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界民族

跨界民族

跨界民族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民族学、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798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学术探索、云南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2005年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等;跨界民族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勇、杨斌、高汝东等。

跨界民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798 占比:99.10%

总计:26033篇

跨界民族—发文趋势图

跨界民族

-研究学者

  • 雷勇
  • 杨斌
  • 高汝东
  • 张兴堂
  • 方天建
  • 曹兴
  • 赵志朋
  • 于海涛
  • 刘永刚
  • 吴楚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桑宁夏
    •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起跨界民族音乐研究受到民族音乐学界的关注,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开展的跨界民族音乐研究成果显著。然而西藏所处的环喜马拉雅文化区域的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相对滞后。我国西藏自治区与环喜马拉雅文化区域毗邻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往来,在吐蕃时期,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等属于西藏的疆域,不丹和锡金的大多数百姓是向南迁移过去的藏族,它们在文化上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因此对这片区域音乐的跨界研究很有必要。文章对我国西藏自治区与毗邻国家和地区的跨界民族音乐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进而分析这片区域跨界音乐研究的现状。
    • 王恒华
    • 摘要: 纵观历史,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民族音乐以其独特性闻名世界,尤其影响着中国和越南,它就是——中越跨境民族音乐。受相似的文化传统、相近的地域环境、相通的语言文学等影响,中越两国的京族关系自始至终就是密切相连的,中越两国在此基础上抓住了跨境京族这一特性,为中越两国的京族在文化方面的互通往来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发展资金。发展中越跨境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中越京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更是使京族音乐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传承并发展京族音乐能够助力中越两国进一步发展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本文将从不同视角,对中越跨境民族音乐进行多方面研究。
    • 孙保全
    • 摘要: “边民”一词由来已久,其内涵随着国家发展而发生阶段性的演变。在王朝国家时代,边民是介于内地“编户民”和边疆“蛮夷”之间的人口形态。近代的中国开启了民族国家构建进程,边民概念随之发生了“国民化”的转变,出现了取代“少数民族”成为边疆居民之泛称的趋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边民概念曾一度淡出,“民族”成为边疆居民主要的身份标识。此后,陆地边界的勘定、周边外交的开展、边境治理的实施,使得边民概念重新受到重视,并用于指称沿边居民。近年来,社会舆论中出现了“边民热”现象,但对于这一概念的使用并不统一,甚至还存在着偏误和混乱。因此,有必要对边民概念进行辨析与整合,形成基本的概念共识,从而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有效的概念供给。
    • 摘要: 栏目主持人:方盛举主持人语:中国陆地边疆由9个省区构成,国土面积57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0%,居住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口2.8亿,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1%,与14个邻国接壤,国境线约2.2万公里,跨界民族35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区位特征,形成了中国陆地边疆的涉边、涉外、涉族、涉教、涉贫等基本区情。到目前为止,中国陆地边疆在整个国家发展格局中总体呈现出处在国家交通运输的末梢。
    • 刘际昕; 刘雪莲
    • 摘要: 跨界民族问题是现有跨界民族研究中的核心,而边境空间的变化催生了跨界民族研究的新的变化.空间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场域,以往边境地区是国家的边缘空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加剧和跨界民族经济能力的不足是跨界民族问题滋生的关键.随着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和国家对外经贸发展的需要,边境地区从屏蔽功能向中介功能转换,安全为主导的边境向发展为主导的边境转变,中心—边缘关系的改善使得边境地区成为新的发展中心.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具备跨境交流能力的跨界民族成为边境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力量.因而,从发展的边境地区视角对跨界民族进行研究,需要有三方面的研究转向,即由问题型研究向发展型研究转变;由应对型研究向治理型研究转变;由防范型研究向软实力研究转变.这三个转变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
    • 武桐雨
    • 摘要: 跨界民族是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变量。伊朗作为多民族国家,其边疆地区主要由跨界民族组成。这不仅增加伊朗国内民族关系的复杂性,还影响伊朗与周边国家关系。基于此,本文以伊朗第二大民族阿塞拜疆族为研究对象,探究伊朗阿塞拜疆族如何成为伊朗周边外交的重要考量,进而探析伊朗如何构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研究发现,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具有多重身份认同,并能产生地缘政治影响。对内,伊朗淡化阿塞拜疆人的族群认同,以共同的什叶派信仰为基础强化宗教文化认同,以睦邻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对外,伊朗奉行务实的平衡外交以防止敌对国家的分化政策与楔子战略。伊朗的这些举措一方面化解了国内阿塞拜疆人的不满,另一方面为伊朗构建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保障周边安全奠定了基础。
    • 王瑞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建立跨界民族体育合作机制;拓展多领域互动路径,提出与时俱进的中国方案;构建跨文化传播路径,打造多维传播空间,提升国际话语权等现实路径,促进"一带一路"与跨界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
    • 龚浩群
    •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者在东南亚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人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该领域的三大研究板块即东南亚华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和东南亚各国主体社会研究之间缺乏理论对话,导致学科碎片化而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不足,学科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遇到瓶颈.本文在评述该领域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东南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经验现象、方法和理论三个方面对东南亚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整合,并通过比较和理论对话形成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建立具有中国意识、区域视角和全球关怀的东南亚人类学学科体系.
    • 李亚楠; 王世文
    • 摘要: 广西龙州、凭祥、宁明等地壮族(布傣)与越南北部岱族和侬族原是连成一片的同源族群——古代骆越先民,"天琴"作为中越布傣族群共通的文化纽带,构成了跨国界传承共享的文化场域.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越跨界天琴音乐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中越天琴音乐本体比较研究,即对中越天琴音乐调式、曲式结构、音律等方面的研究;天琴文化传播变迁及文化空间构成的研究,即从天琴功能入手探究其对族群文化传播影响,以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天琴文化传播变迁,特别是从新媒体视域的角度研究天琴音乐文化;对天琴文化产业发展以及跨国共享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对象内容不断拓展、较多关注族群文化、音乐本体研究成果不多、互联网视角下的天琴音乐文化研究不足等特点,但仍能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民族或族群的文化研究及发展以启迪.
    • 金家新
    • 摘要: 跨界民族是因传统的同一族群中的成员及其传统居住地为政治疆界所分割,成为相邻而居的不同国家的国民,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错位性、紧张性可能引发各种问题或危机.在国内层面,损害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安全、危害社会治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冲击国家治理秩序;在国际及区域层面,引发区域政治动荡与军事冲突、造成难民潮与人道主义危机.其原因既可能源自于历史所遗留问题或原殖民统治体系的遗害,更可能肇始于本国民族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分配制度的缺陷.故此,需要从发展共享型经济、提高法治型国家的治理效能、提升文教宣传能力、推进和平外交政策等方面系统地构建"民族国家认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