篇

转化关系—发文趋势图

转化关系

-研究学者

  • 郑克强
  • 丁玉明
  • 伍锡辉
  • 刘伟清
  • 刘大华
  • 刘家贵
  • 卢国锋
  • 叶峻
  • 姚振飞
  • 寇介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秀丽; 李云良; 高博; 张永波
    • 摘要: 水源动态补给和转化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重要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开展沿黄湿地多水源组成分析及转化关系研究,是揭示干旱半干旱区水量转化及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的关键.本文根据山西省汾河入黄口湿地的水文节律变化特征,选择2019年旱季(5月)、主汛期(7月)和汛末(9月)作为典型时期,分析了降雨、土壤水、地下水与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了湿地水分的补给来源,并结合端元混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时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水体18 O和D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均值总体表现为降雨>土壤水>汾河水>汾河流域地下水>黄河水的变化特征,表明黄河和流域地下水的侧向排泄对汾河下游径流和河口湿地水源补给具有重要贡献作用.进一步研究得出,旱季湿地地下水在近岸带主要受汾河水补给影响,随着远离汾河水体,主要受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并向黄河水转化,主汛期和汛末期,黄河水又侧向补给湿地地下水,并向汾河水转化,而湿地土壤水主要受降雨入渗和毛细上升水的影响.入黄口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存在季节变化的作用关系,旱季主要为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侧向补给汾河,补给贡献约为72%,然而主汛期,由于黄河倒灌补给导致汾河水位抬高,进而渗漏补给流域浅层地下水,补给比例约为69%,至于汛末期,黄河和流域地下水均向汾河排泄.本文研究结果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自然湿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强化对河口湿地水资源组成和演变机制的深入理解.
    • 赵小勤; 许莉; 李庆; 罗霄; 黄晓婧
    • 摘要: 目的:研究水煎煮条件下知母新芒果苷和芒果苷的转化关系。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5μm,2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为258 nm;进样量为10μL;对不同来源的15批次知母未经水煎煮和经水煎煮的样品进行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含量测定,并比较结果。结果:经水煎煮后,知母中的新芒果苷的含量降低,而芒果苷含量升高。结论:水煎煮条件下,知母新芒果苷可部分转化为芒果苷,可为知母相关制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陈志刚; 李毅; 常晓燕
    • 摘要: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规律出发,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实验在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钠元素化合物为例,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研究.
    • 马剑飞; 李向全; 张春潮; 付昌昌; 白占学; 王振兴
    • 摘要: 川藏铁路波密段穿越冰川覆盖区,分布多条与断裂复合发育的大型河流,水量丰富,可与断裂共同构成构造高压涌水突泥灾害风险源.本文通过多期测流和对大气降水、冰川、河流和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分析,研究了大型河流的流量变化特征和地表水与断裂带裂隙水的转化关系.结果 表明:西藏波密冰川覆盖区河水主要接受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河水的δ18O和δD值小于旱季,说明河水雨季和旱季的补给源结构不同.旱季气温低,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雨季冰川融水量陡增,为主要补给源.断裂影响范围内的古乡沟、比通曲和龙冲曲河水流量较大,均超过4×104 m3/d,但年内流量波动幅度小于非断裂带影响范围的河流.河流可渗漏补给断裂带水.浅层循环断裂带水年龄5~ 10a,中深层断裂带水年龄超过4000 a,水岩作用较充分.非断裂带影响范围的河流与基岩风化裂隙水存在较密切的水力联系和较频繁的相互转化.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部冰川覆盖区铁路隧道高压涌水突泥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灾害防范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 许秀丽; 李云良; 谭志强; 郭强
    • 摘要: 选取鄱阳湖典型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4~10月降水、湖水、河水和湿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利用δ18O~δD关系确定了不同水文时期湿地各类水体的转化关系,并结合同位素端元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水源对湿地地下水的贡献分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δ18O和δD值在6~7月份偏小,其余月份较高,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和雨量效应.河水、湖水同位素与降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受蒸发分馏影响,重同位素更为富集,且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同位素.湿地地下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较小,δ18O、δD均值(-5.26‰,-31.1‰)高于大气降水(-6.32‰,-40.1‰)、低于湖水(-3.60‰,-26.4‰),与河水同位素(-5.09‰,-34.4‰)较为接近,表明湿地地下水受降水、湖水和河水的共同影响.涨水期(4~5月)河水的补给源为降雨和流域内地下径流,湖水主要受河水和降水共同补给,湿地地下水主要受前期降水和河水补给的滞后影响,河水的贡献比重更大.丰水期(6~8月)地下水主要接受湖水和河水共同补给,湖水的补给贡献比例超过50%,退水期(9~10月)湿地地下水向河道和湖泊等地表水体排泄.
    • 田华; 辛拓; 李金芳; 杨嘉懿; 谢祖锋
    • 摘要: 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对不同水体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基于2018年乌伦古河流域不同水体水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bbs图解、离子比值、Piper三线图等方法,查明了乌伦古河流域水体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探讨了水化学形成机制、演化趋势与水体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河水受岩石风化、蒸发浓缩与混合作用影响,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Ca·Na为主;湖水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水化学类型为SO_(4)·Cl-Na型;地下水在岩石风化、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的共同作用下,潜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Na与SO_(4)·HCO_(3)-Na·Ca型,承压水为Cl·SO_(4)-Na型;各水体Piper图表明,地表水与潜水进一步向Cl·SO_(4)-Na型演化;各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富集程度表现为乌伦古湖>吉力湖>河水>潜水>承压水;各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均位于当地雨水线(δD=6.49δ18O-8.63)两侧,表明蒸发与降水是影响水体同位素特征的主要因素;受地质地貌、地层结构影响,潜水与河水水力联系紧密而与承压水联系微弱,区内以潜水向河水补给为主,承压水与潜水存在局部水力联系。
    • 刘久潭; 李颖智; 高宗军; 王敏; 刘曼茜; 王姝; 王贞岩
    • 摘要: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SO4(SO4·HCO3)-Ca·Mg(Mg·Ca)型为主.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风化为主.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水样点可分为地表水 、地下水以及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存在明显的转化关系;地表水 、地下水 、泉水的主要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不同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支流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拉萨河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地段性互补关系,拉萨河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 徐雅楠
    • 摘要: 通过从元素价态和物质类别角度研究硫及硫的化合物,进一步拓展学生"宏观辨识"素养的内涵.通过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总结归纳元素及相关元素化合物转化的一般规律,形成对元素以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认知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感受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农业生产中和社会生活中的绿色应用,进一步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